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高9CM 口径10CM 足距9.5CM
尔今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其实早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则有:“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明朝人程哲在《蓉槎蠡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推成窑瓷器为明代之冠。另在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高41CM 口径6CM 足径16.5CM
宁存成窑,不苟富贵
明朝进入成化时代,制瓷业展现出全新的风貌。成化瓷一改永宣时期凝重敦厚、胎厚器重、纹饰豪放、生动的特点。呈现出精巧秀丽、轻盈雅致的时代风格,再配以色调柔和淡雅、发色稳定的平等青料,更显相得益彰。成熟的青花工艺、斗彩、素三彩、孔雀绿青花、黄地青花、白地红彩等品种共同构成了成化瓷的基本风貌。成化瓷不仅将将中国瓷业带进了第二个高潮期,也为后世留下了备受追捧的珍品贵作。
虽然现在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在拍卖市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在过去却不被人看重。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成化瓷一直是瓷器收藏家趋之若鹜的“宠儿”。对于清代和民国的瓷器古玩商来说,最被他们看中的品类一为宋瓷,另外就是永宣成(永乐、宣德、成化)瓷器,清代和民国的收藏家们认为宋瓷和明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瓷器水平是最高的,清代的官窑瓷器都是作为“添头”送给买家的,若买一宋代龙泉窑,卖家还可以附送一乾隆官窑。及至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拍卖市场,乾隆以后的瓷器还是没有资格参与竞拍的,瓷器拍卖专场主要以明代和宋代的瓷器为主。
明成化青花九龙闹海纹碗 高7.8CM 口径17.2CM 足径7CM
成化官窑量少而质精
由于烧制规格考究,成窑瓷器堪称中国御瓷至珍名品。中国著名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曾以景德镇珠山明御址出土宣德与成化瓷片数量相较,成化一朝帝祚为宣德者二倍有余,然出土破片及残件数量却未及后者一半。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朱汤生曾称,现存之完好传世成化瓷,存例大多入藏博物馆,民间收藏数量不多。成化瓷“量少而质精”的特点显露无疑。
从不同时期的成交额、成交量对比来看,也能看出成化瓷器市场呈现出“量少质精”的特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至2013年,成化瓷器仅占明代瓷器4%-9%的成交量,却获得了8%-25%的成交额。成化瓷传世器不多,品相完美者更少,这注定了市场流通数量少之又少,也注定了精品佳器的拍卖高价。
明成化年制款青花花卉长颈瓶 高20.5CM 口径5.5CM 底径8.5CM
成化青花:拍卖高价的缔造者
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凭借其玲珑秀奇、段巧工细,堪称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深受后人赏识。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难与宣德青花区分,且这类成化青花瓷器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高27.8CM 口径4.3CM 足径6.7CM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瓷器早在20世纪就已经价格不菲,直至21世纪,明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更是一路走高,纵观2010年至今明成化青花的拍卖行情,成窑精品大都保持在数千万元一件的高价。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以1.41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创当时明代瓷器历来第二高拍卖成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