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鉴定明代瓷器要从5方面入手[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回回 点击 :

鉴定明代瓷器要从5方面入手 | 陶瓷作品鉴赏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景德镇为主的官窑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鉴定明代瓷器,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1、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鉴定明代瓷器要从5方面入手 | 陶瓷作品鉴赏

2、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熟练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至于成化时期,宫庭喜好首先选用纤巧,精致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宫廷较少选用。余下的和大多数大的器型推向民间市场。但大多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产生了压手杯,鸡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镂空瓷器等。例如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颈、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鉴定明代瓷器要从5方面入手 | 陶瓷作品鉴赏

3、色彩

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青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但龙爪雄壮有力。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5、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相关文章

  •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图文]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图文]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凡对台北故宫藏中国古陶瓷感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早先其对外宣布藏宋汝窑器共23件,自1997年以后,随着罗慧琪在《传世钧窑器的时代问题》一文 中提出奉华尊的产烧年代或不是北宋的看法后,23件说开始改为21件说,同时被提出质疑的还有另一件三犠尊。其认为奉华尊的胎釉特征、烧造方式及釉下加涂 铁汁以使器表釉薄处产生类似金属色的光泽,都和传世北宋汝窑大相径庭,进而认为此件作品为清...

    95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意陶瓷是这样做成的[图文]
    创意陶瓷是这样做成的[图文]

    编者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代陶瓷作品的影子,它们自然淳朴的形态,挥洒自如的色彩能瞬间点亮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设计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些可爱的东西吧!...

    69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法国现代陶瓷 蝶舞系列欣赏[图文]
  •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导语民谚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民国十年(1921)前后,老北京一户大宅门里,竟然用一只名贵的北宋钧窑碗盛猫鱼(猫食)喂猫,随后这只“猫鱼碗”又在中外古董商间演绎了一连串的故事。猫鱼碗儿一天,一位喝揉人(老北京走街串巷收购金银首饰的小商贩)来到东四牌楼附近的钱粮胡同,一边打着小鼓往前走,一边高声吆喝着。突然,从一户大宅门里闪出一位年纪40来岁的男仆人,悄悄地拉着喝揉人往隆福寺一条小胡同里走...

    73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黄三黄三,原名黄双水,生于1963年,河北衡水人,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和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乃王习三大师最得意之门生。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钻研内画艺术近三十年,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

    18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潮州陶瓷看时代徽章和画工[图文]
    收藏潮州陶瓷看时代徽章和画工[图文]

    明 潮州窑海螺。近年来,广东艺术陶瓷的价格随大流跟涨,但与景德镇等地陶瓷价格差距依然很大。专家认为目前潮州陶瓷价位较低,且正处于价值上升阶段,其价值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藏友在遇到价位适合的陶瓷作品时,可以考虑入手。业内专家表示,收藏投资潮州陶瓷应选择早期的、有徽章和背景故事的时代代表作。重点考虑三点,即是否具备时代特征、是否有徽章以及画工是否精良,从而找出有价值的潮州陶瓷。 “拍卖成...

    141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图文]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图文]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张保庆(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供图)自古以来,国人就有熏香的习俗。到了汉魏南北朝时期,熏香的形式日渐丰富,渗透入上层人士的生活。由于当时玄学、清谈之风盛行,清雅又缥缈的熏香自然受到当时贵族和高士们的青睐,成为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熏香是把香料压制成饼状,放入造型各异的香炉内焚烧。这时期的香炉大多为陶瓷烧制,涌现出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香熏炉具。自汉末佛...

    179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Richard Ankrom’s扭曲的陶瓷雕塑[图文]
    Richard Ankrom’s扭曲的陶瓷雕塑[图文]

    RichardAnkrom’s采用儿童的流行文化偶像的方法表现现实扭曲的生活,这个有趣的想法,RichardAnkrom’s创造出我们即熟悉又天真的陶瓷雕像作品。这些作品的雕塑展今年将在迈阿密举办,如有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22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鉴藏:皮囊壶与契丹往事[图文]
    陶瓷鉴藏:皮囊壶与契丹往事[图文]

    文/刘英杰《契丹风土歌》中有云: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这两句粗犷奇崛,气势不凡,颇能体现北方草原民族的特色。其 实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个无比富饶的北宋王朝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民族在北方与其对峙抗争,平分天下。它的名字叫做契丹,它所建立的辽朝 与北宋和平共处长达百年。契丹的历史早已湮没在历史尘烟之中,让后人难以揣度,而我们或可以通过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生活器具——皮囊壶,...

    164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浙江龙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

    198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周筑平收藏的古陶瓷。33年前,因对酒瓶上的釉彩发生兴趣,便坚持不懈研究与搜集,直至拥有古陶瓷藏品近三千件。日前,堪称海南“瓷器王”的周筑平,自费在海口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盛唐溢彩——唐代(前后)瓷噐展”,虽然精选展品百余件仅是其整个藏品的冰山一角,但足以展现唐朝社会概貌,并让众多观展者眼睛发亮。藏宝阁里数家珍这是海口市南渡江畔一个叫偶园的古陶瓷研究会所,一个绿树鲜花掩映的小楼。与其说是一个私人会所,...

    79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图文]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图文]

    商代青铜三羊罍、珐琅羊形器、飞羊陶插座2月14日,南京博物院雷打不动的“新年礼物”——生肖文物展,将在特展馆一楼向观众亮相。本次展出金石、书画各种类型的“羊主题”文物共计100多件,时代横跨3000多年。从遥远神秘的商朝直至近代的民国,人们生活中,始终离不开温柔可爱、同时象征吉祥的羊。 最古老——青铜三羊罍证明商朝中原文明已到达江南从“神话时代”到东汉末,史料文献中,中华文明的中心始...

    121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文化中的芝麻花细小挣钉[图文]
    陶瓷文化中的芝麻花细小挣钉[图文]

    图1 保留“芝麻细小挣钉”痕迹的邛窑三彩碗图2 比芝麻还细小的支钉痕迹图3 邛窑芝麻花三足支钉与垫烧物标本 邛窑芝麻花三足支钉与垫烧物标本 在古代陶瓷文化中,最早出现“芝麻花细小挣钉”概念的文献是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戏曲作家兼藏书家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所著的《遵生八笺》中。高濂家中收藏了汝窑瓷器,对汝窑瓷器颇有研究心得,故在该书中对汝窑瓷器做了...

    199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大井陶艺欣赏“为成功者而作 为胜利者喝彩” [图文]
  • 明清官窑瓷器在京展出:瓷中佳趣[图文]
    明清官窑瓷器在京展出:瓷中佳趣[图文]

    10月20日,“瓷中佳趣——明清官窑展览”宣布启动。展览将于11月11—13日在中国嘉德2015秋拍预展现场呈现,50余件明清官窑佳器汇集一堂,将为预展增添一道靓丽的色彩。活动现场,佳趣雅集执行理事张志、学术顾问金立言和梁晓新,向到场嘉宾介绍了本次“瓷中佳趣——明清官窑展览”的相关情况及重点展品。随后,中国嘉德陶瓷部总经理刘越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部分即将亮相嘉德秋拍的精彩拍品。活动开始前,著名陶瓷专...

    68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