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仿古瓷怎么收藏有妙招[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帅帅 点击 :

仿古瓷怎么收藏有妙招 | 陶瓷资料

仿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即日至6月2日,景德瑞瓷携手景德镇皇窑特举办《古往今来·瓷珍御品》—皇窑瑞瓷仿古瓷精品展,将在深圳展出300多件根据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藏品等高仿出来的陶瓷精品,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关于古陶瓷收藏及鉴赏系列讲座。

本次展览以仿古瓷及艺术瓷为主,其中包括仿宋、元、明、清代古瓷作品及大师原创瓷器作品,涉及到青花、粉彩、五彩、珐琅彩等多种器型各异、技艺精绝的陶瓷作品,全面并系统地展示丰富的陶瓷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有“中华仿古第一人”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黄云鹏,也带来了亲自创作的多件艺术精品。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真的仿古瓷,在收藏市场上价格差异也很大。比如,同是仿前朝的瓷器,有些售价在数千元,有些则到数十万元。那么,除了年份的不同,又是什么使得这些藏品价格差异如此大呢?据景德瑞瓷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和现在人们对名牌、对“奢侈品”的仿造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仿制,所用材料等级的不同以及工艺的精致程度、工匠水平的高低,都是影响仿品价格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收藏时要在“包老”的基础上,根据胎的薄厚、细腻程度、描色颜料的不同,以及画工的雅、俗等方面综合判定仿古瓶的价值。

他提醒仿古瓷的收藏者,并非所有仿古瓷都有收藏价值,更不要轻信“捡漏”。有些现代仿品因原料稀缺、工艺粗糙,基本没有多少收藏价值,尤其是批量注浆坯再贴花的瓷器,更无收藏价值。

相关文章

  • 英国设计师Michael Eden的美丽3D陶瓷艺术[图文]
  • 创意陶瓷:餐桌上的新表情[图文]
  • 精美的红楼十二钗瓷盘欣赏[图文]
  • 民国时期日本瓷器特色鲜明 [图文]
    民国时期日本瓷器特色鲜明 [图文]

    民国时期日本瓷器特色鲜明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一件瓷器,我小时候就看见这瓷器被当做陈设品,摆放在家中,据爷爷介绍这是一件日本瓷器,希望老师介绍一些关于日本瓷器的收藏知识。专家鉴评:这件日本瓷器上背面英文刻写“日本制造”,年代应该是民国时期。明清时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销往日本,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日本受中国青花、五彩瓷器的影响,烧制出与中国瓷器十分相似的青花、五彩瓷器。从造型纹饰和色彩上尽力模仿,但...

    117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纯手工打造国礼 粉彩八宝葫芦瓶[图文]
    纯手工打造国礼 粉彩八宝葫芦瓶[图文]

    京彩仿古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器型, 京彩瓷源于清宫廷造办处,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支脉,他借鉴了康、雍、乾三朝制瓷绘瓷技法,主要有古彩、粉彩、珐琅彩等彩别。史有“南有广彩,北有京彩”之美称,是几百年来北京手工艺品风独特的品类,是北京皇城皇家文化的特殊代表,是现代艺术和古代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集文化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历史价值于一...

    130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图1在明清时期的瓷器纹样中,“纹以载道”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晚明出现的一种以太极、阴阳、八卦为主体的纹样(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出现,是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宇宙观。“太极”、“阴阳”、“八卦”,原本是先秦古老的典籍中用来说明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和变化的概念。如《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这段话后来被...

    105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12世纪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统治区域,窑工们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彩瓷一红绿彩瓷,给陶瓷家族增添了新品种,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时代,也为明清以来中国五彩缤纷的成熟彩瓷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初,红绿彩瓷引起了研究界的注意,当时称其“宋加彩”,这一名称沿用了很长时间。近年来,陶瓷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女真人统治区内的北方金代陶瓷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宋加彩”面目...

    90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赏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图文]
    赏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图文]

    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 (原标题: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  苏州自南宋以降,逐渐成为东南首邑,财赋甲区,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就藉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目前瓷器类藏品等级品已达1000...

    72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组图)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组图)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最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隋唐至北宋170处,南宋8处。其年代跨度 之大,窑址密集程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中,尚缺西晋时期,或许还未被发现,或许是已遭破...

    84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揭秘为何吴越地区原始瓷器型多仿青铜礼器[图文]
    揭秘为何吴越地区原始瓷器型多仿青铜礼器[图文]

    战国原始瓷盖鼎商至周,由于统治阶层对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被称作“礼器”。礼 器则以青铜礼器为多见,其有六大类: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对比分析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瓷器形,我们发现原始瓷存在大量的鼎、尊、罍、簋、 匜、鉴、盂、豆等仿青铜礼器的器物,至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部分钟、錞于等仿青铜乐器。吴越文化区域...

    191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青花瓷的工艺和发展 [图文]
    清代青花瓷的工艺和发展 [图文]

    清代青花瓷的工艺和发展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

    166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海瓷元青花:海上遗珠 幽蓝神采[图文]
    海瓷元青花:海上遗珠 幽蓝神采[图文]

    海瓷元青花·芥蓝鎏白瓷片近年来,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内外考古发现的增多、收藏的扩大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元青花瓷器已成为一个受到格外关注的中国瓷器品种。2010年,中国水下考古在西沙群岛海域首次发现元青花瓷器,不仅大大补充了古代南海贸易航线上的实物资料,还对研究元代青花瓷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今,海南收藏业界人士将海瓷元青花誉为海瓷“五花”之首。据最新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

    117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汉唐以来,湖南的湘阴至石渚一带是古窑址的中心地区,东汉三国时,湘阴就创烧出有名的青瓷。闻名于“青竹寺”和“铁角咀”,逐渐发展到“樟树”和长沙望成的“石门矶”等地都在生产,一直到隋代,湘阴的成关镇仍然是湖南烧制青瓷的中心。到唐代时,窑口的发展沿湘江逆流而上,向湘阴南部铁角咀(岳州窑)延伸,逐渐发展到长沙地区的铜官(铜官窑)和石渚湖(今长沙窑)一带。汉唐前的青瓷也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生产彩瓷。据考...

    186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康熙用他的珍赏妆点一扇记忆之门[图文]
    康熙用他的珍赏妆点一扇记忆之门[图文]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原标题:康熙红和康熙窑) 那一日,在一间已被淘过无数遍的店铺里,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郎窑红的烛台。郎窑乃康熙朝的督陶官郎廷极所烧之窑,以其红釉器最为名贵,人称“郎窑红”。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曾烧出史上最好的红釉器,红极一时,红光万丈。但自明中期之后,红釉器却日暮江河,以至沉落。只是到了康熙仿烧宣红,恢复了已失传两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技术,才终于烧出了一代名品郎窑红...

    54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宫大盘读斗彩[图文]
    清宫大盘读斗彩[图文]

    斗彩是自明代万历年间发展起来的著名的中国瓷器制作工艺,并在此后逐渐成为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我国的斗彩发展出来的。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场中国瓷器拍卖会上,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尺寸不过8.5厘米,竟然成为竞拍的焦点,并以2.8124亿港元成交,斗彩的珍贵可见一斑。现收藏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的一件清乾隆斗彩八宝大盘堪称斗彩中的精品,以此可管窥斗彩之精美。据《雍正、乾隆官窑...

    143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