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豆汁儿 点击 :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读者提供的广彩大碗图片,小图为细节

现附上18世纪广彩大碗的图片,大碗直径为24英寸左右,品相完美。希望专家能帮忙鉴定。

从图片看,这件广彩是晚清时期的器物。有的收藏者可能对这件藏品怀有疑问,认为其并不具备广彩独有的“面相”——大红大金。其实,晚清时期正值广彩的创新期,其时烧制的广彩面貌与传统广彩有很大区别,最大特点就是不使用传统广彩必用的“西红”(即玫瑰红,与江西景博华德镇的胭脂红相似但薄而匀),而使用“干大红”(似矾红但较浅而鲜),且红色并没有大面积使用,而仅用于点缀花朵。其余部分使用的绿色、浅蓝色和浅紫色则使得器物的画面色彩丰富而典雅。

这件器物的直径有24英寸,即60cm左右,尺寸较大,品相不错,不过工艺较为普通,画工带有晚清广彩的韵味。参考市场行情,这件大碗的价格应该为30万元~50万元之间。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广彩转型不成功又回到“老路子”

“没有一个艺术品种一直流传下来却一成不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广彩的曾波强说,与其他瓷器品种一样,广彩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每个时期各有特点:康熙至雍正年间是广彩的初创期,基本确立了其面貌;乾隆年间是广彩的成熟期,广彩的创烧空前繁荣;嘉庆道光年间是广彩的转型期,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转型期也可以称为‘实验期’。”收藏广彩多年的赵先生认为,工艺美术的创作一方面顺应了社会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引领了不同时期审美需求的转变,而广彩的转型正体现了艺术的引领作用。曾波强认为,广彩转型的诱因源于市场的发展:“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商家们需要开拓广彩的销售路子,因此必然要创新。”据了解,当时创新的品种主要有两种,除了读者收藏的这种典雅风格器物外,另一种的边饰使用传统广彩描法,而主题采用墨彩。这两种风格明显有别于艳丽的传统广彩,且工艺更为细腻精巧。

然而,这种转变显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在道光之后,广彩又回复到“老路子”上来,进入发展的稳定延续期。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读者提供的广彩大碗图片,小图为细节

市场流通的广彩未代表其真正水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创新时期烧制的广彩相对数量较少,市场价格也因此比传统风格的略高,特别是读者收藏的大碗,尺寸达到60cm左右,属于广彩中的大器,市面上难得一见。据了解,这种大碗多留存在欧洲市场中,尺寸不一,完整器型较少。这与大碗尺寸大,难以烧制、易变形和难以保存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瓷器板块的水涨船高,近年广彩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与其他品类相比涨势格外“温吞”。尽管如此,收藏者们对其保值增值的前景却更为乐观:“以前广彩只能算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关注广彩,现在广彩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2006年本报曾在《广彩收藏:墙内开花墙外香》中指出,“广彩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瓷器相比,市场价格要低上四至五分之一。”纵观近年的拍卖会,广彩的身影频频出现,虽然未能像其他品种一样动辄拍出天价,但价格也呈现逐渐上涨的势头。以广彩大碗为例,2007年北京瀚海就以31.36万元成交一件直径为41.7cm的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大碗,2010年12月华艺国际(原广州嘉德)以22.4万元拍出一件广彩洋人归航图大碗,直径仅为29.5cm。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清乾隆 广彩开光人物纹双螭耳瓶

然而,无论是广州市场还是北京市场,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广彩估价并不算高,多为数千元至2万元之间。“真正好的东西要不在收藏家手里,要不还在海外市场。”赵先生透露,目前市场流通的广彩大多数算不上好东西,不能代表广彩的真正水平。

收藏者愿出高价购买完好“本地宝”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走高吸引了大批精美的广彩器件从欧洲市场回流。近日,几个奔走于欧洲市场的广州买家刚刚“淘”回一件直径为58cm的广彩大碗,开价60万元。据悉,由于该件大碗工艺精美,已经有买家有意购买。

“这种回流的大碗并不少。”曾波强说,特别是很多广州藏家认为广彩是广州本土的传统艺术,价格又被低估,非常乐意寻找这种“本地宝”。不过,在国外拍卖市场中出现的广彩大碗大多数并不完好,多有小瑕疵。这令广彩的“发烧友”们更愿意出高价购买完好的广彩器物。

除了大器型外,有织金的广彩也为收藏者所追捧。运用织金技术的广彩在当时就已经属于较为贵重的外销商品了,目前市场价格更是不菲。织金是广彩瓷器最高技术的代名词,主要流行于雍正至嘉庆初年间,嘉庆初年以后,市面上几乎再无织金现身。

清广彩精品存世量极少

广彩,即广州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即利用各种颜色和金边在白瓷器上进行勾、描、填,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彩瓷品种。广彩出现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外贸货”。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想要从陶瓷工艺闻名于世的中国订制瓷器,而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并且有一班能工巧匠,所以王公贵族们把订单、设计图案送到广州,再由广州本地的工匠为他们制作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因此不少广彩的图案都有“洋气”。

据悉,这个阶段制作的广彩多流存在欧洲国家的王宫和博物馆中,只有小部分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而国内的清代广彩存量不大,且少有精品,大部分存在部分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广州的几大博物馆、文物总店均有收藏。

相关文章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瓷大系---壶[图文]
  • 如何区分陶瓷的贼光与宝光[图文]
    如何区分陶瓷的贼光与宝光[图文]

    陶器 来源:杭州日报 文/蔡暄民一些藏友经常问我:“究竟如何来辨别陶瓷‘贼光’与‘宝光’的不同?”在一些书本上,或者专家在电视上都曾侃侃而谈:“宝光”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像玉一样温润的、内潋的、养眼的;而“贼光”呢,是表面的、张扬的、刺眼的浮光……对于尚未入门,或者初入古陶瓷收藏之门的人来说,这些论述还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譬如,说“宝光”如玉一般的温润,而玉有和田、俄罗斯、阿富汗……还有新玉、老玉、高...

    56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御窑瓷器大展亮相 景德镇出土VS故宫院藏 [图文]
    明代御窑瓷器大展亮相 景德镇出土VS故宫院藏 [图文]

    图中左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右为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出土复原的同时代同样的器物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应妮)“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2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和延禧宫开幕,共展出瓷器297件套。此次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联合举办瓷器展览,同时又是这些明代御用瓷时隔五百年后从生产始端到使用终端...

    12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釉具五色 艳丽绝伦:钧窑的灵动之美 [图文]
    釉具五色 艳丽绝伦:钧窑的灵动之美 [图文]

    李铎在《咏钧瓷》中写到,“洪炉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斓数宝钧。极品信从窑变得,成功一件价无伦。”钧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刺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的瓷器,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宋徽宗时期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在造型和纹理上都遵循规整对称的原则,尤其是北宋官造钧窑,无论体积、大小,都讲究对称之美,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在胎釉的烧制上,不仅烧制出玫瑰紫...

    65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黄堡窑青釉双鱼瓶赏析[图文]
    唐代黄堡窑青釉双鱼瓶赏析[图文]

    唐代黄堡窑青釉双鱼瓶 历代陶瓷器中,以鱼纹做辅助纹饰常见,以鱼形为主体则少见这件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为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圆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世界各地的远古岩画,如狩猎、放牧、捕鱼等画面出现得最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之中,鱼纹也是常见纹饰。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

    96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官窑:展现瓷器之美[图文]
    官窑:展现瓷器之美[图文]

    明代永乐青花“一把莲大盘”。黄圃 摄长沙晚报讯(记者 胡兆红)昨日,一场高水平的明清官窑瓷器展在湘江畔的且艺庄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宣统年间的官窑瓷器60余件。本次展会为期两个月,收藏爱好者可近距离感受明清官窑瓷器的风采。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贵州省文联等联合主办,湖南且艺庄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明清瓷器鉴定专家马明华介绍,瓷器是土与...

    183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图文]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图文]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力兴建的大型皇家宫苑,颐和园秉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大量汲取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精华,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丰碑。或许颐和园风光景致太过美轮美奂和名声卓着,而使其园藏文物的价值受到了些许遮蔽和掩盖,以至于颐和园园藏文物的绝代风华似乎还未被世人明了。多数人提到颐和园文物,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晚清宫廷陈设和生活用品,其实颐和园现藏文物近4万...

    64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爷捡的漏:宋官窑胆瓶[图文]
    乾隆爷捡的漏:宋官窑胆瓶[图文]

    来源:杭州日报 文/蔡暄民电视《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帝与和珅去民间古玩店淘宝的戏,别以为这是文学家的艺术创作,据清宫档案记载,确有类似的经历。在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古装像轴》图中,左侧案几上陈设的那只宋官窑胆瓶,便是乾隆爷从坊间淘来的宝贝。自该宝物进入清宫开始,即受到乾隆帝的倍加宠爱,清供书斋,朝夕相伴。 宋代以来,文人偏爱胆瓶 玩古陶瓷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往会痴情宋瓷。很多人认为宋瓷的质朴、简约、...

    189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弘治景德镇官窑瓷业的衰落[图文]
    明代弘治景德镇官窑瓷业的衰落[图文]

    明代弘治景德镇官窑瓷业的衰落在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业的"黑暗时期"以后,成化景德镇官窑瓷业进入了明代瓷业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永宣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创烧产 品、仿古制品也陆续涌现,尤其是斗彩的成功烧造,更为成化制瓷业增添了时代艺术特色,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种局面未能保持到弘治时期,朝代 的更迭使瓷器的烧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御厂窑事很快地由"盛"转而为"衰",这种转变集中反映...

    46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坛黑牡丹是宋徽宗至爱 [图文]
    瓷坛黑牡丹是宋徽宗至爱 [图文]

    鹧鸪斑供御盏福建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首届宋代建窑瓷器特展》日前在北京天雅古玩城举办,将展览至8月2日。汇集了两宋时期108件建窑珍品,旨在让世人深入了解宋代建窑的烧造技法和装饰工艺,了解、欣赏宋代饮茶文化的习俗。束口黑釉盏 宋代建窑瓷风靡全国中国古陶瓷壶具研究会会长李文年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该展览汇集了福建当地收藏家提供的近百件展品,众多展品均是首次亮相。本次展览负责人之一的肖卫基向本...

    97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清晚期青花折枝花卉纹双耳盖罐(图一)高1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厘米。圆口,鼓腹,腹部由上至下渐收,双耳,代盖,盖上有钮,矮圈足。胎质青灰致密,除着地处外,整体施釉,釉色青中泛灰,光泽莹润洁净,施釉较为均匀细致,满布细小开片。整个造型敦实饱满,是为云南青花瓷生活用品中的常见器物。用青花料分别在盖钮、盖边沿、罐口、罐下腹处画有一宽边条纹。即作为装饰,同时几条纹饰也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在盖子上...

    134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民俗藏品老瓷碗不易有赝品[图文]
    民俗藏品老瓷碗不易有赝品[图文]

    陈元辉收藏的老瓷碗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文化的统称。是普通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随着国内收藏的升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由民俗文化衍生出来的民俗藏品,逐渐进入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的视野,成为了他们家中的藏品。家住我市资中县迎宾路的陈元辉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为了解陈元辉的民俗收藏,记者前往其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陈元辉收藏的民俗藏品,主...

    113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陶:土与火的结晶[图文]
    陶:土与火的结晶[图文]

    西阴彩陶陶器的出现,离不开人类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面貌,可谓脱胎于烈火的精灵陶器,是用泥土制作成型,然后经火烧成的一种器具,是人类首次把一种天然物质加工而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发明创造。自它出现起,满足了人类对于烹饪、盛放和储藏食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并由此陪伴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直至今日。在考古人的眼中,陶器的考察范围包括原料、烧制工艺、器型、纹饰等方面的传承或变化...

    32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Crystal Morey 陶瓷雕塑欣赏[图文]
    Crystal Morey 陶瓷雕塑欣赏[图文]

    艺术家Crystal Morey 想象的陶瓷雕塑奇怪而迷人。一组基于人类与动物世界元素的奇妙结合,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185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清代的历史,发展到乾隆朝,可谓迎来了它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如果说透过铺采摛文的汉赋,所见到的是大汉之风;透过唐代所推崇的膨胀的美,所见到的是盛唐气象...

    25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