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豆汁儿 点击 :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读者提供的广彩大碗图片,小图为细节

现附上18世纪广彩大碗的图片,大碗直径为24英寸左右,品相完美。希望专家能帮忙鉴定。

从图片看,这件广彩是晚清时期的器物。有的收藏者可能对这件藏品怀有疑问,认为其并不具备广彩独有的“面相”——大红大金。其实,晚清时期正值广彩的创新期,其时烧制的广彩面貌与传统广彩有很大区别,最大特点就是不使用传统广彩必用的“西红”(即玫瑰红,与江西景博华德镇的胭脂红相似但薄而匀),而使用“干大红”(似矾红但较浅而鲜),且红色并没有大面积使用,而仅用于点缀花朵。其余部分使用的绿色、浅蓝色和浅紫色则使得器物的画面色彩丰富而典雅。

这件器物的直径有24英寸,即60cm左右,尺寸较大,品相不错,不过工艺较为普通,画工带有晚清广彩的韵味。参考市场行情,这件大碗的价格应该为30万元~50万元之间。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广彩转型不成功又回到“老路子”

“没有一个艺术品种一直流传下来却一成不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广彩的曾波强说,与其他瓷器品种一样,广彩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每个时期各有特点:康熙至雍正年间是广彩的初创期,基本确立了其面貌;乾隆年间是广彩的成熟期,广彩的创烧空前繁荣;嘉庆道光年间是广彩的转型期,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转型期也可以称为‘实验期’。”收藏广彩多年的赵先生认为,工艺美术的创作一方面顺应了社会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引领了不同时期审美需求的转变,而广彩的转型正体现了艺术的引领作用。曾波强认为,广彩转型的诱因源于市场的发展:“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商家们需要开拓广彩的销售路子,因此必然要创新。”据了解,当时创新的品种主要有两种,除了读者收藏的这种典雅风格器物外,另一种的边饰使用传统广彩描法,而主题采用墨彩。这两种风格明显有别于艳丽的传统广彩,且工艺更为细腻精巧。

然而,这种转变显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在道光之后,广彩又回复到“老路子”上来,进入发展的稳定延续期。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读者提供的广彩大碗图片,小图为细节

市场流通的广彩未代表其真正水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创新时期烧制的广彩相对数量较少,市场价格也因此比传统风格的略高,特别是读者收藏的大碗,尺寸达到60cm左右,属于广彩中的大器,市面上难得一见。据了解,这种大碗多留存在欧洲市场中,尺寸不一,完整器型较少。这与大碗尺寸大,难以烧制、易变形和难以保存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瓷器板块的水涨船高,近年广彩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与其他品类相比涨势格外“温吞”。尽管如此,收藏者们对其保值增值的前景却更为乐观:“以前广彩只能算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关注广彩,现在广彩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2006年本报曾在《广彩收藏:墙内开花墙外香》中指出,“广彩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瓷器相比,市场价格要低上四至五分之一。”纵观近年的拍卖会,广彩的身影频频出现,虽然未能像其他品种一样动辄拍出天价,但价格也呈现逐渐上涨的势头。以广彩大碗为例,2007年北京瀚海就以31.36万元成交一件直径为41.7cm的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大碗,2010年12月华艺国际(原广州嘉德)以22.4万元拍出一件广彩洋人归航图大碗,直径仅为29.5cm。

织金广彩堪称“本地宝” | 陶瓷知识

清乾隆 广彩开光人物纹双螭耳瓶

然而,无论是广州市场还是北京市场,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广彩估价并不算高,多为数千元至2万元之间。“真正好的东西要不在收藏家手里,要不还在海外市场。”赵先生透露,目前市场流通的广彩大多数算不上好东西,不能代表广彩的真正水平。

收藏者愿出高价购买完好“本地宝”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走高吸引了大批精美的广彩器件从欧洲市场回流。近日,几个奔走于欧洲市场的广州买家刚刚“淘”回一件直径为58cm的广彩大碗,开价60万元。据悉,由于该件大碗工艺精美,已经有买家有意购买。

“这种回流的大碗并不少。”曾波强说,特别是很多广州藏家认为广彩是广州本土的传统艺术,价格又被低估,非常乐意寻找这种“本地宝”。不过,在国外拍卖市场中出现的广彩大碗大多数并不完好,多有小瑕疵。这令广彩的“发烧友”们更愿意出高价购买完好的广彩器物。

除了大器型外,有织金的广彩也为收藏者所追捧。运用织金技术的广彩在当时就已经属于较为贵重的外销商品了,目前市场价格更是不菲。织金是广彩瓷器最高技术的代名词,主要流行于雍正至嘉庆初年间,嘉庆初年以后,市面上几乎再无织金现身。

清广彩精品存世量极少

广彩,即广州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即利用各种颜色和金边在白瓷器上进行勾、描、填,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彩瓷品种。广彩出现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外贸货”。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想要从陶瓷工艺闻名于世的中国订制瓷器,而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并且有一班能工巧匠,所以王公贵族们把订单、设计图案送到广州,再由广州本地的工匠为他们制作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因此不少广彩的图案都有“洋气”。

据悉,这个阶段制作的广彩多流存在欧洲国家的王宫和博物馆中,只有小部分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而国内的清代广彩存量不大,且少有精品,大部分存在部分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广州的几大博物馆、文物总店均有收藏。

相关文章

  • 从三位皇帝性格看“清三代”瓷器 [图文]
    从三位皇帝性格看“清三代”瓷器 [图文]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提起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下面就从三位皇帝的性格来看看“清三代”瓷器的艺术特点吧。富含阳刚之气的康熙朝瓷器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其风格挺拔遒劲,富有壮美的形态。我国古代向来把美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在清代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

    147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瓷器仿制历史[图文]
    中国瓷器仿制历史[图文]

    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几千年来,古代匠师们创造了无数技艺精湛的瓷器珍品,遗存下来成为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这些遗物中有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和创新之作,也有后代仿制品,无不表现出高超的制瓷技巧。就仿古瓷而言,早在宋代,当时的几大名窑就有其他地方窑对之加以仿造的情形。元代瓷器中,则仿宋代钧窑和定窑较为突出。尤其明清两代,仿前代瓷器更加兴盛,各朝均没有中断过。仿品的制作技术不断更新,有的达到"乱真"的程...

    101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朝茶壶盖碗欣赏 [图文]
    清朝茶壶盖碗欣赏 [图文]

    剔红乾隆御制三清茶诗盖碗 清宜兴紫砂胎珐琅彩描金菊瓣壶 清清乾隆粉地粉彩开光菊花纹茶壶,故宫博物院藏粉彩金地莲花纹盖碗 清乾隆款胭脂红珐琅茶壶 清清嘉庆黄地粉彩开光御题诗壶...

    185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清光绪 茶叶沫釉荸荠瓶咸丰元年(185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正好六十年一甲子,也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60年,其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时断时续,但瓷器仍可代表当时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9月23日~30日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的“甲子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窑瓷器展”将完整展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面貌,揭开其官窑瓷器生产的神秘面纱。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曾因咸丰五年的战事...

    62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中国之“7501毛瓷”故事——毛泽东专用瓷[图文]
    收藏中国之“7501毛瓷”故事——毛泽东专用瓷[图文]

    迄今为止,市场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没有官方的正式版本,这才给民间传说有了想象的空间。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他定制生活用瓷这件事。当时中共中央也没有为此事下达过文件。然而,为毛主席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名称、代号,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它为“7501毛瓷”(简称“毛瓷...

    186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李宗文:浅析当代艺术品市场下的汝窑瓷器 [图文]
    李宗文:浅析当代艺术品市场下的汝窑瓷器 [图文]

    李宗文:浅析当代艺术品市场下的汝窑瓷器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宋朝瓷器从胎...

    47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花收藏四误区[图文]
    元青花收藏四误区[图文]

    元青花云龙双耳对瓶钱国宏 文 弘艺 图元青花瓷开辟了中国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海外市场天价拍出,国内外收藏领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元青花热潮。热潮之下,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收藏误区。遍地国宝。元青花收藏热的兴起,使得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有的甚至是...

    163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飘荡在宋代黑釉茶盏中的木叶[图文]
    飘荡在宋代黑釉茶盏中的木叶[图文]

    (原标题:飘荡在宋代黑釉茶盏中的木叶)在宋代的陶瓷窑中,有两个著名的窑口,它们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这就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茶盏而鹤立瓷坛。木叶纹茶盏创烧于江西宋代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停烧于元末明初。地处赣江中游,在绵延数十公里的赣江两岸,形成了以永和窑、彭家窑、临江窑为中心的古吉州窑系。在古吉州窑漫长的制...

    70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片故事:不可不说的成化帝母子畸恋[图文]
    瓷片故事:不可不说的成化帝母子畸恋[图文]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想要有一技傍身,就要多多磨炼。看真品是最便捷的途径,博物馆多跑跑多看看,总归有不能上手的遗憾,这个时候,潘家园可能是你的福地哟~完整的官窑不好找,但是咱们可以通过瓷片先来学习观摩啊~鉴定古瓷器主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方面下手,就拿款识来说,一片带款识的古瓷片也许胜过几本专业书籍。不信...

    97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仿乾隆款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文]
    民国仿乾隆款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文]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主要原因,当为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到民间,以前想仿而不敢仿的官窑瓷,如今但仿无碍。《饮流斋说瓷》“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散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景德镇制瓷业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也是当时的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镇江博物馆所藏民国仿乾隆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1、2...

    29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图文]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图文]

    图1 宋代当阳峪窑漏斗形匣钵当阳峪窑生产的酱釉瓷有碗、钵、盘、唾盂、罐、壶器盖等。胎质分粗细两种。其中细胎质地洁白坚实,器体轻薄,釉面光亮,不仅釉料配方成熟稳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除大多数呈酱黄色外,还有酱红、紫红、紫色、褐色等,并伴有窑变现象,因而产生色彩斑斓、奇幻美妙的装饰效果。北宋当阳峪窑《窑神碑》中提到的“庆云紫”,应是指色调泛紫的酱釉瓷器,而“铜色如朱”则是指色偏红的酱釉瓷器。在此本文对...

    146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古陶首拍告捷 567厂瓷收获满堂彩[图文]
    中古陶首拍告捷 567厂瓷收获满堂彩[图文]

    柴窑青花财神雕像 成交价115万“567”厂瓷是新中国瓷器的最高成就,它是国家主持、轻工业部统筹、国营大型瓷厂在50、60、70年代烧造的瓷器精品,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最新辉煌和更高巅峰,被誉为“当代官窑”、“红色御窑”。在五大名窑、明清官窑等传统热点门类已达价格瓶颈、市场极为惜售的情况下,成为市场竞相追逐的热点,是目前瓷器版块中与晚清官窑、明清民窑精品并驾齐驱的潜力股,市场成长空间巨大。中古陶拍卖瞄...

    191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陶艺作品欣赏—万变的陶艺[图文]
    陶艺作品欣赏—万变的陶艺[图文]

    我们在欣赏陶艺作品时,总是会被它们多变的表情和形态吸引,感慨于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与指尖的艺术,看看这些形态各异,风格不一的作品,是不是能勾起你的些许创作思绪呢?...

    179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浅谈安庆出土元代窖藏瓷器[图文]
    浅谈安庆出土元代窖藏瓷器[图文]

    檀艳萍元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珍品,因其存世少,更加备受人们关注。安徽博物院现收藏有四件元青花完整器,其中有两件是1977 年安徽省安庆市一处窖藏出土的,这处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五件瓷器,也堪称精品。窖藏及七件瓷器出土概况1977 年春,安徽省安庆市反修路89 号清理旧房基时发现一个土窖穴,窖穴里的一个大陶罐内盛放有8 件瓷器。据1986 年第6 期《文物》胡悦谦《安庆市出土的几件瓷器》,除1 件...

    197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文/蔡暄民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假银圆换走稀世珍品 一天,繁华的南京路拐角口,一大帮子人围着一个半躺在地声泪俱下的中年汉子。原来他父亲身患重病,无奈之下,拿出祖传的一只观音瓶来十里洋场的古玩店换钱治病。祖上只告诉后代,此瓶极为稀有,要子孙好好永葆之。可是传到他手里适逢连年战乱、饥饿、困顿……眼下又加上老父亲重病在身。全家合计后,决定将此瓶来换些钱治病活命。此瓶确实稀有,玩古陶瓷的...

    8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