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多多 点击 :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 | 陶瓷图片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 | 陶瓷图片

天球瓶是人见人爱的古代瓷器器型,有人爱其憨态可掬,有人爱其大器天成;在市场上,天球瓶向来便是宠儿,如去年香港苏富比以7401.32万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成为近年成交价最高的天球瓶。“天球瓶的价格从未低过。”市场人士说,当普通器型的价格为100万元时,天球瓶起码值400万元;目前官窑天球瓶的行情更至少在千万元以上。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官窑天球瓶只可远观,不存在随意在市场上捡漏的可能。

天球瓶开始烧制于明永乐年间,起源于对西亚铜器造型的仿制,由于瓶子腹部状似天球而被称为天球瓶。在古代瓷器中,天球瓶是典型的官窑重器,其尺寸较大、器型大气,而且烧制难度大。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 | 陶瓷图片

中国嘉德成交的青花釉里红双狮绣球天球瓶。

永乐天球瓶极少

明代宣德年间天球瓶甚为流行,但未知何故其后却停产,后至清代乾隆年间才重新恢复生产。因此宣德之后至乾隆之前极为少见天球瓶的烧制,“万历款天球瓶”本身就是低级的纰漏。清代雍正、乾隆时热衷于仿古,对于天球瓶也乐于仿烧,特别是乾隆烧制的天球瓶尤多。在拍卖市场上也可发现,大多数天球瓶拍品都为乾隆年间器物。

永乐官窑天球瓶非常少见,真品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几所主要博物馆中。不过,市场上也偶有永乐天球瓶出现,纵横陶瓷行业近20年的行家、北京盛世瑰宝艺术品董事长陈连勇曾在2000年的一场巴黎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亲眼见证了,一件永乐天球瓶以5000万元人民币价格成交。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 | 陶瓷图片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

市场上赝品横流

每个朝代的天球瓶器型都有不同的变化,如永乐官窑天球瓶颈短、肚浑圆,而雍正、乾隆时期的天球瓶颈部较长、腹部扁平。这些特征也被作为初学者鉴定的基础标准。“如果一个底款为雍正的天球瓶却与永乐天球瓶的器型一模一样,具备一定常识的新手都能立即将其剔除在真品之外。”收藏瓷器多年的行家赵先生告诉记者。

釉彩在不同年代也各有特点。永乐宣德的天球瓶多为青花,其中以海水龙纹为珍贵;到了雍正、乾隆年间,除了传统的青花外,粉彩、五彩、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等纷纷出现在天球瓶上,连珍稀的斗彩也被应用在其上,天球瓶的烧制由此步入鼎盛时期,呈现百花齐放的异彩。

由于受到瓷器收藏者的普遍喜爱,加上存世量相对较小,天球瓶在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球瓶的价格从来就比其他器型高。”陈连勇举例,同是雍正乾隆时期的器物,当普通器型的青花瓶价格为100万元时,天球瓶的价格已可达400万元。

天球瓶向来是“宠儿” | 陶瓷图片

清道光 青花岁寒三友图小天球瓶

近年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飞涨,天球瓶的行情也以惊人的涨幅爬坡。譬如上世纪90年代时,香港曾以400万~500万元成交一件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天球瓶,至2000年左右时其价格已达1000万元以上;2~3年前再度现身拍卖市场时,已摇身一变价达300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赝品也流于市场。曾波强说,市场上充斥着众多工艺粗糙的“天球瓶”,毫无收藏价值,但部分收藏者仍醉心于捡漏:“一件20~30cm高的雍正天球瓶,行价也要达1000万~2000万元,更何况40~50cm高的大器;真品没那么轻易随处可见,更何况是低价捡漏了。”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每年至少有上百万的中国瓷器行销到国外,在西方人眼中,拥有中国瓷器已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西方人将自己的审美与需求融入中国瓷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风格与样式的瓷器。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明代贸易瓷既有来自菲律宾、叙利亚和欧洲的传世器皿,也有日本专门订烧的器物,还有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珍贵瓷器,既反...

    75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紫韵意深 大器近道:写在顾景舟先生百岁诞辰[图文]
    紫韵意深 大器近道:写在顾景舟先生百岁诞辰[图文]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局部文/史俊棠十月金秋祖国的河山瑰丽而沉郁,而这个秋天,在陶都宜兴,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紫砂壶艺爱好者心中更多了一份感念。光阴荏苒,一代壶宗顾景舟大师已经离开我们近二十个春秋,今年正是顾景舟先生百岁冥诞,艺海扬舟,德艺之范,本着对紫砂行业多年来的情愫与当年与顾老相识交往的高山仰止,难抑心中怀念与激动,提笔写下拙言。北京东正2015秋拍紫器东来——茶器专场之《献礼》封...

    198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文]
    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文]

    邛窑彩绘执壶邛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邛窑历史悠久,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邛窑瓷器,集彩绘、雕塑、窑变于一身,造型生动、釉色繁多。四川邛窑遗址出土的联珠纹釉下彩绘器,比《中国陶瓷史》认定的中国釉下彩生产最早的湖南长沙窑早将近两百年左右,成为我国已发现的生产釉下彩瓷的最早窑...

    11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战火中国宝的命运:袁世凯曾提出变卖瓷器[图文]
    战火中国宝的命运:袁世凯曾提出变卖瓷器[图文]

    清末国家剧变之时,历代清王室收罗的珍宝也就成了各方觊觎之物。而袁世凯也不例外,他曾想卖掉宫内的瓷器换钱。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迟至10月12日才接到湖广总督瑞澂的电报,并于当日发布谕旨,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兵南下镇压。考虑到武汉三镇毗邻长江,又加派萨镇冰的海军和程允和的长江水师开赴武昌,由荫昌统一指挥。第二天,荫昌所带兵队从北京出发。与此同时,清廷下令掌管全国财政的度支部负责筹饷。武昌起义之时...

    8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精美的红楼十二钗瓷盘欣赏[图文]
  •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明清皇帝的御用瓷器,从烧造到使用中产生的残次品、落选品、损耗品都怎么处理?25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展的“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上,或可一窥究竟。该展呈现的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公开亮相。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为保证御用瓷器所体现的权威性,宫廷对御窑瓷器的烧造一直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据文...

    137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素三彩瓷器[图文]
    清代素三彩瓷器[图文]

    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称素三彩。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要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的素三彩瓷器是在继承明代成化素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黄、绿、紫为主要色调,再加上新发明的釉上蓝彩相辅。清代康熙时期素三彩最为盛行,康熙素...

    22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千古流韵,宋代酱釉瓷器[图文]
    千古流韵,宋代酱釉瓷器[图文]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曾一度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令后人仰慕...

    172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如何从瓷器的胎和釉来断定它的烧造年代 [图文]
    如何从瓷器的胎和釉来断定它的烧造年代 [图文]

    北宋 青白釉狮子瓷枕由于瓷器烧造的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其胎釉选料和烧造方法也各有不同,掌握瓷器胎釉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是瓷器鉴定的另一要素。1、胎质鉴别瓷器的胎质,是观察瓷器的露胎处,主要是底足。大致而言,宋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多粗;底不露胎之器,瓷质一般较好,通常有支钉痕。元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较粗。明初瓷器底足露胎,瓷质较细;明代中后期有款瓷器底足大多挂釉,也有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也有底足露胎...

    4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宋代越窑龙枕刘善文瓷枕,是我国古人纳凉的寝具。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并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瓷枕始见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乘凉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采用...

    111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西夏瓷器的起源及历史地位 [图文]
    西夏瓷器的起源及历史地位 [图文]

    关于西夏瓷器起源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原本是散居在青海一带的拓跋氏后裔。据《旧唐书党羌传》载“唐初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落于庆州(今甘肃庆阳)”。内徙庆州后,与中原内地接触机会增多,对党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逐步开始半农半牧的新生活。与中原汉人及东北部契丹人相比,党项人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党项人不会耕作,更不会烧制瓷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何以在西夏时...

    158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壶[图文]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壶[图文]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该壶为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细小片,釉色均匀,略有垂釉现象;器内...

    132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粉彩瓷 [图文]
  • 手工瓷器:不息的千年窑火[图文]
    手工瓷器:不息的千年窑火[图文]

    民国粉彩盖碗如今,工业化的陶瓷生产既节省成本,又可大规模量产,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但手工陶瓷的魅力历经千年却丝毫不减。每一个手工陶瓷作品,从成型,到施釉、绘画、雕刻,再到烧制,每一步都融入了个人的创造与情感。因此近现代的手工瓷器也成为收藏家们的心头之好。晓芳窑仿汝钟式盖碗手工陶瓷,创意与手造之美初看上去,是一只并不太特别的白色杯子,拿到手里细细看来,净色的瓷面圆润光泽,瓷纹若隐若现,仿若天成。“这...

    22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越窑青瓷的辉煌:上林湖与海上丝绸之路[图文]
    越窑青瓷的辉煌:上林湖与海上丝绸之路[图文]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始见“越窑”之名,但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瓷窑体系,不仅是汉六朝中国南北瓷业之翘楚,亦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魁首。越窑是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宋以前瓷窑的统称。根据考古调查,上林湖东汉、三国时期的瓷窑址有11处,这表明自东汉时期起,遗址区域内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青瓷烧造。唐代上林湖越窑进入鼎盛时期,...

    14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