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收藏潮州陶瓷看时代徽章和画工[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绿绿 点击 :

收藏潮州陶瓷看时代徽章和画工 | 陶瓷

明 潮州窑海螺。

近年来,广东艺术陶瓷的价格随大流跟涨,但与景德镇等地陶瓷价格差距依然很大。专家认为目前潮州陶瓷价位较低,且正处于价值上升阶段,其价值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藏友在遇到价位适合的陶瓷作品时,可以考虑入手。

业内专家表示,收藏投资潮州陶瓷应选择早期的、有徽章和背景故事的时代代表作。重点考虑三点,即是否具备时代特征、是否有徽章以及画工是否精良,从而找出有价值的潮州陶瓷。

“拍卖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发展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4年,潮州瓷在中国拍卖场上推出10件作品,但有一半至今并未成交。其中,最高估价作品是2009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推出的拍品明代《潮州窑海螺》,高达3万—5万元,但至今未成交。而最高成交价6900元的作品则是2013年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品清代初期的《潮州窑白釉坛》。

不过,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炳炎认为,这并不说明潮州陶瓷发展不佳。首先,潮州陶瓷在拍卖场的表现一般,不代表其价格和价值低。“现在很多潮州陶瓷工艺大师的作品要价都很高。比如,李小聪彩绘瓷板块在拍卖时,价格高达两百多万,艺术大师谢华的作品也叫价到一百多万,好的作品始终会被认可。”他表示。

其次,潮州陶瓷作品推广重点不在拍卖。李炳炎认为,对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来说,相比于拍卖,参加政府提供的展览平台所达到的效果更佳。“拍卖需要产品升级,同时整个输送时间都比较长,这并不适合中小型的艺术家来做。其实潮州艺术陶瓷的销量不少,且多是通过展览评奖,再通过场上拍卖或是私下转让的方式出售的。”

另外,广州市汉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陶瓷及杂项鉴定师、市场评估师王洪学认为,潮州陶瓷在拍卖场的表现不佳,除了工艺、绘画水平上比不上历史传统大窑的出品外,还因投资收藏界对其鉴赏能力不够而导致的。

他提到,目前潮州陶瓷在全国性的陶瓷比赛中获奖很少,表现不出彩,很多收藏家没有留意到其中的价值,因而造成价格不高的情况。“现在来说,还比较少人看出潮州陶瓷所带有的价值。”

对此,李炳炎表示赞同,目前潮州陶瓷门类不是非常突出,没有如佛山石湾公仔般明显的地方特征,会降低投资收藏界对其的鉴赏认识。

由工业产品逐渐向艺术陶瓷发展

相对与潮州陶瓷而言,景德镇陶瓷在中国拍卖场上的表现则出色很多。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4年,景德镇陶瓷共有1439件拍品,2014年达574件,成交量为706件,成交率为49.06%。

其中,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在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艺术陶瓷专场上,推出估价800—1100万元的戴荣华“四美图”粉彩双面釉瓷板屏风,最终成交价为1232万。

另外,最高估价作品则是由辽宁公物拍卖行有限公司,在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收藏名家瓷器珍品专场推出的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划剔龙纹梅瓶,估价为3800万元。

据介绍,景德镇陶瓷和潮州陶瓷在中国拍卖场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王洪学表示,景德镇作为历史传统大窑,出土数量和价值量上都会比地方窑更好更多。此外,景德镇陶瓷多是为宫廷提供的,观赏性较强,也就形成了如今景德镇陶瓷在拍卖场上叫价比较高,受欢迎程度也高的局面。

而潮州陶瓷从地方小窑出土,其数量和工艺精细程度相对不及景德镇的。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原因,潮州陶瓷在历史上就是主打出口,其实用性更强些,从而造成了两者在中国拍卖场上的巨大差距。

“景德镇陶瓷和潮州陶瓷产生的差距,是由两者不同发展方向导致的,景德镇更注重个人艺术家作品,潮州更注重工业产品。”李炳炎补充,“有历史资料记载,在民国时期,潮州陶瓷每年有五百万件出产,与当时景德镇陶瓷的出产量相当。”

他提到,潮州陶瓷的发展重心一直放在工业产业上,后来逐步诞生了潮州艺术陶瓷。潮州九百多年前就开始做艺术陶瓷,但那时不可能发展依靠发展艺术陶瓷为生,因此艺术家们就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工业发展上。他说,“这就好比佛山出品地板砖和石湾公仔一样,一个是工业产品,一个是艺术陶瓷,每个地方在发展艺术的时候,也要考虑生计问题”。

不过,李炳炎也提到,潮州艺术陶瓷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如今,政府开始往民间艺术方面推动工艺美术发展,比如说会主动搭建一些展览平台和支持艺术家建立工作室,有了政府的支持,潮州陶瓷的发展逐渐被看好。

另外,王洪学也强调,目前景德镇作品起步价高,且整体气氛有些浮躁功利,甚至出现有些“大师”名不副实的情况,这样会不利于其日后发展。一些好的潮州陶瓷价位并不高,适合收藏投资特别是入门。

■收藏建议:

尽量选择早期代表作

关于收藏投资,李炳炎表示,目前收藏和关注潮州陶瓷作品的投资收藏家还较少,但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潮州陶瓷艺术家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作品风格,并通过集体力量创作出越来越明显的区域特征时,作品价值将会进一步提升。”

王洪学表示,“目前潮州陶瓷价位较低,且正处于价值上升阶段,其价值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藏友在遇到价位适合的陶瓷作品时,可以考虑入手。”

如何鉴别出有价值的潮州陶瓷作品?王洪学建议,在选择潮州陶瓷艺术作品时,首先要注意其是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尽量选择较为早期且带有一定故事背景的时代代表作。

另外,要看作品是否有徽章和画工精细程度。王洪学提到,由于潮州陶瓷主要出口到外国,且多是外国的大企业、大家族在某些特定时候特定日子订制的。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潮州陶瓷在历史上便远销海外,北至日本、朝鲜,南到东南亚、中东。据资料显示,在日本、马来西亚、非洲等地都曾发掘并展出潮州陶瓷作品。

这样一来,产生的作品无论是在设计风格、画工、制作工艺上都会特别精美。同时由于是客户订制,出来的成品也会很少。这样的潮州陶瓷做工佳、成品少,具有很大的投资收藏意义。

相关文章

  • 宋元瓷器鉴藏之元影青[图文]
    宋元瓷器鉴藏之元影青[图文]

    影青瓷 好古之人有一通病,即每每见到好东西便把玩不止,兴奋异常,虽不见得能“匀”到宝阁,却不免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骚动。数日前在朋友处见得一元代影青瓷童子,无论从釉质、造型、款识还是品相,均为上品。把玩之下,又让朋友将图片发来,细细观赏,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的童子胎体,紧紧攫住我的双眼。影青瓷,即青白瓷,又称“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是宋元之间南方生产的一种瓷器。无论哪种称呼,均可直观地将...

    24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彩瓷:青花加彩[图文]
    彩瓷:青花加彩[图文]

    【彩瓷】青花加彩青花加彩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图案或图画,即全部图案主要以青花构成,只是部分使用釉上填彩。出现这种彩瓷最早的是明永乐时期的青花金彩,以后又有宣德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时期的斗彩,弘治、正德时期还有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隆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青花紫彩、青花红黄彩等。青花加彩与斗彩的区别:青花加彩瓷器的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

    154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笔者。近日来到高古瓷鉴赏家张玉昌先生的陶瓷艺术馆,品茗赏瓷,沉浸于神韵精绝的宋瓷之中,疲惫的心灵也在历史的积淀中渐渐温暖、平静而真实。提到宋瓷,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存世极少、价格极高,所以不免有“家财万...

    12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瓷器,要懂窑变——真正的窑变无双,独一无二! [图文]
    收藏瓷器,要懂窑变——真正的窑变无双,独一无二! [图文]

    烧造瓷器,凡在开窑后发现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以至于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者,都可说是“窑变”。《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清乾隆,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

    152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花瓷最初不似日用品 或为贸易品[图文]
    元青花瓷最初不似日用品 或为贸易品[图文]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瓷器是指用含氧化钴(CoO)的青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的工艺优点在于钴料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呈色稳定,其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纹饰,具有明净素雅,永不褪脱的明显优点,因此其在元代一经成熟就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明清两代景德镇最大宗...

    75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专家在古陶瓷器上发现类古希腊字母[图文]
    专家在古陶瓷器上发现类古希腊字母[图文]

    图为闻长庆展示刻有类希腊字母的古越青瓷器。(南华 摄)本报讯(记者南华)年近七旬的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馆长闻长庆在一批古陶瓷器上发现了23个类古希腊线形字母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造字结构和字形上与至今使用的希腊字母惊人相似。这是慈溪市政府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先秦陶瓷字母学术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据了解2014年闻长庆作为“中国陶瓷大师联盟”的一员应邀出赴希腊进行学术交流,他偶然发现希腊...

    97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麒麟与芭蕉纹在顺治瓷器中同时出现的频率很高[图文]
    麒麟与芭蕉纹在顺治瓷器中同时出现的频率很高[图文]

    清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罐清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罐罐高31.5厘米,口径13.5 厘米,底径14.8厘米;平底微凹,刮削修足整齐。内外底釉光润厚泽,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口沿饰倒垂变形莲瓣纹,主纹绘麒麟、芭蕉纹,用笔豪放,色料浓重,构图简明疏朗。顺治时期,麒麟与芭蕉纹同时出现于画面的频率很高,较多见的是盘与罐,并且,多数被用以作器身一正一副的两个 主题画面,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此罐上的麒麟、芭蕉纹,气势雄伟,形...

    136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帝王御用: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图文]
    帝王御用: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图文]

    珐琅器皇家御用之器——珐琅,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人阶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五闲堂此次征集得一件珐琅臻品——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此梅瓶不仅传承了珐琅特有的华贵和瑰丽,...

    20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人珐华彩瓷盘(图)
    明人珐华彩瓷盘(图)

    明人珐华彩瓷盘 王家年 文/图我去藏友家里做客,见到他有一件珐华彩盘,经仔细观察,应为明中期珐华彩凤穿牡丹纹盘。珐华彩又称“法华”,是一种低温釉陶瓷,创于元代,盛于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烧制。珐华彩最早是在山西蒲州阳城、高平和晋城一代烧制,常见器型有花瓶、香炉和动物等。当时珐华彩器只是地方民窑的一个品种,所用胎体皆为陶胎,分为砂胎与缸胎两种,砂胎疏松,缸胎坚细。装饰手法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

    104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用放大镜鉴别古瓷[图文]
    用放大镜鉴别古瓷[图文]

    明成化青花十六罗汉宽肩长盖罐,高18公分(同庆堂珍藏) 明成化青花十六罗汉宽肩长盖罐,高18公分(同庆堂珍藏)高倍的放大镜是鉴定的重要工具。曹兴诚先生,不但是台湾收藏界的知名大家之一,更经常荣登世界百大收藏大家之列中,唯一华人在世者,这次大会他是主委,有专文刊登在大会论文集中,大会并且安排他在23日上台演讲,题目是:如何避免买到赝品。曹先生上台讲的内容,却与论文集中相同题目的内容不同,他讲的是实...

    65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陶艺系毕业展[图文]
  •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图文]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图文]

    商代青铜三羊罍、珐琅羊形器、飞羊陶插座2月14日,南京博物院雷打不动的“新年礼物”——生肖文物展,将在特展馆一楼向观众亮相。本次展出金石、书画各种类型的“羊主题”文物共计100多件,时代横跨3000多年。从遥远神秘的商朝直至近代的民国,人们生活中,始终离不开温柔可爱、同时象征吉祥的羊。 最古老——青铜三羊罍证明商朝中原文明已到达江南从“神话时代”到东汉末,史料文献中,中华文明的中心始...

    121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莲瓣纹:古代陶瓷最流行的装饰花纹[图文]
    莲瓣纹:古代陶瓷最流行的装饰花纹[图文]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划和模印手法制作的。唐宋时,刻划和模印是莲瓣纹装饰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窑、耀州窑的佛教用品净瓶,器身刻有多层莲瓣纹,刀法犀利,匀净利落。元代以后,...

    144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本报讯(记者戴红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收藏了数百件黄鹤楼相关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稀世珍品(如图)。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汉口崇仁路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肖琴学拿出这件刻瓷黄鹤楼提梁壶,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记者看到,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肖琴学称,他请专家鉴定过,...

    70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宋代《文会图》出现注壶与注碗 从史料来看,注子至少始于晚唐,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玉女三浆捧帝壶 去柄安系唐偏提 瓷器大致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前后。东汉以降,随着制瓷业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造型各异的瓷质酒器纷纷出现,酒注子就...

    169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