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青花在海外[图文]

时间 : 07-11 投稿人 : 小颖 点击 :

中国青花在海外 | 艺术品档案

15世纪中亚细密画上的中国青花瓷

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器。元明来,则多青花。——蓝浦《景德镇陶录》

青花瓷,肇始于唐宋,至元朝臻于成熟,并开始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瓷器之一,远销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诸国,也引领了以青、白二色为主色调的审美风尚,风靡亚欧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只大量进口中国的青花瓷器,也积极仿烧,并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特色,从而形成了一个横跨亚欧的“青花文化圈”。

中国青花在海外 | 艺术品档案

李朝青花

15世纪前后,李氏朝鲜开始以高丽传统陶瓷样式及元朝元素为基础,吸收明代青花瓷的特色,创烧了李朝青花。起初,朝鲜青花是对中国青花从器形到纹饰的全面仿制,尤其是以龙纹、缠枝莲花纹为主的主纹样和以波涛纹、莲瓣纹、联珠纹为主的从属纹样,几乎是中国青花的翻版。但由于朝鲜本土的胎土、釉料与中国不同,制瓷技术也存在差异,朝鲜青花逐步发展出与朝鲜文人审美和朝鲜胎土、工艺技术相适应的朝鲜风格。

15世纪,李朝青花瓷以壶、瓶、折沿口盘、两耳盏、花形盏为主,瓷壶有方型、六角、八角、十二角等造型,纹饰仿照宣德年间的唐草纹、牡丹唐草纹、缠枝番莲纹、鱼藻纹等,追求奢侈巧丽之风。18世纪以后,器形趋于浑厚,崇尚实用之风,出现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寿福康宁”“立春大吉、建阳多庆”“风调雨顺、时和年丰”“去千灾、来百福”等吉祥寓意图案,及山水、竹、松、梅、桃、秋草、石榴、鸟禽、蝴蝶、走兽、鲤龟等纹饰,特别是龙、虎、鹰、喜鹊、青蛙、月亮等,常出现在瓷器上。李朝青花上的写意山水,亦深受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景致饱满,用笔简洁,有宋元诸家写意山水之遗风。日本的伊万里烧也深受李朝青花的影响。

中国青花在海外 | 艺术品档案

越南青花

14到15世纪,在越南全国性地崇儒之风下,越南以元明青花,尤其是云南青花为典范,结合本土的原料、燃料和地形条件,探索出一套本土化的工艺流程,并形成了民族风格。越南青花多灰胎,胎质粗糙,缺少标准瓷胎那种半透明的特性,产品以盘、瓶、罐等日用品为主,早期越南青花以缠枝花卉、卷草纹等为主要装饰题材,类似元朝的民窑,而后流行莲瓣纹、开窗纹等纹样。既有造型简约,线条粗犷的民间用瓷,也有构图丰富,纹饰繁密的外销瓷。

越南青花从创烧时代起,已成为中国青花的竞争对手,远销日本、东南亚、西亚等地,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至今仍珍藏着越南青花瓷。明朝海禁之后,中国出海的船舶日趋减少,瓷器出口也一落千丈,越南青花却在此时填补了海外青花瓷市场,并发展到巅峰。

中国青花在海外 | 艺术品档案

土耳其陶器

14世纪前后,中国的青花瓷已经远销伊斯兰世界,并为上流社会所珍视。伊朗阿达比尔陵寺、土耳其托布卡比宫都收藏有传世的元青花,分别是萨法维王朝的阿拔斯大帝(1588—1629年)和土耳其苏丹赛利姆一世(1467—1520年)的藏品。15世纪帖木儿王朝时代的细密画中,也经常见到正在使用的青花瓷器,与蓝色的民族服饰和帐顶装饰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蒙元风情的宴会图景。

14世纪起,叙利亚、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国都曾仿制过青花,但以土耳其的青花陶最为著名。其对中国青花的仿制,除莲子碗、折沿大盘、敞口曲腹盘、笔盒等器形外,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装饰体系的借鉴、吸收与再创新。根据考古学家马文宽的总结,土耳其陶器上模仿的中国纹饰主要有13种,包括葡萄纹、束莲纹、刻花缠枝莲纹、印花菊瓣纹、缠枝花叶纹、青花狮纹、帖花螭纹、小螺旋纹地与莲花纹、变形牡丹花、莲瓣及灵芝纹、盆花或盆景、海浪波涛纹及“由大莲瓣纹引申出的抽象纹饰”等。不仅是对中国装饰元素的全面吸收,也是对中国装饰体系的系统学习,打破了中东地区以几何纹饰为主导的装饰体系,并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人的中国印象。

中国青花在海外 | 艺术品档案

代尔夫特瓷

荷兰拥有悠久的制陶传统,17世纪已十分兴盛,代尔夫特是最重要的制陶中心之一。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东来,大量青花瓷器运销欧洲,并在葡萄牙与荷兰之间,展开了一场贸易争夺战。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代尔夫特地区的制陶业的发展。当地工匠以锡白釉陶技术,取法于景德镇青花瓷的装饰风格,生产各种仿青花器物和瓷砖,创造了代尔夫特白釉蓝彩陶器。

17世纪的代尔夫特瓷

最初的代尔夫特白釉蓝彩陶器,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一方面从中国与中东装饰体系中吸收了蔓藤翻卷的艺术形式,从古罗马的艺术中访求粗犷有力的结构,借鉴古代建筑的对称性,使纹样借助明暗法而产生立体效果,独具特色。另一方面,以其色彩的纯净与简洁,而引人注目。瓜尔塔·贝雅敏在《贝尔林的童年时代》一书中,记述了其对青花瓷器的感受:“典雅清丽的青花瓷器冲击着我的眼睛,我的目光紧紧盯住纹样的分枝、细线、花纹,寻找着舒卷的纹样形成的秘密,并从纯青的色调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对包括荷兰人在内的欧洲人而言,精美的陶瓷器不仅是生活实用品,也是一种财富、地位的象征,更是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

青花瓷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广泛地传播不仅使多地区、多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深受中国的感染,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成分,而各国家、地区的仿制,其本身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吸收与创新,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文明的整体面貌。

相关文章

  • 一指抹出奇妙境 画家从龙有绝活[图文]
    一指抹出奇妙境 画家从龙有绝活[图文]

    《江上人家》 项从龙 作《玉甑迎旭》 项从龙 作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喜爱者甚众。而从事书画创作的人,有的身居大城市,名扬海内外;有的身居乡村,默默耕耘。项从龙就是身居乡村痴迷于书画艺术的一名书画家,但是当我看了他的作品后,真的感受到了他画作中的“山水浑厚、草木华滋”,无论是构图、意境、气韵还是用笔用墨,皆能入于传统而出于传统,求真亦求新,令人眼前一亮!项从龙在写生《泰山风光》 项从龙...

    135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象牙名片盒:方寸之地见奇巧[图文]
    象牙名片盒:方寸之地见奇巧[图文]

    梁基永(广东文献学者)新年第三天,周日偶过伦敦诺丁山古董市集,天寒大雨,只有零星几家档口开门,大概是生意不好,其中一家店主,见到中国客人,很殷勤地将店里面所有东方色彩的东西都拿出来推销,被玻璃柜里面一个象牙盒子吸引住了。这是一方西方常用的名片盒,尺寸比通常的大,重点是雕工非常吸引。象牙作名片盒子,是西方特有的用法,中国人用的名帖,尺寸大小如同今日的信封,而西方名片一直与今日的大小差不多,作为...

    73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记录疫情:从儿童画到街头摄影[图文]
    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记录疫情:从儿童画到街头摄影[图文]

    如今,国内外的艺术与文化机构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留下新冠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这些日常中的点滴将成为未来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物。日前,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正在呼吁纽约市民捐赠那些记录了他们疫情生活的纸质或电子物品,这些物品得以反映医护人员的英勇故事,新冠患者的经历,商店、学校与文化机构收到的影响,以及在隔离期中诞生的创造力。在纽约9·11事件发生后不久,位于上西城的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New-York...

    139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四川艺术品市场难觅四川摄影人的作品[图文]
    四川艺术品市场难觅四川摄影人的作品[图文]

    7月23日,适逢近现代著名版画家、艺术教育家彦涵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永远的战士——纪念彦涵诞辰100周年”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作品系列展之一,展览展出了300余件作品,并配合文献史料,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彦涵的艺术历程。CNSPHOTO提供四川聚集着一大批优秀摄影人,成都当代摄影更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然而令人...

    22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河南考古人赴非探秘人类起源[图文]
    河南考古人赴非探秘人类起源[图文]

    河南考古人赴非探秘人类起源我国首支人类起源考古队即将启程由“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带队肯尼亚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石器李占扬供图昨日,省文物局传来消息,我国第一支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将前往非洲进行考古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三位学者,“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李占扬、动物考古专家侯彦峰、旧石器专家赵清波将与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者于10月1日后起陆续动身赴非。这支队伍由...

    1341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一次离开 一场艺术的放逐[图文]
    一次离开 一场艺术的放逐[图文]

    (原标题:一次离开 一场艺术的放逐)“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这么美的字,诗人一定是看进心底了,才这么感慨。从《诗经》开始,从唐诗到宋词,仕人们就无一不在“行走”,没有哪一首是在书斋里“憋”出来的,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诗必须真实,必须是美的,而真实和美,只有从生活中来,这样的真实性注定了作家必须行走,融进自然、融进社会和生活。是作家,而不是“坐家”,文学这般,艺术也该是。...

    1051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是谁包养了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图文]
    是谁包养了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图文]

    李蓉在今天的大众看来,艺术家往往象征着个性、不受约束、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甚至前卫批判等等。他们可以打破常规,特立独行,因为社会文化对他们会抱有更高的宽容度;他们的作品出现在画廊、艺博会等场合,价格动辄百十万;随着市场的发展,艺术家在媒体曝光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也促使了成批的明星艺术家们的炼成。人们怀着或崇敬或艳羡或不以为然的心理远远地观看着这一神秘的特殊群体,猜测着他们可能的身价和财富,谈论着他们...

    98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大英博物馆竟然收藏了一双穿过的球鞋![图文]
    大英博物馆竟然收藏了一双穿过的球鞋![图文]

    世界博物馆日刚刚过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这个日子里也很有看头。拿大英博物馆来说,近期可谓热点频出。半个月前,大英博物馆推出了和美图合作的限量版手机,薄荷绿加嫩粉色的外观设计如马卡龙甜品一般少女心满满。另一条与大英博物馆相关的新闻让我颇受启发,大英博物馆在其官推上宣布了纳入新馆藏的声明,这本不新奇,但这件新馆藏乃是英超利物浦队当家球星和新任英超射手王、被球迷戏称为“法老”的埃及边锋默罕默德·萨拉...

    92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加拿大碧玉:玉中巨无霸[图文]
    加拿大碧玉:玉中巨无霸[图文]

    加拿大碧玉是玉中奇葩,而北极碧玉则是加拿大碧玉中的翘楚。在北极圈内极寒地带,经历数千万年漫长岁月的沉积、结晶后,吸天地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终于形成今日的玉中珍品。加拿大碧玉所具备的四个条件:温、润、坚、密是其他玉石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韧性更是所有玉中之最。加拿大碧玉的冰清玉洁、温润细腻、致密坚硬、莹光油润、碧绿滴翠、以及其极佳的抗拉强度和韧度,使其成为难得的珍贵玉种,是玉友收藏的传世精品。虽...

    37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要比太太圈吗 唐朝贵妇们笑了[图文]
    要比太太圈吗 唐朝贵妇们笑了[图文]

    在最近热播的都市剧《三十而已》中,三个性格、经历各异的角色,集中体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奋斗与焦虑。其中,顾佳为了家庭和事业勇闯“太太圈”的剧情,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圈层的讨论。虢国夫人游春图一说到古代女性,人们往往会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固有印象,但“太太圈”这样的女性圈层,是自古就有的。尤其是在民风开放的唐朝,一方面发达的经济使得整个社会更有活力,另一方面大唐接纳、融合了很多北方民族的风俗,唐代...

    71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西班牙警方追回三幅失窃的英国著名艺术家培根杰作[图文]
    西班牙警方追回三幅失窃的英国著名艺术家培根杰作[图文]

    2015年7月,在英国著名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的挚友身在伦敦期间,数名窃贼潜入其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家中,盗走了由该名家创作完成的五幅杰作及一个装有古币和珠宝的保险柜。该案件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西班牙警方称,他们现已追回其中三幅失窃的珍贵画作。警方发言人称:“我可以证实三幅画作已被追回。”但该发言人表示无法提供更多细节,因为相关调查正在进行...

    40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兰州画师李海明:坚守技艺30余载 让掐丝珐琅“讲述”陇原故事[图文]
    兰州画师李海明:坚守技艺30余载 让掐丝珐琅“讲述”陇原故事[图文]

    12月6日,甘肃兰州,画师李海明在工作室内精心制作掐丝珐琅画。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展示作品《龙楼凤阁迎盛世》底稿。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在工作室内选取制作珐琅画的颜料。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在工作室内精心制作掐丝珐琅画。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在充满甘肃元素的作品前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在工作室内指导学徒制作掐丝珐琅画。 九美旦增 摄李海明在工作室内精心制作掐丝珐琅画。 九美旦增 摄李...

    189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人潮拥挤你没发现的北京地铁壁画[图文]
    人潮拥挤你没发现的北京地铁壁画[图文]

    新浪收藏 据北青报记者走访报道,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东四十条站、建国门站等站内至少6幅大型壁画均已出现破损脱落现象,其中不乏名家设计之作。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因原始模具已不知所踪,壁画难以复制修复,只能尽最大可能保持现状。而地铁客流增多,列车通过频率加剧,则是导致壁画老化受损的主要原因。(原文链接:地铁“破相”老壁画遭遇修复难 已建成30年左右 不乏名家之作 地铁公司称通车频率提高导致壁画老化脱落加...

    186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退休教师蒙眼练书法 七八分钟内写10余字祝福语[图文]
    退休教师蒙眼练书法 七八分钟内写10余字祝福语[图文]

    退休教师蒙眼练书法睡觉前在被窝里还用手比划几下图为王贤安蒙眼写下对《武汉晚报》的祝福。实习生王孟洁摄【汉网市民记者“东方金龙”报道】武汉市民王贤安从小热爱书法,经常闭眼写字,后突发奇想自创“蒙眼书法”。【本报记者万凌实习生王孟洁核实】会书法不稀罕,可蒙着眼睛写字却不是人人都会的。近日,记者前往徐东鹏程花园小区拜访了这样一位民间高人王贤安。王贤...

    696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百年“文物"竟现拼写错误?清华日晷惨遭涂刻[图文]
    百年“文物"竟现拼写错误?清华日晷惨遭涂刻[图文]

    受刻痕误导,工人错将“CLASS”描为“CEASS”供图/网络刻痕已被修复 摄影/记者 熊颖琪近日,有网友发帖说,清华大学标志性景点——日晷出现拼写错误。帖子称,日晷基座东侧的文字“CLASS1920”被写成了“CEASS1920”,还被描金。现场照片显示,字母“L”上有两道明显刻痕,乍看上去与字母“E”十分相似。4月17日,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目前后勤处工作人员已经将日晷基座上的“E”重...

    116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