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据北青报记者走访报道,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东四十条站、建国门站等站内至少6幅大型壁画均已出现破损脱落现象,其中不乏名家设计之作。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因原始模具已不知所踪,壁画难以复制修复,只能尽最大可能保持现状。而地铁客流增多,列车通过频率加剧,则是导致壁画老化受损的主要原因。(原文链接:地铁“破相”老壁画遭遇修复难 已建成30年左右 不乏名家之作 地铁公司称通车频率提高导致壁画老化脱落加剧)
1965年7月1日 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工典礼。
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那些在人流中默默守护在地铁那边的壁画吧,北京地铁壁画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此次新闻报道的二号线三座车站中的6幅壁画,设计者多出自我国美术界大家。而这些壁画本应该是在30来岁的“壮年”,却已经斑驳剥落,黯然失色。先看看它们本来的面目吧。
西直门地铁站内的《燕山长城图》和《大江东去图》均制作于1984年,前者是燕山环抱中的长城,后者是长江三峡地区江流、山峰、峡谷、城市、乡村、大坝等场景,气势恢宏。这两幅壁画均经过邓小平亲自审稿。
地铁西直门站东墙上(内环)的《燕山长城图》局部,长69.8米,高3米,用了50×50厘米的环氧树脂壁画砖,共852块拼出全图。 绘画作者包括:张仃、姜宝林、赵准旺、王镛、蒋正鸿、龙瑞、赵卫、陈平,画面表现了北京地区群山峻岭中长城的雄姿, 城墙的蜿蜒,烽火楼的坚固,长城内外的繁荣,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气概。
车站西墙上(外环)的《长江东去图》局部,全长71米, 高3米, 用了50×50厘米的环氧树脂,共840块拼出全图。 绘画作者是:张仃、龙瑞、姜宝林、 蒋正鸿、王镛 、赵准旺、赵卫。 画面突出描绘了长江三峡地区江流、山峰、峡谷、城市、乡村、大坝等场景,体现了“大浪滔滔向东流”的气势。
这两幅巨作的设计者为我国美术史上标志性人物张仃,张仃号它山,辽宁黑山县芳山镇人,1917年阴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医巫闾山下之北镇下周屯。2011年2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4岁。他的孙子是演员耿乐。张仃参与了20世纪美术许多重大事件,是新中国装饰艺术的首席设计师,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他的山水画革新自成一派,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除了西直门二号线的这两幅壁画之外,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也出自他的手笔。
《中国天文史》和《四大发明》是建国门地铁站内的两幅壁画。《中国天文史》的设计者为袁运甫和钱月华,全长60米,高3米,由3000块彩色瓷砖组成,该画讲述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故事,与地面上的北京古观象台上下呼应。袁运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复制大型艺术挂毯《祖国大地》。
《四大发明》的作者为彦东等,壁画长60米,高3米,用了150×150毫米的釉面瓷砖,共8000块拼出全图。
中国天文史局部
四大发明火药部分
东四十条站内的两幅壁画《华夏雄风》和《走向世界》都是体育运动内容的绘画,分别于1986年和1985年安装而成。东四十条车站的上面,便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大型体育运动场所——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北京工人体育馆。这个车站与附近的工体遥相呼应,让人跃跃欲试运动一把。站台两边的两幅大型壁画一面是现代世界运动会上的各种体育项目;另一面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那上面的渔猎人物形象是彩陶文化;那上面的征战人物是汉代画像砖。
《华夏雄风》作者为严尚德等,该壁画是大型陶板壁画,长62米,高3米,壁画上共有三十余个人物,或闻鸡起舞、或言传身教、或打坐修炼。《走向世界》的作者为李化吉、权正环,此画描绘的则是当代各类竞技运动,长70米,高2.99米,整幅画用陶瓷镶嵌。
《走向世界》局部
《华夏雄风》局部
这些壁画充满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和表现元素。给二号线平添了一些复古气息。而新时代新建的地铁中的装饰元素,除了传统的中国结、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结合了当下的公共大事件如2008年北京奥运举行等题材,以及地铁站点的地理特色,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和材质去表现。
奥运前催生了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5号线的落成。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壁画取材于《圆明园四十景》
地铁5号线东四站,以浅浮雕展现了昔日隆福寺风情
地铁七号线如同展示北京老南城风俗的画卷,从磁器口到广渠门,磁器口站因为地面上有曹雪芹故居,所以安排了金陵十二钗的壁画应景。而广渠门则通过画面再现了当年的城门之一广渠门。
七号线广渠门站重现以往的广渠门
七号线广渠门站附近曾经曾有曹雪芹故居,因此有红楼梦应景
六号线朝阳门站是北京市地铁建设重点工程六号线与二号线相接的重要站点,位于北京东城区与朝阳区的分界线上。朝阳门历史悠久,在元建大都时名为“齐化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后改名为“朝阳门”。 朝阳门的两幅壁画分别为《丹凤朝阳》和《朝阳漕运》,是中国壁画协会特邀曾联合绘制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一幅毛主席画像、共同参与设计第三、四套人民币票面的伉俪夫妻周令钊、陈若菊联合设计,代表了当今艺术的最高水平,重现了朝阳门的历史辉煌。
朝阳门站北墙面《丹凤朝阳》由太阳、凤凰和朝阳门城楼构成,画面不仅立体感强、色彩艳丽,精心配制的釉色还达到了哑光效果。在灯光的照射下,无论从何种角度都看不到反光、亮斑,保证了壁画视觉上的完整性。
朝阳门站南墙面《朝阳漕运》则反映了朝阳门原为“粮门”时运粮的历史风貌,由40厘米见方的陶瓷片组成,共491片。画面中的人物、马匹、楼阁都是浮雕效果,栩栩如生。
“南方南,北海北”在北海北站的站厅,有一幅巨大的五彩壁画,名曰“北海春萌”,整幅壁画由大理石镶嵌而成,60多种石材,取材于十几个国家,包括意大利青玉、缅甸玉等贵重石材;九龙壁、小西天,湖光塔影、亭台楼阁,北海的景象跃然画上,五彩缤纷,美仑美奂,可谓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在北海北站的站厅,有一幅巨大的五彩壁画,名曰“北海春萌”,整幅壁画由大理石镶嵌而成,60多种石材,取材于十几个国家,包括意大利青玉、缅甸玉等贵重石材;九龙壁、小西天,湖光塔影、亭台楼阁,北海的景象跃然画上,五彩缤纷,美仑美奂,可谓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金台路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和14号线的一座换乘站,东站厅的大型壁画《金台求贤》,讲述了燕昭王搭筑高台、上置千金,招揽天下贤士的故事,墙面是由鸡蛋皮和鸭蛋皮碾碎后制作而成。
金台路站东站厅的大型壁画《金台求贤》,讲述了燕昭王搭筑高台、上置千金,招揽天下贤士的故事,墙面是由鸡蛋皮和鸭蛋皮碾碎后制作而成。该站西站厅的壁画《金台夕照》,则由一片片异型彩色玻璃和LED灯光组合而成,画面中从金台路西望,故宫、天坛,古都北京绵延高大的城墙和皇家建筑,在西山彩云的映衬下显现出美丽轮廓。
“金台夕照”的景观,一直是北京东南城的文化景观。古刹夕照寺、学府金台学院等,都和“ 金台夕照”有关。夕照寺的复建,并名为“ 金台夕照会馆”。地铁十号线的安华路站站名叫“ 金台夕照” 站。该站西站厅的壁画《金台夕照》,则由一片片异型彩色玻璃和LED灯光组合而成,画面中从金台路西望,故宫、天坛,古都北京绵延高大的城墙和皇家建筑,在西山彩云的映衬下显现出美丽轮廓。这对宏扬京城的人文景观、传承中国会馆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
壁画《金台夕照》
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共有14座新站,其中8座车站设计了11幅壁画,占了近六成。曾经宏大犹如叙事诗的壁画,摇身一变成了“散文诗”,用欢快的“话语”点睛所在站的京味儿亮点。比如,蒲黄榆站的《蒲黄榆记忆》再现了旧京市井劳作瞬间,北工大西门站的《天工开物》定格了大纺车等各时期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景泰站再现古时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北邵洼站的《绿色昌平》描绘了新昌平的标志性建筑与生态环境……
14号线景泰站,原来定名安乐林站。站外有座珐琅厂,以京城八绝之一的景泰蓝而闻名。这种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因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最为精美而著名。景泰蓝长期以来被宫廷所用,从清朝末年才逐渐走向民间,工艺复杂,生产量又小,了解景泰蓝文化的人并不多。为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地铁站改名为“景泰”站。
地铁14号线景泰站壁画,20米长、3米多高,生动描绘了元代工匠制作景泰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