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窑的一种,石湾陶艺与制作讲究、做工精细,为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专享的官窑相比,自是少了几分锐气与狂傲。然如今,它迈向了高大上的拍场,这又能否为其脱离偏安一隅、走出去赢得有利筹码?
拍场反转国内冷势?
日前,一场中国嘉德与自得堂联合举办的《自得堂藏陶——原作掇英》展览将22件来自石湾陶艺术家不同题材的陶塑原作搬上了拍场。说起石湾陶艺的拍场盛况,印象最深的当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创作的《紫气东来》,于2013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以360万元高价拍出,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尴尬窘境。
“以前,石湾陶艺都是守株待兔,小农经济,只在广东省一带发展,没有跨过长江,一直以来,对它的双重推动都不够。”佛山市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月华表示,此次中国嘉德与自得堂联合举办的展览与拍卖,是对石湾陶艺市场的一次提升和检验,通过拍卖可以让更多人见识石湾陶艺的大千世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志伟也坦言,石湾陶艺虽然很早就夹杂在拍卖中出现,但极少拍出高价,更无法与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相比,然而,如果不进行拍卖,就不能将它推广得更远,拍卖可以说是一条打开石湾陶艺高端市场的有效途径。
“石湾陶艺作品进入高端拍卖市场应该是实至名归的。”广东省艺术与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杰曾长期在佛山从事陶瓷的相关工作,在他看 来,石湾陶艺家的作品虽然进入拍场,但其价值长期被低估,主要还是受人们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传统意识中陶瓷有民窑和官窑之分,虽然在当今时代已无严格意 义的民窑和官窑,但这种思维确实还潜移默化影响着陶瓷艺术品的价值。“国家认可的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个人称号就相当于官窑,而被民间广泛认可 的陶艺家的作品就相当于民窑,但不管官窑还是民窑,都有优秀作品,它们进入拍卖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迟早要来的。”
石湾陶艺,俗称“石湾公仔”,有评论称它能与意大利、法国等雕塑比拟。在国内还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区域特色品种的时候,东南亚及美国的商人已经开始收藏它们,所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湾陶艺目前在市场上很难见到。“石湾陶艺起初是“门外香”,早期的时候,精品都出口,在国外的知名度比国内要高。到后来国内的经济转好,很多过去出口的东西才有回流的现象。”陈月华谈道。
其实,海外收藏石湾陶艺的商人之所以很多,是有历史渊源的。晚清时期,东南亚和美国早期的华侨大都来自于广东。刘杰在美国旧金山考 察时,一个开的士车的上海司机跟他说,在旧金山只要会说粤语,就不愁没活干。“这从侧面反映出广东的华侨为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的 富强,华人地位和优越感越来越强,再加上广东华侨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而石湾陶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外率先开启购藏
新金融记者 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