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5929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图片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简介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高30.5厘米,宽16厘米。

伎乐人头上包裹幅巾,幅巾上簪花。身穿长袍,腰中系带。杖鼓横置,悬挂腰间。头向左微侧,左手上扬,右手执桴,击打鼓面。此与《梦溪笔谈》卷五“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记载相吻合。它表明辽宋金时期杖鼓的演奏方式有了变化。

辽宋金元时期,戏曲与说唱的种类很多,如嘌唱、叫声、唱赚、覆赚、鼓子词、淘真、涯词、诸宫调、社火、杂剧、大曲等,除大曲外,其它演唱形式都比较灵活,场面也不大,伴奏的乐器有时只有拍板、板鼓等一二种。而大曲则规模庞大,使用的乐器包括大鼓、杖鼓、拍板、觱篥排箫、笛、琵琶、笙、方响等,其中大鼓与杖鼓尤其不可缺少,如白沙宋墓大曲壁画、宣化辽墓大曲壁画、襄汾南董村金墓砖雕等,皆以大鼓、杖鼓为中心。从制作手法与艺术风格考察,此件作品与山西襄汾南董村金墓砖雕相似,时代应与之相同,地点可能在襄汾、侯马一带。值得一提的是,伎乐人头上的簪花,不禁使人想起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绘《升庵簪花图》。杨升庵被贬滇南,簪花过市,人以为怪。其实,簪花之风,在隋唐宋金时期非常普遍。北宋朝廷举行御宴,“真宗与二公(陈尧叟、马知节)皆带牡丹而行……真宗系取头上一朵为陈簪之。”“寇莱公为参政,侍宴,上赐异花。上曰:‘寇准年少,正是戴花吃酒时’,众皆荣之”(以上见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梦粱录》卷六云:“凡遇圣节、朝会宴,赐群臣通草花……自训武郎以下,武翼郎以下,带职人并依官序赐花簪戴。快行官帽花朵细巧,并随柳条。教乐所伶工、杂剧色,诨裹上高簇花枝。”头上簪花,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俗提供了形象资料。


相关知识科普


宫调

中国古代音乐术语。根据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凡以宫为主音的乐曲概称为宫,以商、角、征、羽诸音为主音的乐曲统称为调,二者合称宫调。因此“宫调”就是音调的意思,具有调高和调式双重含义。

杂剧

杂剧:晚唐已见“杂剧”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先所称杂剧通常指元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等都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

大鼓

大鼓又称太鼓,既是佛教法器之一,也是诵经、梵呗时所用的乐器之一。大鼓起源于印度,据《目得迦经》卷八载,释迦牟尼曾于逝多林为六大城比丘说法,击大鼓以集众,这与我国古代舞乐、军事等方面鼓的用途有相似之处。佛教袭用后,以此比喻佛陀宣说大法之声犹如鼓声,能够警醒世人,使之远离生死长夜。根据大鼓的用途,可分为法鼓、茶鼓、斋鼓、更鼓等数种,其大小、外形有所不同,击鼓的次数也有规定。

觱篥

觱篥(音毕力),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排箫

竹制管乐器,偏排竹管为之。排箫有不同种类,音色有一种空空的感觉,能使产生一种遥远悠久的联想。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

寇准

寇准(961--1023年),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邽(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年间任宰相,力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被排挤罢相,贬逐雷州,死于南方。著有《寇忠愍公诗集》。

吴曾

吴曾,南宋文学家,字虎臣,江西人。曾任工部郎中,出知严州,依附秦桧,为人所不齿。著有《能改斋漫录》一书。

相关文章

  •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北朝,高18厘米,宽5.5厘米。武士俑头戴小冠,粗眉大眼,眼睛内凹,尖鼻,阔口,大耳。内穿裲裆,外披风衣,下有缚腿,双手紧握,拳心中空,可能原来握有武器,以为仪仗之象征。此类陶俑多为模制,以满足丧葬需求,所以考古发现较多。...

    222 裲裆 模制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2厘米,宽29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鸟之双翼展开,尾翅翘起,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左腿直立,右腿微抬,踩踏小鬼头部。小鬼眼睛圆睁,作挣扎状。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彩绘,以墨色为主,间施浅红。底为山形座。...

    1457 明光甲
  • 三彩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骆驼,唐,高87厘米,长82厘米。此为双峰驼,两峰之间的驮囊上搭挂丝绸、水壶等物。驮囊上所饰脸谱图案,过去通常称作虎面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云:“突厥事祆神,无寺庙,刻氈为形,盛于皮袋,行动之处,以脂苏涂之。”姜伯勤先生认为“盛于皮袋”当与驮囊上的图案有关,故此图案不应称作虎面纹而应当称为火祆神。由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交通纽带...

    1093 火祆神 周恩来
  • 彩塑惜春作画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彩塑惜春作画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彩塑惜春作画像,清,高36.5厘米。此彩色泥塑组像是我国著名的天津第一代“泥人张”张长林的作品。《惜春作画》彩塑取材于清代小说《红楼梦》,以贾惜春在大观园暖香坞作画为内容。惜春正在聚精会神地运笔作画,两旁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会心地欣赏惜春的传神妙笔。清代城市经济的发达促使泥塑木雕商品化,朴素大方,明朗健康。耐人观赏的雕塑艺术品不仅可以点缀贵族官僚文人士大夫...

    737 张长林 红楼梦 大夫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残高27厘米。阿弥陀佛身穿垂领式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圆形头光,左右有盘龙之树,龙爪朝下,龙头向上,口吐嘉莲。两侧的胁侍缺失,依据发愿文推测当是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基座上刻有北齐时期常见的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组合。基座侧面各有3个供养人,有的合十,有的手持香花,有的端持香宝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

    432 阿弥陀佛 结跏趺坐 束腰 胁侍 发愿文 观音 菩萨 基座
  • □熊造石无量寿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熊造石无量寿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熊造石无量寿佛像,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高65厘米 宽44厘米。此尊为无量寿佛,头、手及背光上部修补后配。身穿“U”字形通肩袈裟,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其右侧为一胁侍 菩萨,菩萨披帛在头部飘动,缠绕双臂后下垂。下为长方形基座,基座上缘饰覆莲,正面浮雕双狮与博山炉,左侧浮雕8个供养人,合十而立,右侧与背面刻正书发愿文,内有“元嘉二十五年七月廿三...

    1169 无量寿佛 背光 通肩 禅定印 结跏趺坐 胁侍 菩萨 披帛
  •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7.5厘米,宽48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合为一对门扉,此居右。画面上部有一只朱雀,振翅翘尾,抬足昂立。下部有一铺首,额似山形,瞋目露齿,张口衔环。此铺首的下端没有嘴部特征,门环穿过鼻孔,两眼突出、醒目,颇具威严效果。铺首的上端作三股分叉,犹如冠饰。汉画像砖中的铺首显然已摆脱宗教祭祀的功用...

    1056 铺首
  •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高56厘米 宽23厘米。 罗汉光头,长眉粗浓,眉角下垂至面颊之侧,双耳下垂,几近肩部。身穿袈裟,半跏趺坐。下为山形座,座正面中央阴刻 发愿文:“广州弟子主座雕罗汉堂,丙丘僧追荐亡妣郑十三娘生界,舍入南华永充供养。丁亥庆赞记。” “丙丘”应是“比丘”的误刻。此像外表有涂朱、施金、贴纸、油墨等多种装饰,是不同时期的孑遗...

    728 罗汉 半跏趺坐 阴刻 发愿文 主座
  •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东汉,高2.7厘米,长7.8厘米。狐狸尖嘴前伸,两耳直立,眼睛直视前方,匍匐向前,似在寻找猎物,具有很强的动感。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两汉时期动物的雕塑为数不少,但以家畜类居多,狐狸较为少见。将不常见的动物塑造的如此准确,特性鲜明,使人一眼便能辨别清楚,显示出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9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南唐升元七年(941年),高46.3厘米,宽16.8厘米。1950年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出土。女俑高髻圆脸,双手置于胸前,内着抹胸,两腿弯曲,腰肢扭动似在跳舞。此俑造型极富戏剧性,是南唐中期金陵地区的代表作品。...

    440 李昪 高髻
  • 张双卧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双卧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双卧造石弥勒 菩萨像,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高47.5厘米。弥勒菩萨头戴三叶冠,系宝缯,身著袒胸衣,肩披披帛,下垂至座,项下饰物,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持莲苞状物,双腿相交,坐于覆莲座上,下有二帝释天相托。素面 背光。底为素面长方形基座。基座刻发愿文:“天保二年五月一日,清信士女佛弟子张双卧为亡夫杨早造弥勒下生像一区,举高尺八,愿使亡夫舍秽讬生,得妙净果,...

    917 弥勒 菩萨 宝缯 披帛 与愿印 帝释天 素面 背光
  • 骨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骨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骨雕羊,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年),高7.1厘米。清宫旧藏。这是一件用骨粉压制成模的雕刻作品。一只羔羊头高仰,口微张,双耳竖起,两只眼睛流露着温和期盼的神情,二前腿直立而不呆板,右后腿轻抬前迈,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羊身的刻画精细逼真,小羊稚嫩柔弱的气质更表露无遗。作品着重于写实,细节刻画入微,表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此为日本国制,收藏于清宫。...

    3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画彩女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画彩女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画彩女射俑,唐,高28厘米。女俑发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著靴。头偏向左,双手作持弓射猎状。此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许多以前只有男子才能从事的活动女子也纷纷参与,射猎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王建的《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

    656 杜甫 王建 李昌夔 千人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54厘米,宽20.5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鸟的头部已失,鸟翼展开,尾翅翘起。天王面部上窄下宽,双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身躯略呈“S”形,左腿直立,右腿抬起,踩踏小鬼头部。小鬼身躯卷曲,下为山形座。天王俑眉、眼、胡须、护耳、护膊等处墨绘。隋唐时期流行“四神十二时”葬俗,“十二时”即十二生肖,“四神”即文献中的“...

    1025 明光甲 四神 十二生肖 镇墓兽 十六国
  • 道起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道起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道起造石思惟像,东魏兴和元年(539年),残高41厘米。思惟像头戴冠,面略长,修眉细目,身体前倾。半跏趺坐于束帛圆座上,座下覆莲较薄,平铺于基座上。基座上刻发愿文:“兴和元年,比丘道起造白玉像一区(躯),上为国家及四恩三有,波及六道 法界众生及家眷属,皆蒙造像功德,一时成佛。”比丘为男性出家人。四恩有两种说法,一是父母恩、众生恩、国主恩、三宝恩;一是父母恩、...

    1836 基座 发愿文 四恩 六道 法界 造像 说法 有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