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高义造铜沙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高义造铜沙门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高义造铜沙门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567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高义造铜沙门像❖图片

高义造铜沙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高义造铜沙门像❖简介

高义造铜沙门像,明正统九年(1444年),高21厘米,宽17.5厘米。

造像铜质,作沙门形象,光头,眉间有白毫,双眉修长,两眼微闭,大耳下垂,身穿袈裟,袈裟幅边有装饰。结跏趺坐,左手平置腹前,手中托宝珠,右手握拳,中空,坐于须弥座上,座前正中有一小兽,仰头向上。座背面刻“大明正统九年岁次甲子,造佛人高义”款识。

从形象上分析,此造像应为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他与文殊普贤观音并称为中国四大菩萨。他处于释迦涅槃之后、弥勒未生之前,发誓要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归成正果,因此也被称为“大愿菩萨”。供养地藏,可得土地丰壤、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存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遇圣因等10种利益。据《大方广十轮经》记载,地藏形象出现在北凉时期,唐、五代、两宋时期广为流行,并持续到明清。民间信仰尤甚。其形象主要有沙门、菩萨两种。沙门形一般身穿袈裟,一手持锡杖,一手持宝珠。此像左手托有宝珠,右手中空,推测原来所握者为锡杖。此为研究明代地藏信仰的珍贵资料。


相关知识科普


沙门

也称“桑门”,佛教称谓。原为古代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之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后来专指佛教僧侣。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白毫

即白毫相,梵语为urna-laksana,为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在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之白毫,引之则长一寻,放之则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文殊

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

普贤

佛教菩萨名,也称“三曼多跋陀罗”。专司“理德”,坐骑为白象,常与文殊一起出现,为释迦的胁侍。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六道

佛教所说众生依据生前善恶行为而产生的六种轮回转生的趋向,即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六道。

北凉

公元397年匈奴人沮渠蒙逊起兵,推段业为凉王,是为“神玺“元年。后杀段业自立,412年据姑藏(今武威),史称“北凉”,是东晋十六国之一。公元439年北凉为北魏所灭。

锡杖

也称“声杖”、“鸣杖”。杖高齐眉,上有环,最初可能为僧侣行路、乞食之用,后来演变成为佛教法器。

相关文章

  •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西汉,高82.5厘米,宽103厘米。空心砖的制作方法,是先根据砖之大小制作木模,木模多为凹槽形;在凹槽底部与两侧用和好的泥土压制成型,两块砖坯相合内成空心。砖坯阴晾半干时,打印各种花纹图案,再经过手工修整弥合,低温烧制而成。此画像砖呈三角形,中空,画面一面飞龙腾空,人骑在龙上,另一面只有一龙。画面简洁流畅,飘逸洒脱,是汉代艺术精神的典型写照。...

    3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蔡顺拾桑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蔡顺拾桑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蔡顺拾桑砖,北宋,高19.5厘米,宽26厘米,厚2.8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正中上刻“蔡顺”2字。图中右侧一人,头裹巾,巾带飘动,身穿圆领袍,衣上有花纹,腰间束带,足穿长筒靴,左足抬起,右足下垂,坐于石台上,身后立一披甲持刀的护卫。左侧者身穿交领上衣,腰后束系袋子,下穿裤,躬身拱手,作恭谦状,其前有一袋米和两只牛蹄,身后为一盛满桑葚的竹篮。画...

    1843 壸门 二十四孝
  • 出行图门楣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出行图门楣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出行图门楣画像石,东汉,高38厘米,宽206厘米。画面分上下两栏。上栏饰蔓草纹,日月高悬在左右两边。下栏画面左侧一人捧笏躬身,迎接行进的车骑队伍。车骑队伍中,两名导骑在前面导引,中间为一轺车,御者在前,主人坐后,车后为一骑从。后面又是同样的轺车与骑吏。...

    27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绿釉熊形灯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绿釉熊形灯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灯,汉,通高30厘米。白陶胎,除底部外其余部位皆施绿釉,由于釉质反铅,故呈银绿色。灯碗下有一头顶竹节状灯柱的熊。熊跪坐于浅盘内的圆形台座上,正视前方,大嘴张开。双耳直立,双掌抚膝,脚掌立起,尾短小。熊背挺直,脑后刻出示意性毛发。灯盘直壁、平口;底盘斜壁,侈口。灯柱中空。此灯设计精致,显得古朴典雅,充分反映出当时制作者的聪明才智。郑振铎先生捐赠。...

    64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唐,高80.5厘米,宽26厘米。此镇墓兽头顶有双弯角,面目狰狞,双眼圆睁,口大张,露出獠牙。肩部饰有双翼,双翼表面饰阴线纹。身体处于蹲立状,下踏山形底座。通体施绿、白、褐三色釉,釉色鲜亮莹润。镇墓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而在墓室内设置的一种怪兽。 从考古发掘中可知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镇墓兽一般设置在墓室门前...

    1634 镇墓兽
  •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西汉,高23.9厘米,宽10.1厘米。此炉盖雕镂成山峦形,人物、禽兽饰于其上,伫立峰顶的朱雀极富生机。山峰间有孔,熏香点燃后,烟从孔中冒出,如云雾环绕,形同仙境。炉柄的造型最具匠心,雕铸一个仅腰束短裤的裸身力士,屈膝骑在仰首伏地的神兽背上,左手按兽颈,右手上托奇峰耸立的炉体。力士身材魁梧粗壮,威武有力。宽厚而紧闭的嘴唇,发达的胸大肌以及鼓起...

    844 博山炉 威武
  •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40厘米,长25厘米,宽17厘米。此兔儿爷大眼睛,三瓣嘴紧闭,头戴缨盔,上插两根兔耳,身着盔甲,外罩红色披风,手持捣药杵,端坐于太师椅上,座下为莲花,整个玩具造型威风凛凛,颇有将军气势。这种以武将为造型的兔儿爷很受男孩子的喜爱。兔儿爷大约诞生于明朝中期,是民间为了祭拜月神而创作的一种游戏玩偶,在京城及北方地区特别流行。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

    704 玉兔
  • 石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羊,高99厘米,长100厘米。石羊用整块石头圆雕而成。羊角侧卷成“C”形,体两侧羊毛为同心圆状,腿跪卧,前部刻有铭文“永和五年大□□□月九日西郭记子丁次渔孙仲乔所作羊”。永和为东汉顺帝刘保使用的年号,五年为公元140年。与孙仲乔造石羊一同入藏故宫的是另一件刻有“孝子徐侯”的石羊,从原存放地点、大小型制、雕刻手法上看应是一对。二者联系考察,孙仲乔应为石匠,即...

    533 圆雕 李济 殷墟 石像生 西京杂记 麒麟 霍去病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天宝四年(745年),高22.5厘米,宽6.5厘米。女俑施彩,头梳高髻,发饰染黑色。上身穿襦衫,下着长裙,双手托一长方形盒,似为侍者。此为陕西省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据出土墓志记载,宋氏所嫁的“雷府君”是一位太监。该墓出土了不少女侍俑,从中可以判断“雷府君”是有相当地位的,宋氏是按“雷府君”的品秩安葬的。...

    804 天宝 高髻
  • 陶蹲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蹲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蹲猪,汉,长8.8厘米,宽10.5厘米,高3.4厘米。猪为泥质灰陶。猪头抬起,前蹄有力地撑起上身。造型简单,看似随意捏成,但却捕捉住了猪由睡到醒、准备起身觅食的一瞬间,生动传神。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这件灰陶蹲猪虽然形态抽象,但其肌肉骨骼却捏造地颇为准确,表现了塑造者在日常生活中细致的观...

    46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三彩琉璃文殊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文殊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 文殊像,明,高134厘米,宽68厘米。文殊修眉细目,双睛微合,直鼻大耳,面相沉静庄严,结跏趺坐,双手相叠,山字形座。座前有文殊的坐骑狮子。背部刻有“僧人园通系山西平阳……修造”等字。...

    1898 琉璃 文殊 结跏趺坐
  • 王武子妻割股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武子妻割股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武子妻割股砖,北宋,高19.5厘米,宽26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成壸门状,上刻“王武子”三字。画面共有两个场景。右边为屋外,一女子坐于地上,以刀割股。左边为屋内,一老妇坐在床上,其旁的女子捧钵奉羹。王武子妻割股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武子为河阳人,唐开元年间征涉湖州,十年不归。其妇至孝。家贫,日夜以织履为计。王武子母亲得病,非食人肉不能治愈,王武子妻遂割...

    1218 王武 壸门 二十四孝 开元
  •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 菩萨像,北齐乾明元年(560年),残高36.5厘米。主尊为菩萨装,呈交脚姿势,菩萨双足下各有一童子承足,右侧龙树与造像残失,左侧为辟支佛(也称螺髻梵王,地位介于菩萨与弟子之间),头施螺髻。基座中央为双童子托举博山炉(博山炉残失大部),外侧依次为狮子、力士(金刚)。狮子一足抬起,后部呈蹲坐状。力士(金刚)双足也被童子托举,这在曲阳 白石佛教造...

    301 弥勒 菩萨 龙树 造像 基座 博山炉 曲阳 白石
  • 陶母子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卧猪,北朝,长19.5厘米、宽8厘米、高10.5厘米。猪为灰陶胎。母猪安详地平卧,身下的猪仔挤成一排正贪婪地吃奶。有趣的是有一只小猪没有占上吃奶的位置,焦急地在它的兄弟们的头上踩来踩去寻找母亲的乳头,小小的细节使生活气息愈加浓厚。这件灰陶母子卧猪应当是墓葬中陪葬的家畜类明器,用模压制而成,体现出北朝时期的明器制造已呈现一定的规模。...

    457 地平 明器
  • 石文吏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文吏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文吏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武士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此为文吏像,头戴幞头,身穿窄袖翻领胡服,腰中系带,双手交拱胸前。身前有一细长之物,不明其名称与作用。足下刻有虎形兽。东汉王充《论衡•乱龙》:“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刻划效象,冀以御凶。” 所谓门阑,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门柱。它起的作用...

    967 幞头 四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