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武士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石武士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6254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石武士像❖图片
石武士像❖简介
石武士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
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文吏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武士头戴鹖冠,身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下刻有虎形兽。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人物轮廓更加清晰。
此种题材多出现在隋至初唐时期,以山东考古发现最多,起守护墓室的作用。
相关知识科普
鹖冠
鹖为一种勇雉,鹖冠出现在汉朝,象征武士的勇敢。唐朝时鹖冠中的鹖多为小雀状,头朝下,两翼匍匐。鹖冠流行于盛唐,至中唐以后渐趋消亡。
裲裆
也称“两当”,古代服饰名称。分成前后两部分,其前当胸,其后当背。裲裆铠甲仿裲裆而来,前后各有一片,在肩上用扣带相连,以作防御护身之具。它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为当时武官的主要服装。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