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284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图片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四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三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二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六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八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七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一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五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二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一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九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五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四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之十三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简介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清乾隆,纵42厘米,横48厘米。清宫旧藏。
作品在本色地上用平缂、搭缂、长短戗等技法墨缂乾隆御笔行书诗、谣各一首。
此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巡幸济宁(今山东济宁市)时,在泮池行宫接到河南巡抚徐绩(?-1811年)晴雨奏折后有感而发所作的《晓云诗》和《布疋谣》。
《晓云诗》:
晓云暗远天,庶几作甘雨。
行行散以轻,失望意为抚。
结穗者垅麦,吐苗者坂黍。
胥待膏泽滋,吾民一何苦。
已近圣人里,敬忆圣人语。
秀而恐弗实,学与农同矩。
晓云一首 丙申(1776年)暮春月下浣御笔
《疋帛谣》:
戋戋彼疋帛,裁量用刀尺。
缝纫熨帖始成衣,一丝牵引万丝随。
古人制字有深意,至心如丝声从思。
子舆训官曰得之,大易又戒朋从来。
人心惟危道心微,试看一丝与万丝。
疋帛谣 丙申暮春下浣御笔
字迹结体开张,用笔劲健,粗细转折放逸流畅,其中用长短戗表现“飞白”效果,如“暮”、“来”等字。作品上朱缂“乾隆宸翰”、“陶冶性灵”印;钤“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乾隆御览之宝”印。此作品缂织细腻,临摹效果逼真,充分表现出乾隆皇帝的书写风格。
诗册的夹板为紫檀木制,上雕嵌白玉隶书“泮池济宁行宫第十册”。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南巡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巡抚
别称抚台、抚军、抚院、部院等。明永乐年间以朝臣巡视地方、安抚军民,谓之巡抚,或名镇守,非地方专任,事毕即停。明宣德五年(1430年)始于各省专设,成为定员。景泰四年(1453年)加都御史衔。名称以管辖地区及职责不同而时相参错。巡抚兼军务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众者,加总督。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以及总理巡视抚治等员,皆加都御史衔或副都御史衔。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初沿明制,无定员。后来每省均一,或由总督兼任。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巡抚不由侍郎授者,俱兼右副都御史,是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兼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飞白”
飞白是书画笔墨中的一种笔法,指笔墨线条中夹杂有丝丝露白的笔画。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
宸翰
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夹板
夹板即定位件,又是钟表机芯的基础构件。它将机内的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走针系及上条拨针系等所有零部件系统地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钟表机芯。夹板的具体作用还有如下两点,一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二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具有最佳状态的轴向间隙和颈向间隙。钟夹板较简单,一般机芯由二至三块夹板组成,夹板的规格尺寸随机芯的大小而定。表夹板较复杂,尤其是主夹板加工难度大,板上有大量的孔和凹槽,桩和凸坛,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机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表夹板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