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4449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图片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夹女袍正面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夹女袍背面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夹女袍黄条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夹女袍黄条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简介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

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袖、身相接处有接袖。领、袖边以石青色绣喜相逢缎为饰。衬里为粉色花绫。

袍面在葱绿色缎地上以妆花技法织云蝠八宝纹八团,团花以牡丹为中心,五蝠分别衔银锭、灵芝、如意、菊花、珊瑚分布于四周,八宝、祥云织于其间。八团色彩丰富,每一团颜色都不相同,系采用挖梭方法,按照团花的需求,以20多种深浅不同的丝线和圆金线巧用二晕色三晕色的配色方法织造而成。而所镶领、袖边则将套针打籽针、施毛针、接针钉线巧妙地运用其中。此袍绣工精细,是清代乾隆皇帝的皇孙福晋穿用的夹袍。

夹袍附黄条,上墨书:“览绿缎织八团花女夹袍一件,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八日收英育”、“绿缎织八团花卉夹袍一件”。


相关知识科普


妆花

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喜相逢

有多种图案表示喜相逢,如两只喜鹊相向而立,两个笑脸小儿相对而立,或为两只蝴蝶相向而飞,寓意吉祥。 清代古建旋子彩画藻头部位所用图案之一。是“一整二破”图案的变形,宽度介于“一整二破”和“勾丝咬”之间。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团花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五蝠

五蝠,即五福。明朝刘三吾等奉敕撰《书传会选》卷四云:五福者,“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注云:“人有寿而后能享诸福,故寿先之,富者有廪禄也,康宁者无患难也,修好德者乐其道也,考终命者顺其正也。以王道言之,寿者尊贤养老也,富者利用厚生也,康宁者老安少怀也,修好德者任贤使能也,考终命者封谥如法送之以礼也,以福之急缓为先后。”五蝠捧寿为古代祝寿的常用题材。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挖梭

亦称挖花,是织制多彩织物花纹的一种工艺技巧。其方法为用多把彩色小梭在织物局部按花纹色彩需要依次往返织制花纹,织完花纹就剪断,所以既易换线,又易投梭,可以不受色彩的限制而织制各种颜色的花纹,尤其适合花纹繁缛的多彩织物。利用挖梭工艺织制花纹有三大好处:节省原料;减少织物背面的抛线和织物的厚度;花纹色彩的变换灵活自如,有晕色效果。

圆金线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二晕色

色晕技法名称,亦称“两润色”,简称“两润”。指色阶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表现出两段层次,故称“两晕色”。

三晕色

色晕技法名称,亦称“三润色”,简称“三润”。指色阶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表现出三段层次,或以同类色或近似色等表现出三段层次者,统称“三晕色”。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打籽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打籽针

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绣时将线在针尖上绕一粒状小圈,绣一针见一粒,粒粒组成绣面,故称。

接针

中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接针用于条纹绣,后针衔接前一针末尾,连结成条形。适用于绣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及鸭子的头部羽毛等,可作为缠针补充针法。

钉线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福晋

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相关文章

  •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清嘉庆,身长135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120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皇后或皇太后春秋礼服之一,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附披领直身式袍。明黄色实地纱面,湖色团龙纹实地纱里,镶石青色缠枝 勾莲纹织金缎边。通身以套针、平金、齐针、滚针、钉针等技法绣彩云金龙纹,间饰牡丹、菊花,下摆八宝平水。...

    1232 龙纹 大襟 实地纱 团龙纹 缠枝 勾莲 勾莲纹 织金缎
  • 杏黄团花卉暗花绸女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团花卉暗花绸女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团花卉暗花绸女衬衣,清同治,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30厘米,下摆宽115厘米。清宫旧藏。衬衣圆领,大襟右衽,平直袖口,用花绦带和黑缎镶边,不开裾。月白色牡丹纹暗花绫衬里,袖口衬里为白色素绸。衬衣面用杏黄色绸做成,通身织暗团花,团花内为四季花卉。衬衣应是穿在外衣里面的服装,后逐渐演变,也与『0611』衣一样可作为外衣穿用。附黄条,上墨书...

    456 团花 花卉 大襟 月白
  • 酱色江绸钉绫梨花蝶镶领边女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江绸钉绫梨花蝶镶领边女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江绸钉绫梨花蝶镶领边女夹坎肩,清同治,身长72厘米,下摆宽64厘米,左右裾长15厘米,后裾长20厘米。清宫旧藏。坎肩圆领,对襟,裾左右及后开,短身无袖。酱色暗团龙江绸面,明黄色绸衬里。钉绫是根据花纹图案将绫剪成所需的形状,再将其钉缀在一起组成纹样。这件坎肩以白色绫钉成梨花,再用丝线以打籽针法绣花蕊,枝、叶则用深浅不同的绿色绫钉缀而成,其上以接针和钉线绣叶...

    1907 对襟 打籽 打籽针 接针 钉线 折枝 花卉
  •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清光绪,广州绣制之贡品,纵889.7厘米,横151.5厘米。清宫旧藏。此紧身料(亦称坎肩料)是以4幅宽77厘米、长89.7厘米的雪青缎所绣制,花纹按紧身样式设计,每两幅纹样对称,绣百鸟朝凤图案。图中凤凰昂首立于山石上,托庇于高大的梧桐树下,周围有孔雀、鸳鸯、仙鹤、绶带、鹭鸶、鹊、锦鸡、燕和黄鹂等飞禽共108只。百鸟姿态各异,栩栩...

    995 广绣 锦鸡 黄鹂 绒线 沉香 插针 铺针 钉针
  • 酱色呢彩绣凤穿花纹炕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呢彩绣凤穿花纹炕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呢彩绣凤穿花纹炕毯,清乾隆,纵183厘米,横387厘米。毯以3幅缝合而成。衬里为淡黄色素绸,以5幅缝合而成。炕毯四周外缘为宽2.5厘米的素边,内绣朵花与勾莲间隔排列,加饰平金圈边,边宽16.6厘米。毯心纹饰为凤戏牡丹,18只飞凤与牡丹花间隔而列,折枝 花卉点缀其间。此件炕毯绣纹针法丰富,如凤眉用接针,牡丹花用正戗针,花蕊用打籽针,花叶用鸡毛针,叶脉用平金...

    331 勾莲 平金 折枝 花卉 接针 正戗针 戗针 打籽
  •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清康熙,身长127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23厘米,下摆宽136厘米,左右裾长56厘米,前后裾长54厘米,小掩襟长59厘米,宽16厘米。清宫旧藏。雨衣立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立领衬月白色里,领边用石青色素缎滚窄边,有小掩襟,铜镀金光素扣6枚。雨服面料为平纹羽毛纱,无图案。织造后经轧光,织物表面显现碾轧的水波纹。羽毛纱手感粗糙...

    779 对襟 月白 织造
  • 满绣弥勒佛像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满绣弥勒佛像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满绣弥勒佛像轴,纵60厘米,横34厘米。清宫旧藏。图绣佛教大乘 菩萨之一弥勒佛在凡间济度众生和在天界继承佛法的情景。画面满绣不露地,图纹多用缉线或金线勾勒轮廓,运用套针、齐针、钉针、平金、编针、『0525』绒针等针法绣制,共绣有弥勒佛、大成就者、后弘期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和伎乐天人等佛界人物80余位。佛像设色富丽,使用了金黄、明黄、驼黄、朱红、桔红、宝蓝、深蓝...

    987 弥勒佛 弥勒 大乘 菩萨 缉线 套针 齐针 钉针
  •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清雍正,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8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70厘米,左开裾长54厘米,披肩92-32厘米。清宫旧藏。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后背及披肩各垂明黄绦,饰珊瑚、珍珠背云,裾左开。袍在明黄色团龙杂宝纹芝麻纱地上用缉线和二色平金的针法缉绣云龙及海水江崖纹样。领袖饰石青色直径纱 描金 缠枝 花卉纹边。领、襟...

    995 缉线 缉线绣 大襟 珊瑚 背云 杂宝纹 平金 直径纱
  •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清雍正,身长129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120厘米。朝袍为清代皇后礼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等重大典礼场合。这件朝袍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披肩后垂背云一。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枚。裾后开。内饰月白色团龙杂宝纹暗花纱里。在领口处系一黄纸签,墨书:“鹅黄纱绣五彩金龙片金边袷朝袍一件。珊瑚背云...

    631 龙纹 元旦 冬至 大襟 背云 鎏金 錾花 月白
  •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清光绪,身长66厘米,两袖通长132厘米,领高7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73厘米,左右开裾长12厘米,后开裾长17厘米。清宫旧藏。此为清代后妃日常便服。圆立领,右衽琵琶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湖色素纺丝绸里,内絮薄绵,领、袖边饰长圆寿字织金缎边,缀盘扣及光素铜扣各一枚,铜鎏金龙纹机制币式扣四枚。精致宝蓝色素缎面。绣丹顶鹤,间饰平金...

    344 平金 琵琶襟 织金缎 织金 龙纹 吉祥图案 套针 刻鳞针
  •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明,纵140厘米,宽57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为鲁绣的杰出代表作。丝质,以暗花缎为地,用双丝捻五彩丝线绣制。山石、花瓣等仿中国画晕色手法绣制,以针代笔,层层晕染,效果逼真。画面中芙蓉娇艳绚丽,双鸭与山石花木生趣盎然,风格与江南苏绣的细丝淡彩截然不同,体现出北方民间刺绣朴素苍劲的特征。此图绣工承袭鲁绣传统,运用了套针、打籽、接针、斜缠针、活毛...

    1262 鲁绣 五彩 苏绣 套针 打籽 接针 斜缠针 缠针
  •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清,通高37厘米,直径27厘米。朝冠青绒做成,上缀红色丝绒,其上金累丝托贯金凤、珍珠各三,顶缀大珍珠一;红色丝绒上缀金凤七、金翟一,翟尾垂三行二就珠。染皮护领垂于冠后,蓝布饰带。按清朝典制记载,顶三层、金凤七、金翟一在后妃中是最高等级的朝冠,应是皇太后、皇后在大典时所戴。这里金凤、金翟为镀金桦皮做成,也完全符合典制,但冠后垂“三行二就”珠与...

    1837 点翠 累丝 典制 五行二就
  • 漳绒山水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漳绒山水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漳绒山水图轴,清,纵62厘米,横60厘米。这是一幅具有清末岭南派笔墨风格的漳绒风景画,描绘隆冬时节远山近湖萧索的景色,灰蒙蒙的天空及湖畔的枯树寒禽更增添了冷寂的气氛。在表现山水风景的笔韵时,将画稿所绘物象处的绒圈割开,呈绒状,再用笔墨渲染,使之有较强的质感,其折射的光线与未割绒处有明显的不同。其它地方则保留绒圈,淡施笔墨,并用丝线润雅的光泽表现天空的辽阔。此...

    1318 漳绒 岭南派 南派 渲染
  •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清同治,长39厘米,腰围46厘米,裤口12厘米。此为清宫中公主婴儿时期穿用的连裆裤。桃红色暗花绸为面,月白色素绸为里,腰围镶白色细棉布,裤口镶黑色地蓝“卍”字花卉纹绦边和黄色小朵花纹绦边。具有穿用轻便舒适的特点。...

    1942 月白 花卉 绦边
  • 东珠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东珠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东珠朝珠,清咸丰,周长139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咸丰皇帝使用的朝珠,由一百零八颗东珠组成,间以红珊瑚佛头四。佛头两侧分别有两颗蓝晶石珠;顶端佛头下连缀一红珊瑚佛头塔,塔下以明黄色绦带系椭圆形金累丝嵌红宝石及珍珠背云,上下各有珊瑚蝙蝠形结一,垂金累丝点翠托翡翠坠角。松石记念三串,下垂金累丝点翠托红、蓝宝石、碧玺坠角各一。整盘朝珠放于黑色漆屉内,附黄条,...

    1748 东珠 珊瑚 佛头塔 累丝 红宝石 背云 点翠 记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