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272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图片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缂丝弥勒净界唐卡❖简介

缂丝 弥勒净界唐卡,清乾隆,纵59厘米,横34厘米。清宫旧藏。

此唐卡在蓝地上彩缂弥勒圣界。画中弥勒佛祖左手托军持,右手说法印,跏趺居中安坐,众天神菩萨环绕法席聆听教法。作品采取二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构缂、惯缂、缂金、搭缂长短戗等技法缂织,局部用描金及诸色勾勒渲染。画中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重彩工笔,设色丰富。作品通过各种不同的缂织方法和敷彩形式把众神的行动举止、口须鼻眼和冠帽服饰刻画得生动传神。画外缘镶饰绿色三果纹和红色寿字纹织金。轴头为银錾花嵌宝石。 此作品金碧辉煌,豪华考究,织工繁复,即使在宫廷传世作品中,如此华美精细的唐卡亦属罕见。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军持

一般认为“军持”原是印度语“knudikā”的译音,也称“军持”、“君持”,意思是“瓶,水瓶也”,为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用以饮水或净手。文献记载军持的生产和使用最迟在晋代就已开始,考古发现证明,军持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元代以德化屈斗宫窑的青白釉军持最为有名,造型为喇叭口,折腹,器体较矮。明清时期,在肩腹之间安上一个丰肥的乳房状流,壶口和注口都加盖,便于保持卫生。壶的腹部和流的底部均圆广,而瓶口和注口都狭小,因而不易倾覆,便于携带。已发现的军持产地有唐代北方的白窑窑场、湖南长沙窑;宋元时期的定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的磁灶窑和广东的西村窑;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等。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退晕

古建筑彩画工艺做法。纹饰的轮廓线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的小色(彩画中用量较少、颜色较浅的颜色),在纹饰的中部或一侧画与小色相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由外至内的层次为白、浅色、深色。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相关文章

  • 铜鎏金文殊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文殊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文殊像,明永乐,高20.5厘米,宽14.5厘米。文殊头戴宝冠,绀发,宝缯在耳后扎花结,呈“U”字形。面庞方形,修眉细目,眼睛微闭,庄重中蕴含慈祥,鼻高直,耳饰珰。颈有三道,胸饰璎珞,著披帛,下身穿裙,双手持莲茎,两肩各有莲花一朵,莲花上放置经箧和宝剑。结跏趺坐,臂、腕、足有钏。仰覆莲花座上饰连珠纹,座上部錾刻楷书“大明永乐年施”。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1665 鎏金 文殊 绀发 宝缯 璎珞 披帛 结跏趺坐 錾刻
  •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16—17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 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86 厘米,横54厘米。清宫旧藏。 图中布袋和尚面带微笑,身披宽大华丽的黄、红色袈裟,右手持念珠,左手持桃子,大腹便便,结半跏趺坐,正和一群欢快舞蹈的孩童嬉戏,此作品将孩子们的天真顽皮与布袋和尚的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界为光环围绕的黄教祖师宗喀巴。图下方分别为托塔...

    1377 布袋和尚 唐卡 画心 念珠 半跏趺坐 宗喀巴 龙女
  •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拘留孙佛为过去七佛之第四佛,亦为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其名意译为领持、应断已断、成就美妙等。《长阿含经》卷一等记拘留孙佛出现于贤劫时,人寿四万岁。据说阿育王时印度仍有此佛之舍利塔。画中拘留孙佛现禅定相,双手托钵居中安坐,于尸利沙树下成道。...

    306 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千佛 舍利 佛陀 升龙
  •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5厘米,宽67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萨迦班智达(1182—1251年),名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自幼从其伯父扎巴坚赞广学显密教法。23岁起跟从克什米尔高僧等人遍学大小五明,获班智达称号,有《三律仪论》、《萨迦格言》等多种著作。元定宗二年...

    1606 萨迦班智达 班智达 唐卡 画心 萨迦派 密教 窝阔台 卫藏
  • 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坐像,清,底宽22厘米,高27.4厘米。...

    613 释迦牟尼
  • 铜鎏金苟元帅神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苟元帅神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苟元帅神像,清,高56厘米。清宫旧藏。此为普化天尊侍从的神像,供奉于清宫玄穹宝殿东配殿普化天尊右侧。神像体形魁梧,身披金色铠甲,立于须弥座上。头戴宝冠,面赤如血,三目怒睁,左手握凿,右手执锤,惜锤已失。须弥座上沿正前方铸有其名号:“上清神烈阳雷苟元帅”。相传此神原名苟章,后被天帝封为雷神,成为道教雷部正神二十四天君之一,故又称为“苟元帅”。...

    1378 鎏金 配殿 须弥座
  • 玉令牌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玉令牌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玉令牌,清,长15.1厘米,宽6.2厘米,厚2.3厘米。清宫旧藏。令牌青玉质,整体呈圆圭形,正面和背面均为阴刻填金道教符咒,上、下、左、右四侧面为星座图,亦阴刻填金。令牌是道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其上的符咒难以辨认。此玉令牌藏于清宫最大的道教建筑钦安殿中,为皇室专用。...

    398 阴刻 法器 钦安殿
  •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2厘米,宽74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阿跋迦罗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戴萨迦派 班智达帽(班智达即智者之意),身披袈裟,有巨蟒缠绕,坐在金刚座上,右手结说法印,正为众人说法。画面左上方绘有空行母像,右上方绘一印度祖师像。左下角绘罪者堕入地狱受罚之图,右下绘大黑天之化身宝帐...

    762 唐卡 画心 萨迦派 班智达 说法 大黑天 宝生佛
  • 巴古拉等四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巴古拉等四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巴古拉等四尊者唐卡,十八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0厘米,宽78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7.5厘米。清宫旧藏。 此幅唐卡出于一堂组画,悬挂于中间释迦牟尼佛唐卡之右侧,故而四尊者皆面向左方,向中部释尊施礼。图中右上手捧鼬鼠者为巴古拉尊者;左上结禅定印者为注荼半托迦尊者;右下方右手持经书,左手结说法印者为半托迦尊者;左下方双手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772 唐卡 画心 释迦牟尼 禅定印 说法 章嘉 胡土克图
  •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金刚空行调服部多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项饰人头,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四臂,两手持金刚杵和嘎巴拉碗,两手拉弓射箭,左展立姿,立于莲花台上,身后为火焰背...

    273 手持金刚菩萨 菩萨 唐卡 画心 金刚杵 嘎巴拉碗 左展立 背光
  •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7.5厘米。清宫旧藏。此幅唐卡人物组合为达摩多罗尊者、持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左)以及持鼬鼠的北方多闻天王(右)。达摩多罗尊者头顶华盖,身背印度式样的经梵箧,左手握拂子,垂足坐于胡椅中,旁伏一虎。上界显现无量光佛,路旁一为尊者引路。左下南方增长天王拔剑欲出,右下北...

    1254 达摩 唐卡 画心 华盖 梵箧 章嘉 胡土克图
  • 佛舍利盒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佛舍利盒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佛舍利盒,清乾隆,木制,高11厘米,口径15.5厘米。清宫旧藏。盒为木制,外红漆描金,绘缠枝莲纹。盒体呈罐状,分上下两层,分别存放着佛舍利。盒内之黄条内容为:“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收达赖喇嘛进利益燃灯佛舍利二颗;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八日收达赖喇嘛进迦葉佛舍利二颗。”此处之达赖喇嘛系指八世达赖喇嘛。...

    911 舍利 描金 缠枝 缠枝莲 燃灯佛 迦葉佛 八世达赖喇嘛
  • 班禅喇嘛源流——桂译师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桂译师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桂译师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0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桂译师名桂·库巴拉孜,西藏谢通县达那普人,是后弘期创立新密学派的著名译师之一。他曾三度赴印度,学得《集密》、《胜乐金刚空行》、《四座》等父母二续法。他有12位上首译经弟子,号称“四柱八梁”,形成桂派。桂派在译著集密经典、教法等方面著作成就...

    731 唐卡 画心 龙树 密教 格鲁派 大持金刚 大黑天
  •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金刚萨埵坐像,明永乐,通高21厘米,底宽15厘米,底厚10.8厘米。金刚萨埵面相丰满端正,三目圆睁。头戴花冠,雕饰精美,高发髻盘卷染蓝色。袒上身,肩披帛带,婉转绕臂垂于身后。佩饰璎珞、臂钏。右手所持金刚杵已佚,左手握金刚铃。细腰,小腹部紧收,腰束裙,衣褶转折流畅,全跏趺坐。下承仰覆莲座,座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978 鎏金 金刚萨埵 披帛 璎珞 金刚杵 阴刻
  • 弥勒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弥勒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2.5厘米,宽7.1厘米,厚4.5厘米斯瓦特地区弥勒菩萨全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夹一小净瓶,是这一时期很常见的弥勒标志。头戴三叶冠,发髻上有扇形装饰,明显受到来自萨珊波斯的影响,头部涂蓝色,头后部的发辫披散卷曲,面部与颈部泥金,左肩斜披的圣索,全跏趺坐于莲台上。原清宫所系满汉文黄纸签一条,汉文云:“大利益梵铜琍玛弥勒菩萨。乾隆六十一年...

    150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