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 |
时代 | |
门类 | 首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005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图片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简介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清,长33厘米,宽3厘米。
扁方为玳瑁质地,上镶嵌各种珠宝。其顶部嵌翡翠浅浮雕蝠纹饰片,两端饰金累丝连钱纹片,上镶嵌宝石雕刻成的水仙花:翡翠薄片为水仙花叶,以白玉为水仙花头,碧玺为花朵,红宝石为花蕾。用料华贵,工艺精美细致。
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必备的饰品。此件是清宫后妃日常用品。玳瑁是深海爬行动物,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质细腻光洁。因其贵重稀缺,清宫后妃常用来做首饰。
相关知识科普
玳瑁
龟类动物,产于海洋,体长三尺余。形似龟而嘴尖,前足长,背有主甲十三片,重叠如覆瓦,淡黑而微黄有黑斑,胸甲黄黑,性强暴。其甲熟之甚柔,可制工艺品。以其所制笔杆极为珍稀。
扁方
清代贵族妇女插发用的头饰。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累丝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碧玺
宝石名。据传源于波斯语“披及札基”的谐音,所以古时又称披耶西、碧霞玺、碧霞玭、碧霞希及碧洗等,即今日的“电气石”宝石。古籍记载碧玺产于缅甸,现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伟晶岩中均产有各色碧玺,其中以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著名。
红宝石
红、蓝宝石都是以色命名的刚玉类宝石,属三方晶系,单晶呈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化学成分为氧化铝,硬度为9,密度为3.95-4.40,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颜色以鸽子红、石榴红最为名贵。主要产自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古代,红宝石一直被用作护身符、辟邪符和装饰品。我国清代,红宝石还被用作亲王及一品官的顶戴标志。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