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受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受觚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受觚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6298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受觚❖图片

受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受觚

受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受觚铭文拓片

受觚❖简介

,通高26.4厘米,宽14.8厘米,重0.93kg。

觚圆体,形似喇叭,侈口,细颈,高圈足,腰、足部均有四凸棱。颈部饰,腰饰兽面纹,腰与足之间有十字孔二及弦纹二道,足部镂空 透雕兽面纹。铭文“受”字在足内壁上,受为族名。

商代后期的青铜觚比前期觚高,口部逐渐增大,器身变细,十字孔变小,腰部、足部常有凸棱。商、周时期,青铜觚的足部饰镂空透雕纹饰较为罕见。


相关知识科普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相关文章

  • 嵌红铜鸟兽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鸟兽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鸟兽纹壶,通高39.2厘米,宽27.7厘米,口径12.9厘米,足径16厘米,重8.2kg。壶圆体,侈口,圈足,双兽首耳衔环。颈饰变体蕉叶纹、云纹,肩饰云纹,腹部正中以云纹一周将壶腹隔为二区,各饰鸟兽纹一周,腹下部饰交颈夔纹,圈足饰云纹。颈、肩、腹、足之云纹内以红铜镶嵌。...

    396 嵌红铜 蕉叶纹 夔纹 镶嵌
  • 莲鹤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莲鹤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117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莲鹤方壶的纹饰构图极为复杂,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饰于器身上下及各种附加装饰上的龙纹。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装饰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

    928 青铜器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鼎,通高21厘米,宽18.3厘米,重1.04kg。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1897 兽面纹 地纹 考古学
  • 变形蟠螭纹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春秋 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足径10.8厘米 1993年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窖藏出土 圆盘,平折沿,直壁,浅腹,平底,下有粗柄喇叭形高足。腹壁饰双首连体的夔龙纹一周,余皆素面。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645 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十二生肖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隋代(公元581-618年) 直径18厘米 征集 圆形,球状纽,圆纽座,内区饰四神纹,外区饰十二生肖纹,小斜平缘。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

    1895 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秦始皇诏文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秦始皇诏文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秦始皇诏文权,通高5.3厘米,径4.7厘米,重0.260kg。此权圆台形,鼻钮。权身有18道瓜棱,棱间刻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14行,诏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及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389 黔首
  •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 几何纹 带钩,战国后期,通长13厘米,宽0.4厘米,重0.02kg。此带钩为琵琶形兽头带钩,通体饰错金几何纹图案,风格独特,装饰华丽,有很强的立体感。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

    551 错金 几何纹 带钩 琵琶
  •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清乾隆,高8.3厘米,口径14.1厘米。清宫旧藏。铜炉圆形,似鼎。口唇圆润,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此炉造型敦厚,铜质细腻。底部款识极精致。世上流传并有国朝年号款的乾隆器物其款识分为两种:一是双龙环绕的篆书款“乾隆年制”,二是楷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清宫旧藏宣铜器中所见款识只有后一种。...

    631 乳足 阳文
  •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 陈侯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陈侯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陈侯 鼎,高23.6厘米,口径31.6厘米,重5.58kg。鼎敞口,翻唇,口沿外附双耳,盂腹,三蹄足,腹上部环饰窃曲纹带。器内壁铸铭文4行21字:唯正月初吉丁亥,陈侯作□嬀四母媵鼎,其永寿用之。该器的铸造时间为某年“正月初吉丁亥日”,铸器者为陈侯,物主为“□嬀四母”,“其永寿用之”为祈语。器物主人嬀姓,女姓,名四母,出自陈侯王室,嬀字前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四母...

    1185 陈侯 窃曲纹 媵器
  • 蟠虺纹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镈,春秋后期,通高108厘米,宽93.5厘米,重13.9kg。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818 蟠虺纹
  • 中爯父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中爯父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中爯父簋西周 通高26.5厘米,口径21.5厘米 1981年河南省南阳市郊区砖瓦厂出土 上有盖,盖隆起,顶部有圆形捉手;器身子口微内敛,鼓腹,兽形双耳且带垂珥,微圜底,圈足外侈,下有三虎头状矮足。通体用瓦纹、窃曲纹及垂鳞纹等装饰。器与盖对铭,铭文44字,系申国之相中爯父为祭祀其祖、父两代人所作。 对于古代申国的地理位置,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汉书•地理志》等...

    280 青铜器 中爯父簋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公元25-220年)高3.5厘米,长4.2厘米1974年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

    850 青铜器 鎏金铜象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1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29厘米 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中行六号祭祀坑出土 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盖沿下收成子口插入壶体。壶体长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状耳,内套活环。鼓腹,圈足。盖饰涡纹、蟠螭纹与窃曲纹,壶颈饰变形蟠螭纹,壶腹饰瓦楞纹和变形蟠螭纹,圈足饰垂鳞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

    873 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通高28.7厘米,口径24厘米,重6.88kg。鼎圆形,双立耳,三柱足,腹起六道 扉棱。鼎身饰三组兽面纹,足饰蕉叶纹。器内壁刻“作父乙□『0005』”5字铭文,表示做器者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名“父乙”者做此祭器。...

    1468 六道 扉棱 兽面纹 蕉叶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