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亚『0007』方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亚『0007』方尊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亚『0007』方尊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747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亚『0007』方尊❖图片

亚『0007』方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07』方尊

亚『0007』方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07』方尊铭文拓片

亚『0007』方尊❖简介

亚『0007』,高45.5厘米,宽38厘米,口径33.6×33.4厘米,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各饰一象,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兽面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0007』(音酗)者『0008』(音司)以

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亚『0007』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0007』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方尊、方、方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0007』铭文的青铜器,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0007』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0007』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0007』族的墓葬区。


相关知识科普


亚『0007』

约为商代的一个部族。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剑身中央凸起的棱或凹陷的槽称作“脊”。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者『0008』

指诸位王后。

大子

即太子。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罍(音雷),古代的盛酒器。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流行至春秋时期,有圆体和方体两种形式。

古代的饮酒器。其造型一般有流、尾、鋬及三尖足。青铜爵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中期逐渐消失。

兕觥

兕指犀牛一类的野兽,觥是盛酒器,兕觥是形状像兕的酒器。

基层军事编制单位。《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载:“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部,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宋沿五代之制。都的统兵官,马军为军使,步军为都头。

剑脊两旁称为“从”。

相关文章

  •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5厘米,口径4.7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3出土 有盖,外折沿,长颈,微鼓腹,平底,下有三个小兽状足。盖两侧各有一环耳附于沿边,提链两端各有一条直链,从盖环中穿过,盖上饰一组浅浮雕盘龙,器身从上至下饰五周蟠虺纹带,壶颈部饰一周三角蝉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

    590 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铸客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 豆,战国后期,通高30厘米,口径14.2厘米,重2.34kg。豆圆体,直口,高柱圈足,通体无纹饰。器口沿刻划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做此豆。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调味品的器皿,它也是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楚墓仅见方体带盖豆,战国晚期则流行高柄碗形豆...

    1903 铸客 六室
  • 三段区段式神兽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段区段式神兽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段区段式神兽镜,东汉,面径17.1厘米。镜圆形,圆形钮和钮座,钮上下之镜面有二平行线将内区分为三段。上段中间为一龟负华盖,龟右侧有一高大人物,其左右各饰一侍者,右侍后有一蟾蜍。龟左侧依次排列4人,最后一人身后立一鹤。中段左右各饰一舞狮。下段中间为盘丝形图案,左右各2人,分别盘坐、踞坐。中区为一周半圆形流云纹与方枚相间,地饰细点纹,每一方枚内各有铭文两字,可...

    1828 华盖 涡纹
  • 连弧螭凤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连弧螭凤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连弧螭凤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8.3厘米,重480g。铜镜圆形,边缘作内向12弧相连,弦钮,圆形钮座。自钮座向外对称伸出四片叶状纹,外环以螭龙、凤鸟各一对,龙回首张口,舞足摆尾,凤长翅伸展,身体倒卷。地纹为菱形格内满铺碎点、云纹。此铜镜主题图案突出,各层纹饰相互呼应,气势连贯,表现出战国时期抽象与写实的装饰图案并用的意趣。...

    1080 地纹
  • 垂鳞纹卮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垂鳞纹卮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垂鳞纹 卮,西周晚期,高6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5厘米。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 精巧写实,构思十分新颖。...

    301 鳞纹 云雷纹 雷纹 项羽 本纪
  • 淊御史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淊御史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淊御史罍,高33.3厘米,宽36厘米,重9.9kg。此罍平沿,斜肩,肩上有兽首衔环双耳,腹斜收。颈饰窃曲纹,肩饰涡纹间变体夔龙纹,腹饰蕉叶对夔纹。罍口内有铭文5行19字:淊御史作尊罍。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记淊地的御史自做此罍,祈望万寿无疆,子孙后代永宝用此罍。...

    350 窃曲纹 涡纹 夔龙 龙纹
  • 杜伯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鬲,高13.2厘米,宽17.5厘米,重1.58kg。此鬲宽平缘外折,束颈,圆肩,底部近平,足呈兽蹄形,器身三面出戟。肩部饰重环纹。鬲口沿上有铭文2行17字:杜伯作叔祁尊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记杜伯为叔祁做此祭祀用鬲,祈望子孙后代万年永宝用。...

    1514 出戟 重环纹
  • 杜伯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盨,通高36.8厘米,宽37.3厘米,重5.66kg。此盨为长圆形,有二兽首耳,敛口,有盖,盖上有扁足。盖打开后可以却置。器颈与盖沿各饰窃曲纹带,盖面与器腹均饰瓦棱纹。盖和器同铭,4行30字:杜伯作宝盨,其用享孝于皇神祖考,于好朋友。用『0098』寿,介永命,其万年永宝用。大意是:杜伯自做此宝盨,用来祭奠死去的父祖与朋友的光辉神灵,用来祈求长寿,万年永宝...

    1385 却置 窃曲纹
  •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 狩猎纹 壶,战国,通高40.7厘米,宽24.6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16.7厘米,重4.82kg。壶圆体,侈口,盖顶双伏兽钮,圈足。器身被四圈宽带纹分为四层,各层均饰狩猎纹,宽带内饰三角 云雷纹,足饰菱形花纹。通体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1894 嵌红铜 狩猎纹 云雷纹 雷纹 镶嵌
  • 二祀『0013』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祀『0013』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祀『0013』其 卣,通高38.4厘米,宽36.9厘米,重8.86kg。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椭圆腹提梁卣。盖、颈、圈足、提梁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饰小兽头各一。该器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几件之一。外底铭释文如下:丙辰,王令(命)『0013』(音义)其兄(贶)丽,殷于夆,田雍。宾贝五朋。在正月,遘...

    1661 夔纹 父丁 丙辰
  •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长7.42厘米,直径3.0厘米,厚0.35厘米,重16.5克 刀环如大钱,有内外廓,面文环有“契”“刀”二字在穿右左;币身为刀形,“五百”二字直列刀身,均篆字阳文。该币制作较为精整,在新莽货币制度规定,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同“一刀平五千”一样,亦为当时收兑民间黄金之用。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1596 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鎏金铜牛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牛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公元25-220年)高4.8、长7、宽3.5 厘米1974 年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

    1371 青铜器 鎏金铜牛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 年)高67.6、口径25.6×23.2 厘米 1976 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器铸造发展至商代晚期而为一高峰,西周早期铜器铸造之精美,多承殷商余绪。从此件方斝造型与纹饰或可略窥商代铜器铸造水平之一斑。以铸造工艺而言,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1969 青铜器 妇好方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潢川高稻场出土 敞口,折沿,束颈,鼓腹,圜底,其下有三个矮蹄足。盖呈覆钵形,中央有六个环形捉手,沿部有三个边卡。盖之肩部与器腹部各附四个对称的半环耳,耳上饰几何纹,盖顶饰蟠虺纹,其余部分素面。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

    1702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单环耳铜鍪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单环耳铜鍪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西汉口径12厘米,高16.6厘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983 青铜器 单环耳铜鍪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