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张雨行书送柑二诗帖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张雨行书送柑二诗帖页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92265-17/2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张雨行书送柑二诗帖页❖图片
张雨行书送柑二诗帖页❖简介
《送柑二诗帖》页,元,张雨书,纸本,纵26.5厘米, 横29.4厘米,行书。
释文:
次韵谢天镜上人送柑:肚能紧束三条篾,手亦亲栽两棵梨。尚忆黄甘三百颗,好山多在洞庭西。
尘中谁识罗公远,一嗅黄(此字点去)香甘瓣瓣轻。不似枇杷金弹子,只供游侠打啼莺。天雨。
钤“句曲外史”印。鉴藏印钤“安仪周家珍藏”、“莲樵鉴赏”、“景贤”、“谭敬”等11方。
据明姚广孝《逃虚子集》记载,文中“天镜”指杭州灵隐寺僧人圆净。圆净字天镜,著有《朴园集》。
李日华云:“伯雨书性极高,人言其请益赵魏公(元代赵孟頫),公授以李泰和(唐代李邕)《云麾碑》,书顿进。”此帖舒放俊丽,清和闲雅,有赵书遗意,但刚劲峻拔,又有李邕风格,给人以用笔精紧、遒逸清新之感。
相关知识科普
张雨
张雨(1277—1348年),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20余岁弃家为道士,往来华阳云石间。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生平慕米芾为人,故其议论襟度颇为类之。诗文、书、画清新流利,有晋、唐风范。
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9年),长洲(今苏州市)人。14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洪武中跟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庆寿寺。燕王起兵“靖难”,道衍为主谋。朱棣即皇帝位,道衍录功第一。官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卒赠荣国公,谥恭靖。其人善阴阳术数之学,通儒书,工书画,尝监修《太祖实录》,篡修《永乐大典》。有《逃虚子集》行世。
李日华
李日华(1565—1635年),字君实,号九疑,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画,善鉴赏。
赵孟頫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元之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李邕
李邕(687—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荐为左拾遗。唐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为人辞烈义迈,刚正不阿。天宝元年(747年)被诬奸赃入狱,宰相李林甫令祁顺、罗布奭杖杀之,年70岁。北海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皆过人,时称六绝。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行草书,文名满天下。《唐书》有传。其书善学王右军,又得力于王献之,行草尤为卓著。由于他天资高,并又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故他的书法风采动人,气宇轩昂,自成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