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鲁孔子庙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鲁孔子庙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541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鲁孔子庙碑❖图片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
鲁孔子庙碑❖简介
纵:22.5厘米,横(半开):11.7厘米。朱翼盦及家属捐赠。
此为明拓本,二十三开,“體”字“曲”部可见,“大圣之才”之“才”字左未损连,“千载”之“载”字左上角“十”部尚存,“谓崇”二字亦未损连。黄易鉴藏,钤“小松”印。
碑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碑文记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封为宗圣侯,使司孔子之释奠,修理孔庙之事。结体严整,书风淳古,气势磅礴,与汉末以方笔取胜的《鲜于璜碑》、《张迁碑》等一脉相承,为魏隶代表妙迹。洪适《隶释》云:“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杨守敬《平碑记》云:“此碑以方正板实胜,略不满者,稍带寒俭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种,惟北齐少似之者。”碑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黄易
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地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