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三彩镇墓兽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三彩镇墓兽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2355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三彩镇墓兽❖图片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简介

三彩镇墓兽,唐,高80.5厘米,宽26厘米。

此镇墓兽头顶有双弯角,面目狰狞,双眼圆睁,口大张,露出獠牙。肩部饰有双翼,双翼表面饰阴线纹。身体处于蹲立状,下踏山形底座。通体施绿、白、褐三色釉,釉色鲜亮莹润。

镇墓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而在墓室内设置的一种怪兽。 从考古发掘中可知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镇墓兽一般设置在墓室门前,一人面,一兽面,左右相对。


相关知识科普


镇墓兽

楚文化中最富神秘意味的丧葬用具。何为镇墓兽,其在墓葬中的具体功用如何,说法不一。或认为是古代山神的造像,其作用是镇妖辟邪;或认为是引魂升天的变形龙;或以为是饕餮;或以为是地神土伯的造像。从出土情况看,镇墓兽只在一些具有相当级别、随葬有礼器的楚墓中才有发现。故可以认为,它应当具有镇妖辟邪、保护死者不受伤害的作用,为镇恶之神。墓中陈设此物,意在抚慰地神土伯不要捕食死者,这是楚人灵魂不灭之观念的产物,企图借助镇墓兽的力量来驱赶阴间的凶残魑魅。

相关文章

  •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北齐太宁二年(562年),高54厘米。观音直立于莲花台座上,双手一持桃形物,一持莲苞,左右对称。舟形背光,上部浮雕双飞天托宝塔形象。基座正面中央童子托博山炉,向外依次为双狮、力士(金刚)。基座侧面刻有发愿文:“太宁二年二月八日,珍妻刘仰为忘(亡)夫敬造白玉双观音像一区(躯),并及己身,无病长受(寿),所愿如是。”...

    1342 观音 背光 浮雕 基座 博山炉 发愿文
  •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厘米,宽25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1916 裲裆 穿带
  • 铜观音立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观音立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观音立像,残高17.5厘米。此像铜质含铅量高,比重大。观音发顶束髻,额前头发中分,脑后头发下垂披肩,作绺状。鼻梁高直,眼角细长,留有胡须,面相接近欧洲人种。上身袒露,胸饰缨珞,斜披披帛垂至右膝,下著长裙,长裙衣纹繁密细致。双手一上举,施无畏印,一下垂,下垂之手持瓶,足及背光已失。类似者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也有一件,相传出自陕西三原。公元前后,佛教及其造像艺...

    654 观音 背光 三原 造像 菩萨
  • 木雕罗汉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罗汉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罗汉坐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像高54.5㎝。罗汉髡首,高额圆脸,著右衽僧衣,内服长裙(下摆露出裙褶)。跣足,右足翘搭于左腿,左手扶住右足,右手支撑于座后。身首向右侧,坐于须弥山座。双目凝视,若有所思。此像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宋代佛教造像汉化的典型作品。罗汉像用整块木材雕造,座前留出一方平面,上刻“连州弟子吴世质,为男盘会保平安,丁亥。”铭文。“...

    1701 罗汉 跣足 须弥山 造像 吴世 南华寺 大雄宝殿 五百罗汉
  •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隋,高116厘米,宽40厘米。菩萨像残,袒裸上身,佩戴项饰,身缨络在腹前交叉。肩挎帔帛在腹、膝部缠绕呈弧形。裙腰外翻,坦露腹部,腰间垂挂帛带。河北曲阳 修德寺遗址出土。...

    286 菩萨 曲阳 修德寺
  •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北齐,残高33厘米。本尊采用双思惟菩萨造型,左右对称,其中一思惟头部已缺。有胁侍却无龙树,且胁侍与主尊连为一体。基座图像分上下两层,底部为一童子、两狮子,上层为童子所托之炉和两个供养人,供养人作礼拜状。外侧两力士跨越上下两层。基座两侧雕刻三龛,一上二下,龛内各坐一人。基座背后发愿文:“河清三年十一月廿日,佛弟子法练造玉像一区(躯),上为皇帝...

    1044 胁侍 龙树 基座 供养人 发愿文
  • 铜鱼篮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鱼篮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鱼篮观音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高42厘米,宽14.5厘米。 观音束发,上身穿右衽衣,衣袖宽大,外覆披帛,下穿长裙,跣足直立在莲花座上。左手持一篮,篮内有鱼一尾。神情与衣饰类似一普通妇人。莲座背后阴刻:“嘉靖廿四年十二月造” 。鱼篮观音最初称马郎妇,后来在民间演变成提鱼篮的形象。明代宋濂《鱼篮观音像赞》说:“陕右金沙滩上,有美艳女子,人挈篮鬻鱼,...

    916 观音 披帛 跣足 阴刻 宋濂 勒石
  •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厘米。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

    1866 德化窑 达摩 雕工 何朝宗
  • 陶彩绘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男俑,北魏,高37厘米,宽10厘米。男俑头戴小冠,直鼻,大耳,小口,面含微笑,身穿宽袖对襟衣,下着束膝长裤,双手交握于胸前。此俑采用单模正面压印,后面则为平面。这种制作陶俑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流行。使用单模可以省去制作过程中的繁缛细节,节省了时间与成本,但缺点是给人重复雷同的感觉。此俑衣袖宽大,显然受到南朝文化的影响。...

    1552 对襟
  • 石男女拥抱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男女拥抱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男女拥抱像,东汉,高51.5厘米,宽43厘米。男女各一人。男子头戴冠,右臂环女子肩,右手搭女子右乳。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接吻状。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这类被称为“秘戏图”的形象在山东画像石与四川泸州陶俑中屡有出现,是祈求夫妻恩爱、生死与共,还是祈求多子多孙、香火绵延,或者含有其他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1155 川康古迹考察团 李济 考古学 南京博物院
  • 陆绩怀橘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陆绩怀橘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陆绩怀橘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陆绩”2字。画面右侧树下端坐者为袁术,左侧低头躬身者是六龄童陆绩,一颗橘子滚落在地。陆绩怀橘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陆绩的故事见于《三国志》。陆绩,字公纪,吴郡人。他6岁的时候,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给他橘子吃,他怀揣了3个,在告辞时橘子不慎滚落在地。袁术问他为何怀揣橘子?陆绩...

    861 壸门 二十四孝
  •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高32厘米 宽14.5厘米。观音头戴三叶花蔓冠,发系缯带,有项饰,披帛在腹部交结,上著僧祗支,下穿裙。右手上扬持莲蕾,左手下垂握桃形法物,跣足直立在宝装覆莲花台上。舟形背光。下为长方形座。座上阴刻 发愿文:“武定元年二月廿三日,王善思为身在外戍遇患,发愿造观音像一区,有愿父母,见存受富,亡者生天,内外大小侍佛时。”...

    653 观音 披帛 跣足 背光 阴刻 发愿文 曲阳
  •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壼门状,上刻“杨香”2字。画面左侧一女子骑于虎背之上,右侧一男子侧身躲闪。杨香打虎救父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是说杨香(一作杨昌)之父务农耕田,遇斑斓猛虎,被扑倒在地,杨香见状,不顾一切,赤手与虎搏斗,将虎打死,救得父亲。杨香时年仅14岁,如何能够单打独斗地将猛虎打死,因而此故事传奇...

    1406 二十四孝 传奇
  • 张凑等造石圣僧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凑等造石圣僧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凑等造石圣僧像,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高92.5厘米。圣僧头戴僧帽,僧帽自耳部向后收,披于肩、背。僧面庞稍长,细眉秀目,直鼻,口微合,着袈裟,结跏趺坐,手施禅定印。石座前刻发愿文:“唐县东闾乡南赤村张凑、妻赵氏合家一十五口,共发愿造石圣僧一尊,永为供养。时元符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建。谨记。”从此圣僧形象上判断应是僧伽像。唐宋以降,佛教信仰进一步世俗化,不...

    566 结跏趺坐 禅定印 发愿文 僧伽 济公 布袋和尚 造像
  •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东魏元象二年(539年),高48厘米。圆形头光,头戴三叶冠,冠叶较高,呈柱状,宝缯上扬飞翘。面形略长,修眉细目,眼角有笑意。向前略倾,胸前有项饰。手持长颈莲蕾,莲蕾刻在头光之上。思惟半跏趺坐于筌蹄之上,下为厚重的双覆莲瓣。长方形素面 基座。基座背面刻发愿文:“元象二年正月一日,佛弟子比丘尼惠照造思惟玉像一区(躯)。上为国主、先亡父母、巳(己)...

    1997 宝缯 背光 半跏趺坐 筌蹄 素面 基座 发愿文 比丘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