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086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图片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简介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唐开元十年(722年),残高36厘米。

佛头已失,阿弥陀内穿僧祗支,胸系带,外著袈裟,结跏趺坐,双手一上扬,一下垂扶膝,身躯结实,丰润饱满,线刻衣饰被圆雕所取代。长方形须弥座束腰部分为两个六棱柱,柱正面中心各雕刻一朵莲花,四角及中部共有6个力士扛托像座。座上为仰莲,下部素面。前面刻发愿文为“开元十年正月廿三日,刘三娘、妹五娘、嫂郭,为亡过父母、七代先亡,敬造玉石双身弥陁象一区(躯),合家供养佛时。”

河北曲阳1953-54年所出唐朝纪年造像共10件,目前所知有7件发愿文是凿刻在像座正面的,这是因为唐以前造像基座以长方形(方形)为主,正面造像多刻绘护法力士、狮子、化生童子托举博山炉等,发愿文自然要退到两侧及背面。唐朝造像,束腰须弥座成为主流,须弥座本身形状,使得其失去了雕刻护法题材的空间,将发愿文移至正面,成为当时工匠的自然选择。


相关知识科普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僧祗支

意思是“掩腋衣”、“覆膊衣”。这是一种从左肩穿至腰下的长形衣片。一般在僧祗支的外面穿大衣(袈裟)。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曲阳

县名。在河北省的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在太行山曲之南而得名。秦置曲阳县,汉为上曲阳县,北齐复改曲阳县,隋唐时期屡有更替。境内有北岳庙,汉白玉雕刻从北魏一直沿袭至今,闻名全国。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相关文章

  •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7.5厘米,宽48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合为一对门扉,此居右。画面上部有一只朱雀,振翅翘尾,抬足昂立。下部有一铺首,额似山形,瞋目露齿,张口衔环。此铺首的下端没有嘴部特征,门环穿过鼻孔,两眼突出、醒目,颇具威严效果。铺首的上端作三股分叉,犹如冠饰。汉画像砖中的铺首显然已摆脱宗教祭祀的功用...

    1056 铺首
  • 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像,唐,高100.7厘米,宽74.7厘米。石佛螺髻,面庞圆润,两颊丰满,眉清目秀,大耳下垂。内穿僧衹支,外著袈裟,结跏趺坐。该像简洁明快,衣饰的刻划,自然流畅。石佛原出自山西。...

    1826 结跏趺坐
  • 陶听琴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听琴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听琴女俑 ,东汉,高53厘米,宽33厘米。东汉中晚期,陶俑制造中心由西安、洛阳等地转向四川。此时的四川,社会安定,经济富足,人们注重享乐。不仅生时及时行乐,还欲死后带入地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享乐活动及器具,便被仿制成明器,听琴女俑即其中之一。听琴女俑双腿跽坐,似正专心致志欣赏音乐,听到会心处,情不自禁以手扶耳,弦外之音,令人有绕梁之想。川俑合模翻制,陶质中...

    899 明器 跽坐 合模
  •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东汉,高2.7厘米,长7.8厘米。狐狸尖嘴前伸,两耳直立,眼睛直视前方,匍匐向前,似在寻找猎物,具有很强的动感。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两汉时期动物的雕塑为数不少,但以家畜类居多,狐狸较为少见。将不常见的动物塑造的如此准确,特性鲜明,使人一眼便能辨别清楚,显示出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9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西汉,高30厘米,宽21.1厘米。女俑红陶胎,外施白衣,眉、眼墨绘,眉目清秀,细腰,双手合于腹部。头裹巾,下穿拖地喇叭状长裙。此俑陶质细密,人物表情温和含蓄,形象新颖别致,特别是喇叭状长裙,简洁中蕴含生动,飘逸流畅又给人以稳定感。...

    140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北宋,高19.2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部刻“刘明达”3字。壸门内左侧雕刻一骑马男子怀抱幼儿前行,右侧一女子正急步追赶,探手呼唤。背景衬托树木山石。画面讲述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中“刘明达卖儿”的故事。刘明达家贫,无力兼顾母亲与孩子的口粮,见老母日渐消瘦,无奈之下,遂将孩子卖给路过的王将军。妻子见儿被卖,连声呼唤...

    227 壸门 二十四孝
  •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高23厘米,长21.4厘米。男俑头戴风帽,目视前方,身着曲领宽袖长袍,一手抱圆形扁鼓,一手持槌作击鼓状。胯下之马全身施红彩,头微垂,戴辔头和輶带,马背上铺障泥,站立于方形陶板上。这种形象应是鼓吹仪仗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爵封赏宽泛,一般官员都可以得到鼓吹,墓室内陪葬的此类陶俑也相对较多。...

    52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善思造石观音像,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高32厘米 宽14.5厘米。观音头戴三叶花蔓冠,发系缯带,有项饰,披帛在腹部交结,上著僧祗支,下穿裙。右手上扬持莲蕾,左手下垂握桃形法物,跣足直立在宝装覆莲花台上。舟形背光。下为长方形座。座上阴刻 发愿文:“武定元年二月廿三日,王善思为身在外戍遇患,发愿造观音像一区,有愿父母,见存受富,亡者生天,内外大小侍佛时。”...

    653 观音 披帛 跣足 背光 阴刻 发愿文 曲阳
  •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隋,高39.5厘米,宽17.5厘米。武士头戴小冠,眉细长,双睛微合下视,身穿宽袖衣,衣袖下垂过膝,上雕凸起细线表现衣纹,外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穿草履。该砖采用阴模压印而成,武士像微凸出平面,有南朝文化之遗风。湖北武昌隋墓出土。...

    1831 裲裆
  • 骨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骨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骨雕羊,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年),高7.1厘米。清宫旧藏。这是一件用骨粉压制成模的雕刻作品。一只羔羊头高仰,口微张,双耳竖起,两只眼睛流露着温和期盼的神情,二前腿直立而不呆板,右后腿轻抬前迈,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羊身的刻画精细逼真,小羊稚嫩柔弱的气质更表露无遗。作品着重于写实,细节刻画入微,表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此为日本国制,收藏于清宫。...

    3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昆仑奴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昆仑奴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昆仑奴俑,唐,高24.5厘米。俑身材短小,头部扭向一侧,皮肤黝黑,发卷曲,穿窄袖右衽衣,腰系丝绳,双足外撇,为唐人所称的昆仑奴形象。“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些黑人大多来自于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

    145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黄釉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骑马男俑,唐,高32厘米,长24厘米。骑俑头戴风帽,身著圆领窄袖袍,足蹬靴,双脚登踏马镫。马眼圆睁,双耳前竖,头向内收略右转,颈上有支架,原应有鼓,已失。此应为鼓吹仪仗俑。鼓吹俑属于仪仗俑中的一种。鼓吹,传说始于汉代班壹,最初为一种军乐,后来功能逐渐扩大,用于卤簿仪仗与宴乐群臣等。唐朝在太常寺中设置鼓吹署,鼓吹署有鼓吹令、鼓吹丞各1名,官从七品下,另有...

    942 黄釉 卤簿 李渊 筚篥 排箫 永泰公主
  •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清,高7.2厘米,宽11厘米。 此山羊为立体圆雕,全身毛发卷起,前足分开,向前蹬踏,后足尚未抬起,似乎正欲起行山坡上。底部阳刻篆书“芝岩”二字。“芝岩”是嘉定派竹刻名家,名周灏,字晋瞻,号雪樵、芝岩,嘉定人。他通常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的“平地花纹刻法”。周灏流传下来的有款真品并不多见。此件刻有“芝岩”之款,虽...

    1753 圆雕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6厘米,宽22.5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一鸟,双翼展开,尾翅翘起。冠前额作云头状,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双腿一抬起,踩踏小鬼头部,一直立,踏于小鬼腹部。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原有彩绘,现大部分脱落。...

    963 明光甲
  •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鎏金 千手千眼观音像,五代,高38厘米,宽30厘米。观音头戴双层宝冠,宝缯在耳后扎花结下垂,长方形脸,额开天目,细眉,双睛微闭,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饰耳珰。颈有3道弦纹,胸饰璎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两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只,手心有眼,手中分别持念珠、宝瓶、盾牌、莲蕾、宝镜、法螺、法轮、弓、杵、碗、禅定佛、日、月、印(印文为大吉)、杨柳枝、羂索...

    546 鎏金 千手千眼观音 观音 宝缯 弦纹 璎珞 披帛 念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