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9909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图片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简介
铜鎏金 千手千眼观音像,五代,高38厘米,宽30厘米。
观音头戴双层宝冠,宝缯在耳后扎花结下垂,长方形脸,额开天目,细眉,双睛微闭,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饰耳珰。颈有3道弦纹,胸饰璎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两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只,手心有眼,手中分别持念珠、宝瓶、盾牌、莲蕾、宝镜、法螺、法轮、弓、杵、碗、禅定佛、日、月、印(印文为大吉)、杨柳枝、羂索、箭、环、骷髅、摩尼宝珠、宝塔、经箧、经卷等法器。倚坐,台座已失。
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上方小龛有武周大足元年和长安元年(701年)题铭。千手千眼观音在四川安岳卧佛院、安岳圆觉洞、安岳千佛寨及重庆大足石刻等唐、五代、两宋时期佛教造像中为常见的题材。较为流行的样式有两种:一是刻出千手千臂,每只手中刻绘一只眼睛;一是正中两手合十,另外左右各有手20只,每只代表25手,合数为千。千手千眼观音因眼多手多而被佛教徒们认为更易体察民情,具有大慈大悲心肠,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千手千眼观音
又名“千臂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为密宗六观音之一。据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大悲心陀罗尼”后,即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化生出千手千眼。千手以示遍护众生,千眼则示遍观世间,所谓为祈求世人解脱苦难所应机化身的。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念珠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法螺
法螺即海螺,原为召集众人时发信号或号令之器,亦为乐器。因吹螺之声可远闻,比喻佛说法声能远闻,可为广大众生所聆听。且螺声勇猛,比喻佛法可驱魔、降魔,消除众生内心之恐惧,故称之为法螺,为佛教中常用的法器和供器。
法轮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羂索
即网或绳套。观音手持羂索便于解救处于危难的人们。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六观音
有两种说法。一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一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安岳卧佛院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北39公里处的八庙乡卧佛沟。现存窟龛139个,造像1,613躯,以唐、五代作品居多,其中以唐释迦涅槃窟(俗称卧佛院)及刻经(包括《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最具价值。1985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圆觉洞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千佛寨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西2公里处的大云山上,现存窟龛105个,造像3,061躯,唐、宋时期作品居多,药师经变窟浮雕的“九横死”、“十二大愿”题材为它处少见。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
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有些千佛像旁还写有佛名,这些佛名分别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经典。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大足县境内。开凿于唐朝,五代、两宋为其鼎盛时期,明清续有雕凿,既有佛教内容,也有道教、儒教、世俗题材,以北山大、小佛湾、宝顶山、石门山等称著于世,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