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909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图片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简介

鎏金 千手千眼观音像,五代,高38厘米,宽30厘米。

观音头戴双层宝冠,宝缯在耳后扎花结下垂,长方形脸,额开天目,细眉,双睛微闭,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饰耳珰。颈有3道弦纹,胸饰璎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两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只,手心有眼,手中分别持念珠、宝瓶、盾牌、莲蕾、宝镜、法螺法轮、弓、杵、碗、禅定佛、日、月、印(印文为大吉)、杨柳枝、羂索、箭、环、骷髅、摩尼宝珠、宝塔、经箧、经卷等法器。倚坐,台座已失。

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上方小龛有武周大足元年和长安元年(701年)题铭。千手千眼观音在四川安岳卧佛院安岳圆觉洞安岳千佛及重庆大足石刻等唐、五代、两宋时期佛教造像中为常见的题材。较为流行的样式有两种:一是刻出千手千臂,每只手中刻绘一只眼睛;一是正中两手合十,另外左右各有手20只,每只代表25手,合数为千。千手千眼观音因眼多手多而被佛教徒们认为更易体察民情,具有大慈大悲心肠,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千手千眼观音

又名“千臂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为密宗六观音之一。据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大悲心陀罗尼”后,即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化生出千手千眼。千手以示遍护众生,千眼则示遍观世间,所谓为祈求世人解脱苦难所应机化身的。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念珠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法螺

法螺即海螺,原为召集众人时发信号或号令之器,亦为乐器。因吹螺之声可远闻,比喻佛说法声能远闻,可为广大众生所聆听。且螺声勇猛,比喻佛法可驱魔、降魔,消除众生内心之恐惧,故称之为法螺,为佛教中常用的法器和供器。

法轮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羂索

即网或绳套。观音手持羂索便于解救处于危难的人们。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六观音

有两种说法。一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一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安岳卧佛院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北39公里处的八庙乡卧佛沟。现存窟龛139个,造像1,613躯,以唐、五代作品居多,其中以唐释迦涅槃窟(俗称卧佛院)及刻经(包括《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最具价值。1985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圆觉洞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千佛寨

位于四川安岳县城西2公里处的大云山上,现存窟龛105个,造像3,061躯,唐、宋时期作品居多,药师经变窟浮雕的“九横死”、“十二大愿”题材为它处少见。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

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有些千佛像旁还写有佛名,这些佛名分别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经典。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大足县境内。开凿于唐朝,五代、两宋为其鼎盛时期,明清续有雕凿,既有佛教内容,也有道教、儒教、世俗题材,以北山大、小佛湾、宝顶山、石门山等称著于世,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 邸延果造白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延果造白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延果造白石佛像,唐天宝五年(746年),残高31厘米。此件造像出土于河北曲阳。佛像内穿僧祗支,胸部系带,外穿双领下垂式袒胸袈裟。头部残缺,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扶膝,结跏趺坐于六角面圆柱形束腰座上,袈裟衣摆下垂。佛像身体及衣纹采用圆雕手法,真实自然。长方形底座正面与左侧刻发愿文云:“天宝五载十一月八日,邸延果、弟□□、弟广朝、丁氏女六娘、□卢氏女二娘,为亡过父...

    1283 白石 天宝 造像 曲阳 僧祗支 施无畏印 无畏印 结跏趺坐
  • 陶彩绘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马,北朝,高20.9厘米,长22厘米。马四足直立,头瘦长,系笼套,颈部系双带,胸前有花状饰物,可能象征铃铛。鞍鞯处饰障泥,障泥印刻精美的图案。北朝由于北方战争频繁,马的需求量大,对马的重视程度甚高。陶马的造型在沿袭汉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马头瘦小而长,前部略尖,马鞍及障泥等更注重装饰。此马设计巧妙,动感强烈,为此一时期陶马的典型代表作。...

    1582 鞍鞯 障泥
  • 三彩琉璃手托兔女立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女立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女立像瓦,明,瓦长9厘米,口宽10厘米,通高38厘米。瓦背为仕女立像,左手托兔,右手长袖后摆,隐于身后。瓦身部分残缺,釉彩为黄绿两色,但人物仍为黄、绿、白等三彩琉璃。故宫收藏的此类琉璃瓦件,皆出自山西,还有八仙、武士、宦官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其造型生动,衣饰各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明代琉璃的重要实物。采用手持生肖动物或人身生肖动物首...

    1129 琉璃 仕女 八仙 十二生肖
  •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宽5.5厘米,高7厘米。罗汉内著交领衣,外披袈裟,双手端捧宝塔,神态安详。发式、衣饰雕刻精美,背后镌有“玉璇”款,为清代雕刻名家杨玉璇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80 寿山石 罗汉 杨玉璇
  •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东汉,高113.5厘米,宽38厘米。画面分三格。右上部为端坐的牛头东王公,下面为九尾狐、神兽;中间为一笼袖站立之人;下部为一辆行驶的轺车,前面一御者,后面坐一头戴高冠的官人。左边栏装饰连续的卷草纹。根据史料的记载及画像石资料,当时的车马出行有一定的制度。一般由主车、导从组成。车马导从的数量随其身份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身份愈高,导从愈多。...

    1503 卷草纹 卷草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70厘米,宽34.3厘米。俑头戴幞头,高鼻深目,髭须浓密。身穿翻领衣,腰系带,足登高靴,双手作握缰绳姿势,似在牵骆驼或牵马。唐墓中的胡人很多与牵驼有关。杜甫《寓目》诗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反映的正是胡人擅长驯养骆驼这一实际生活。...

    1917 胡人 幞头 杜甫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残高27厘米。阿弥陀佛身穿垂领式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圆形头光,左右有盘龙之树,龙爪朝下,龙头向上,口吐嘉莲。两侧的胁侍缺失,依据发愿文推测当是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基座上刻有北齐时期常见的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组合。基座侧面各有3个供养人,有的合十,有的手持香花,有的端持香宝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

    432 阿弥陀佛 结跏趺坐 束腰 胁侍 发愿文 观音 菩萨 基座
  •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唐,高36.8厘米,宽25.5厘米。武士左手持盾牌上举,右手握刀,头戴盔,身穿甲,下着束腿裤,赤足,呈跪姿。湖北省武昌唐墓出土。武士常用的装备是剑和铠甲。剑是可斩可刺的兵器,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铠甲则专门用于防身。唐代的铠甲有铁质、铜质,有的铜铁合用,有的涂以金银。...

    22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唐,高13厘米,宽7.5厘米。俑头戴黑色幞头,眉弓凸起,大眼圆睁,鼻头较粗上翘,阔口张开。上身内穿半袖衣,外穿翻领大衣,右袖脱下,斜系在腰间,左手下垂,右手握拳抬起。该俑头及上身较大,双腿较短,从形象上看应为一侏儒。唐朝侏儒一般为地方进贡,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贡,号为“矮奴”。有些则是外国进贡给唐朝的贡物。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看...

    410 幞头
  •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隋,高32厘米,宽18厘米。武士头戴小冠,长眉平直,双睛微合,身穿宽袖衣,袖口宽大,下垂过膝,下穿绑腿系带。外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该砖采用阴模压印而成,武士像微凸出平面,衣袖处理夸张,更增加了立体感。侧面有卷枝草花纹。湖北武昌隋墓出土。...

    1468 裲裆
  •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7.2厘米,宽35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门吏图门柱画像石为一对,此为右。左侧画面有珍禽异兽穿插在蔓草纹间;右侧上部有牛首东王公端坐在高耸入云的神山之顶,一狐一鸟左右护卫;中部为拥彗的门吏。画面下部为玄武和柿蒂纹。...

    96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唐,高21厘米。唐代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特别是从中亚、西亚及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乐舞,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时尚。不仅在节日庆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贵之家外出郊游也要带上伎乐。乐舞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此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传统汉...

    1162 束腰 软舞 琵琶 排箫 腰鼓 立部伎与坐部伎 邙山
  • 陈思业等造石释迦多宝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陈思业等造石释迦多宝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陈思业等造石释迦多宝像,北齐太宁二年(562年),残高35厘米。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皆一手施禅定印,一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身躯部分残缺)。二佛身后为一桃形背屏,下为长方形须弥座。像外侧有盘龙立柱及二胁侍(已残失)。基座正面中间为二地神托举博山炉,地神之间夹有兽面,其旁是二护法神,左侧为持骷髅的鹿头梵志,右侧为持鸟的婆薮仙,二者相对,半跏趺坐,身穿窄袖袍服,...

    719 释迦、多宝 禅定印 施无畏印 无畏印 结跏趺坐 须弥座 胁侍 基座
  • 泥塑雍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雍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雍正像,清,高32厘米。此像与清宫收藏的雍正画像极为神似,面颊清癯,头戴盘龙结秋帽,头后梳辫,白面朱唇,身穿石青云纹对襟长袍,衣纹简练流畅,足登朝靴。此尊彩塑雍正像原藏在清代敬奉祖先图像的景山寿皇殿,这里还珍藏着雍正帝其它御用器物,由此可知清代皇室对此像十分重视。此像是养心殿造办处从苏州召募的捏像人捏制的,得到皇家承认,才流传至今,是难得的塑真艺术品。...

    1945 对襟 景山 养心殿
  • 陶幼龄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幼龄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幼龄羊,东汉,高4.3厘米,体长6.6厘米,河南辉县出土。小羊无角,颈略细,两耳在头两侧平直地支起, 头向前伸探,口张开似鸣叫状,身体较单薄,无肌肉感,尾部短小微翘,四肢前后分立作行走状。这件作品所塑造的形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宛如一只误入歧途的小羊正在寻觅归途,且走且鸣,情景生动。陶羊作为随葬品在众多动物形象的陶俑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深入了解古代礼制的重...

    477 地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