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006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图片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简介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北齐河清元年(562年),高49.5厘米,宽30厘米。
龙树背屏透雕双思惟像。双思惟姿势相对,头戴宝珠三叶冠,宝缯系带下垂至肩前。袒上身,戴桃形项圈。下着裙,内侧手抚足踝,外侧手残,当支颐。外侧腿半跏,内侧腿赤足踩在扁圆覆莲座上。圆柱形束帛座,两侧为龙树高背屏。左侧保存较好,龙盘绕圆柱树干,面向思惟菩萨,龙口上仰,吐出莲茎、莲台,台上坐化生童子。童子上为二身飞天,披帛上扬,侧身手持花蔓环。龙树外侧为弟子,身着袈裟,双手合十。下为长方形基座,刻出平台。中央为半身地神托举博山炉,两边为护法狮和力士。发愿文刻在基座背面,为“河清元年六月十日,刘懃寺尼昙籍敬造双思惟白玉像一区,上为皇祚陛下,后为七世先亡、现存直佛有形之类,等同思愿。”
相关知识科普
龙树
有学者指出是在主尊旁刻有盘龙的树,也有人认为龙树思惟是思惟像的一种称呼。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龙口
建筑正脊正中央的脊筒子称“龙口”。
思惟菩萨
刻画佛祖释迦牟尼未成佛前,为净饭王太子时,在闫浮树下,看到鸟啄伤虫,起慈悲心,即便思惟,离欲界,终于大彻大悟,获得“四禅地”成佛。思惟菩萨像表现的正是成佛前这一瞬间的情景。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