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御题三节玉琮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御题三节玉琮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395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御题三节玉琮❖图片
玉兽面纹琮
玉兽面纹琮分开状
乾隆御题三节玉琮❖简介
高6.8厘米、射径8.3厘米、孔径6.3厘米。
玉琮遍布鸡骨白沁,已看不出原玉质颜色。经盘玩后表面略带黄褐色。玉琮分三节,每节雕琢人面纹,人眼刻划双重眼圈,两侧出短直线或三角形眼角。冠帽及嘴部浮雕,冠帽阴刻平行直线,嘴部刻划长方形的螺旋纹。
此玉原为清宫旧藏,琮内壁阴刻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写的一首《咏汉玉辋头》御制诗:“所贵玉者以其英,章台白光照连城。辋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鼌采全隐外发色,葆光祗穆内藴精。是谓去情得神独,昔之论画贻佳评。”
乾隆认为此玉是汉代贵族车輦抬竿上的饰件,名辋头。说明当时已不知琮为何物。乾隆帝不仅命人在内孔上刻琢诗文,还制作铜胎珐琅胆放在玉琮内孔,将其改制为香薰使用,珐琅胆上装饰同一首御制诗。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良渚文化
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