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玉孔雀衔花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玉孔雀衔花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玉孔雀衔花饰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8530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玉孔雀衔花饰❖图片

玉孔雀衔花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孔雀衔花饰❖简介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厘米,宽3.8厘米。清宫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相关知识科普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拖尾

中国书画手卷装裱所留空白纸的位置,可以在上面题诗作跋。因开卷至末尾才能见到,故称。

玉佩

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 青玉双连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双连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双连尊,清,高27.4厘米,长26厘米,宽13.5厘米。此尊玉色青白,无瑕斑及杂色。高、低二尊,下体相连。高尊圆口无盖,颈部环一凤,展翅似飞翔,腹上部较粗,浅浮雕 夔龙纹,两侧各一象首,下套活环。低尊扁而宽,有椭圆形盖,上饰浅浮雕夔凤纹,宽腹,亦饰夔龙纹。两尊相连处亦雕一凤,与另一凤呼应。器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此件双连尊是清中期制造的宫廷陈列品,...

    789 浮雕 夔龙 龙纹
  • 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清,长33厘米,如意头8.8×8.2厘米。...

    44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镂雕龙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龙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龙形佩,战国,长21.4厘米,宽10.9厘米,厚0.9厘米。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此器1977年于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墓为战国晚期的楚墓群,距楚国都城寿春仅20公里。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出土两件...

    784 镂雕 沁斑 谷纹 玉佩
  • 玉镂雕双龙首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双龙首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厘米,高7厘米,厚0.3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

    1500 镂雕 沁斑 谷纹 玉佩
  • 玉鸮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鸮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青绿色玉料,器身有土褐色沁斑。玉鸮呈展翅状,正面琢出头和尖嘴,双翅与尾部有数道较粗的阴刻线表示羽纹。背面虽光素无纹,但有实心钻对穿的隧孔,上部对穿后,中间穿鼻残断,又从下面重新打一隧孔,孔内残留有一圈圈的钻孔痕和磨损痕,由此看出这件玉鸮当时曾长期佩戴。这件玉鸮造型与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墓地1号墓出...

    1950 红山文化
  • 碧玉嵌白玉穿花龙纹圆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镂雕虎形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虎形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虎形剑璏,战国末至西汉初,长6厘米,宽2.6厘米,高2.8厘米。剑璏(音卫)黄玉质,虎首前部有褐糖色,身侧有黄色沁斑。器表抛光精细,有很强的玻璃光泽。此件为改制器,上端为一匍匐前行之虎,下部原有纹饰,部分磨去,并开出矩形孔,变为剑璏。虎面狰狞,张口,瞪眼,呈伺机扑杀猎物之态,足尾劲健有力。绞丝尾,已断残。剑璏矩孔的四角处各饰一只兽面,仅眼部突出,眼下均...

    866 镂雕 剑璏 黄玉 沁斑 抛光
  • 十二节玉琮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十二节玉琮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十二节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31厘米,大端边长7.5×7.5厘米,小端边长6.5×6.4厘米。玉琮本青绿色,玉料斑驳,后沁为黑褐色和暗红色。以12节简化的人面纹为饰,每节均以棱为中心,刻饰简化的神人纹,冠、嘴均简化,大多眼纹已模糊不清。玉琮两端对钻孔,呈明显的喇叭口状,管钻穿孔。在大端射口中间部分雕琢一符号。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后世有“苍璧礼天...

    1191 玉琮 良渚文化 玉璧
  • 青玉卧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卧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明,高1.5厘米,长5.4厘米青玉质,圆雕。狗呈半趴卧状,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背部凸雕出明显的脊骨,脊骨两侧用简练的阴线刻画出肋骨。明代的玉狗较之清代显得精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418 圆雕
  • 玉谷纹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谷纹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谷纹璏,战国,长6.5厘米,宽2.3厘米,高1.4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此璏由典型的青玉料制成,这种玉料在除璧以外的战国玉器中很少出现。作品呈长方形,片状,两端向下卷,表面饰凸起的谷纹,每3个谷粒为一组,以阴线相连。关于古代玉剑饰的各部位名称,文献记述有所不同,反映出时代、地区间的称谓差别。宋以来的古代图册中,多把此类作品标注为“璏...

    260 谷纹 吴大澂
  • 青玉卧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卧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明,高2.2厘米,长8.5厘米青玉质,染紫色沁,圆雕。狗呈卧姿,身瘦露骨,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卷尾。此件玉器的雕工和颜色很有特点,狗的肋骨雕凿成波浪形的凸起,而非常见的阴刻线。紫色沁为后来染色。...

    1350 圆雕 雕工 阴刻
  • 青玉莲托蹲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莲托蹲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莲托蹲龙,元,高13厘米,底径6.4厘米。青玉有绺裂、墨斑,局部有黄褐色沁。圆雕 坐龙居于莲花座之上。龙昂首,一爪抓握火焰珠。双角,眉目细长,向后延伸。背起脊,关节处阴刻后扬之肘毛。刀法刚劲、粗犷,透雕处留下明显的掏挖痕迹。底部中心一大孔,边一小孔,据此推测本品原应固定于他物之上。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其出现与农业社会对雨的需求相...

    852 圆雕 坐龙 阴刻 透雕 升龙 行龙 雕工
  • 玉夔纹韘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夔纹韘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夔纹韘形佩,汉,长12.3厘米,宽3.6厘米。清宫旧藏。玉为暗白色,片状,弧形,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锋,其外饰有透雕的夔纹。此器应系东汉玉韘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径很小,其外的透雕装饰是从夔凤图案演化而成的非动物形图案。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为商代作品,其形呈筒状,外饰兽面纹,且有一道横向的凹槽。作品具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带于身的装饰作用。战国时期...

    1877 夔纹 透雕 兽面纹
  • 青金石雕卧狮 -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清,高8.6厘米,厚0.7厘米,圆径6.6厘米。玉佩一面凸雕一只立姿小兔,另一面凸雕篆字“卯”。圆形佩上部镂雕 出廓,形成双夔龙戏珠钮。白玉质地精良,表面有玻璃光。“卯”与兔结合来源于十二辰,也被称为十二年兽。我国从汉代开始,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

    1675 玉佩 镂雕 出廓 夔龙 地支 玉兔 说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