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单『0611』衣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单『0611』衣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388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单『0611』衣❖图片
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单『0611』衣❖简介
月白直径地纳纱 花卉单『0611』衣,清咸丰,内务府造办处,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30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左右开裾各长80厘米。清宫旧藏。
此衣丝质,是清代后妃夏日穿着的一种直身常式服,其式为:圆领,大衿右衽,平式挽折袖,内衬白色暗八仙 实地纱,外翻及肘作多层状,裾左右开,缀铜鎏金錾水纹扣四。领口处系墨书黄纸签二,其一为“月白直纱绣花卉单『0611』衣一件,同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收,沈魁交”,其二为“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0611』衣一件”。
此衣采取多种彩色丝线,用“正二丝串”针法纳绣。在月白色直径纱地上,以牡丹、菊花、石竹、茶花、梅花、佛手、月季、飞蝶等用对称形式作主体装饰,纹样生动、自然、和谐。沿领口至下摆两侧镶石青色直径纱边,上用同种针法绣一至三元变形花,依次重叠,错落分布,色地鲜明,花纹突出,极类现代工艺装饰手法。间饰丝织小花绦,沿领口及下摆镶滚,作卷云状交于腋下。
此衣系由内务府造办处衣作绣制而成,做工精细考究,纹样繁而不乱,配色艳而不俗,是清咸丰年具有代表性的纳绣服装。
相关知识科普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纳纱
亦称“戳纱”或“纳绣”,刺绣针法的一种。用素纱作地子,有规律地按纱孔行针刺绣,或垂直,或斜向,针路规整匀齐,有强烈的织纹感和装饰效果。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暗八仙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八仙指神话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道家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各持一件宝物,分别是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和玉板,传说这些宝物法力无边,有逢凶化吉之作用,其被用作装饰图案,以物代人,称暗八仙。
八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实地纱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黄纸
又称黄麻纸。即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又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皮中有生物碱-小柏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树汁而成。古代素以黄色为贵,自魏晋至唐宋时期,染黄纸最为盛行。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均用黄纸书写,固有“黄甲”、“金榜”之称。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而发布的文告又称“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大都为黄纸,于此可见我国染纸加工技艺历史之悠久。
正二丝串
是纳纱绣的一种刺绣针法。绣线与经线平行,由第一个纱孔起针,于第三个孔落针,如此反复行针即为正二丝串。
直径纱
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佛手
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