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三彩骑马狩猎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三彩骑马狩猎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三彩骑马狩猎俑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472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三彩骑马狩猎俑❖图片

三彩骑马狩猎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骑马狩猎俑❖简介

三彩骑马狩猎俑,高43厘米。

三彩马以褐色为主基调,足直立,微微前倾。骑马者尖鼻深目,颧骨突出,两鬓长髯,唇留八字须。其头罩黑色幞头,身著绿色翻领窄袖袍,足登乌皮靴,双手作持缰之态,双目凝视前方,似在寻找猎物,马鞍背后蹲坐一犬。

唐朝统治者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性喜狩猎,并以善猎为荣。狩猎不仅是其生活习俗的客观反映,也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唐人自强、自信之心态。


相关知识科普


幞头

一种头巾,起始于北周武帝(公元6世纪中)。即将头巾裁出四脚,就头裹之,称“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盖取便于武事。至唐时,两带以系巾,两带垂以为饰,所垂工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起,成为硬脚。至唐末僖宗(公元九世纪)时,又出现了硬胎的帽围,即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以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须对镜系裹,称为“军容头”。以后二脚的形状变化更多,五代多二脚上翘,称“朝天幞头”,宋代以后又出现弓脚幞头、卷脚幞头、展脚幞头、交脚幞头等形式。历代幞头的演变形状也成为鉴定绘画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关文章

  •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高56厘米 宽23厘米。 罗汉光头,长眉粗浓,眉角下垂至面颊之侧,双耳下垂,几近肩部。身穿袈裟,半跏趺坐。下为山形座,座正面中央阴刻 发愿文:“广州弟子主座雕罗汉堂,丙丘僧追荐亡妣郑十三娘生界,舍入南华永充供养。丁亥庆赞记。” “丙丘”应是“比丘”的误刻。此像外表有涂朱、施金、贴纸、油墨等多种装饰,是不同时期的孑遗...

    728 罗汉 半跏趺坐 阴刻 发愿文 主座
  •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北朝,高18厘米,宽5.5厘米。武士俑头戴小冠,粗眉大眼,眼睛内凹,尖鼻,阔口,大耳。内穿裲裆,外披风衣,下有缚腿,双手紧握,拳心中空,可能原来握有武器,以为仪仗之象征。此类陶俑多为模制,以满足丧葬需求,所以考古发现较多。...

    222 裲裆 模制
  • 陶母子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卧猪,北朝,长19.5厘米、宽8厘米、高10.5厘米。猪为灰陶胎。母猪安详地平卧,身下的猪仔挤成一排正贪婪地吃奶。有趣的是有一只小猪没有占上吃奶的位置,焦急地在它的兄弟们的头上踩来踩去寻找母亲的乳头,小小的细节使生活气息愈加浓厚。这件灰陶母子卧猪应当是墓葬中陪葬的家畜类明器,用模压制而成,体现出北朝时期的明器制造已呈现一定的规模。...

    459 地平 明器
  •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东王公出行图门柱画像石,东汉,高113.5厘米,宽38厘米。画面分三格。右上部为端坐的牛头东王公,下面为九尾狐、神兽;中间为一笼袖站立之人;下部为一辆行驶的轺车,前面一御者,后面坐一头戴高冠的官人。左边栏装饰连续的卷草纹。根据史料的记载及画像石资料,当时的车马出行有一定的制度。一般由主车、导从组成。车马导从的数量随其身份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身份愈高,导从愈多。...

    1503 卷草纹 卷草
  • 陶彩绘舞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舞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舞马,唐,高44厘米,长54 厘米。有唐一代,承袭汉朝传统,注重培育良马,供战争之需。与此同时,歌舞盛行,风靡华夏。二者结合,就有马舞的出现。所谓马舞,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马按照一定的音阶、动作演出的一种舞蹈。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各有部目,为某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

    866 唐玄宗 千秋
  • 石雕造像方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雕造像方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雕造像方塔,残高14厘米。塔为楼阁式,原应三层,现仅存塔身上层及第二层大部分。塔上层四面均开圆拱尖楣龛。第一面主尊为瘦骨嶙峋结跏趺坐 禅定印像,表现释迦太子苦修善道的内容,龛外两侧分别为一对立姿菩萨,手持花枝,袒上身,下着长裙;一对跪姿供养人,双手合十。第二面龛内佛结跏趺坐,施无畏与愿印,着袒右披肩式袈裟,龛外左右各有一思惟菩萨像,坐在树下筌蹄座上。第三面...

    409 造像 结跏趺坐 禅定印 袒右披肩式袈裟 释迦、多宝 与愿印 北凉
  •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唐,高13厘米,宽7.5厘米。俑头戴黑色幞头,眉弓凸起,大眼圆睁,鼻头较粗上翘,阔口张开。上身内穿半袖衣,外穿翻领大衣,右袖脱下,斜系在腰间,左手下垂,右手握拳抬起。该俑头及上身较大,双腿较短,从形象上看应为一侏儒。唐朝侏儒一般为地方进贡,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贡,号为“矮奴”。有些则是外国进贡给唐朝的贡物。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看...

    410 幞头
  •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白釉童子拜观音像,清,高26.5厘米,宽13.5厘米。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传说福城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中一人因出生时种种珍宝从地下自然涌出,故而被称为善财。后来信奉佛教,先后参访了包括观音在内的53位名师,最后实现行愿。在明清佛教题材中,人们多选取善财拜观音这一情节加以表现。此善财童子上身赤裸,一条飘带从头顶飘飘下垂,面含笑意,...

    1043 德化窑 观音 善财 华严经 法界
  •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厘米,宽25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1916 裲裆 穿带
  • 红陶十二生肖——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红陶十二生肖——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红陶十二生肖——兔,唐,高19.5 厘米,宽5.2 厘米。此生肖人身兔首,身穿长袍,双手执笏板相交于胸前。形象简洁洗练,但兔子的典型特征依然被准确地表现出来。十二生肖系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隋唐时期墓中随葬的十二生肖,大体分成3种:一是兽面人身,身穿长袍,双手下垂或执笏板相交于胸前,所穿衣服与文官俑相同,头则雕塑成动物模样...

    1898 十二生肖
  •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隋,高114厘米,宽36厘米。菩萨袒裸上身,佩戴项饰。身披上下双弧形帔帛,佩戴缨络。下身穿长裙,裙腰外翻,一条玉带从腰间垂下。河北曲阳 修德寺遗址出土。...

    1495 菩萨 曲阳 修德寺
  •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唐,高27.3厘米。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靴。双手相交于胸前,作表演状。从形象上分析,应是参军戏俑。“戏弄”是唐代对戏剧的一种称呼。它是通过音乐、舞蹈、演唱、对白等手段表达人物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唐戏弄源自汉、魏以降的歌舞百戏与说唱,主要包括参军戏、踏摇娘、兰陵王、钵头等数种。唐戏弄是唐朝文化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值一提的是,它...

    797 幞头 参军戏 踏摇娘 兰陵王 钵头
  • 三彩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天王俑,唐,高84厘米,宽28厘米。天王头绾发髻,眉弓凸起,眉毛浓密,双眼圆睁,向左下方注视。阔口,八字胡须,身穿铠甲,两肩及腹部饰兽头,铠甲塑造地真实细腻。天王双足踏立在卧牛之上,右手叉腰,左手持物(原物已失)。以黄、白、绿色为主,色彩鲜艳明快。天王本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衹,这里被移到世俗中间,起镇守墓室之作用。...

    17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刘白仁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白仁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白仁造石弥勒 菩萨像,北齐天保九年(558年),残高37厘米。主尊为菩萨装,呈交脚姿势,左右为盘龙双树与二思惟菩萨,龙树与思惟菩萨像均残。交脚菩萨的足下原有两童子托足,已失。基座正面为装饰莲花的博山炉与双狮。后部刻发愿文:“天保九年十月八日,高贵安妻刘白仁为亡息高市兴造龙树坐像一区(躯),上为国家,右(又)为边地,亡者生天,见令(今)德(得)富。”...

    1269 弥勒 菩萨 思惟菩萨 龙树 交脚菩萨 基座 博山炉 发愿文
  • 陶彩绘武士面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面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面具,北朝,高9厘米,宽5.9厘米。面具梳有尖状发,额头宽大,双眉蹙耸,眼睛圆睁,高鼻,张口,露出牙齿,耳朵略向上,胡须满腮。类似面具的考古遗存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青铜器上均有发现,这些面具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有关。北齐时兰陵王因为貌不威猛,头戴假面具与敌人作战并获得成功,后人还将此故事编成戏剧广为流传。但此件陶彩绘武士面具是否与此有关尚...

    625 兰陵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