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冲耳乳足炉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冲耳乳足炉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271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冲耳乳足炉❖图片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款识

铜冲耳乳足炉❖简介

冲耳 乳足炉,明,高6.7厘米,口径10.6厘米。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器表略呈黑漆色。唇边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附云足铜座。

宣德炉的造型多达数十种,其蓝本多源自古代青铜器或瓷器。如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之原型即宋瓷中的“哥窑双耳三足小炉”等。此炉1977年经杨伯达先生定为崇祯年仿。


相关知识科普


冲耳

指置于器物口缘竖直向上的两耳。

乳足

若乳头状之器足。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哥窑传世品均为宫中藏品,目前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中。

鉴在古籍中又作“滥”。以“金”为形旁时是示所名之器为铜质,以“水”为形旁则示此类器为盛水器。青铜鉴多作为礼器或陈设之器,未必皆是日用盛水器。鉴可分为圆、方二类,最为习见的器形是圆鉴。特大型的鉴可用作浴盆。此外,鉴还可在祭祀时存祭品,或盛冰以冰镇食物。

相关文章

  • 应伯铜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应伯铜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应伯铜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通高15厘米,口长18.8厘米,口宽12.3厘米 1990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95出土 器为椭方形。上有盖,盖隆起,盖顶有四个矩形支纽。器身有子口,壁微鼓,两短边各有一附耳,平底,圆角长方形圈足。盖与器身用瓦纹装饰。器盖对铭“应白乍旅盨”5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

    407 青铜器 应伯铜盨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铸客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 缶,战国后期,通高46.9厘米,宽46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6.22kg。缶小口,短颈,大腹,肩部铸有四环,圈足。器口外有刻划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作此缶。缶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把这一点讲得很清楚。缶流行于战国时期。早期的缶体形接近滚圆,圈足低矮,没有伸起的颈部,小口加盖...

    1282 铸客 六室 却置
  •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

    1264 弦纹 浮雕 回纹 兽面纹
  • 嬴霝德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嬴霝德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嬴霝德鼎,通高10.5厘米,宽8.3厘米,重0.36kg。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二直耳,三柱足较短,腹饰二道弦纹。腹内铸有铭文2行6字:嬴霝德,作小鼎。做鼎自铭“小鼎”者,较少见。...

    1107 弦纹
  • 鎏金铜当卢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当卢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西汉长20.8厘米,宽7厘米,厚0.5厘米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

    396 青铜器 鎏金铜当卢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虺纹三鸟盖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三鸟盖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三鸟盖豆,高21.5厘米,口径18.6厘米,重1.92kg。豆大腹,高足,有盖。盖上饰三立鸟及蟠虺纹、綯纹等三道纹饰,器身上饰蟠虺纹、綯纹等二道纹饰。此豆花纹精巧,所饰蟠虺纹为春秋时铜器上盛行的纹饰,其造型新颖,全器风格突破了商周以来凝重奇诡的传统。...

    1913 蟠虺纹
  •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厘米,宽42.7厘米,重4.88kg。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

    903
  • 有钩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钩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钩矛,春秋后期,长23厘米,宽9.4厘米,重240g。矛窄长无叶,骹呈锐管状,一侧伸出有刃的弯钩。矛是直刺兵器,此矛同时带有刃弯钩,使之能刺能钩,提高了杀伤力。但是使用钩的时候,其反向作用力易使矛头脱落。此类钩矛在后世发现极少。...

    309
  • 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壶,通高34.6厘米,宽24.5厘米,重6.49kg。壶扁圆体,侈口,束颈,双贯耳,鼓腹下垂,圈足。从口沿至足部共有6层纹饰,一、三、五层饰兽面纹,二、四、六层饰夔纹,双耳饰兽面纹。通体以雷纹作地纹,整体纹饰细密华丽。壶内底铸铭文“矢”字,“矢”为做器者的族名。...

    944 兽面纹 夔纹 雷纹 地纹
  •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约公前17世纪——前11世纪)       通长17厘米 宽15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人民公园出土        钺前有弧形刀,两角外侈,身内缩,平肩,内扁宽,肩下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穿。钺中部铸一饕餮,双耳外耸,圆目突起,镂空的大嘴中兽牙交错,甚为狞厉。...

    897 青铜器 饕餮纹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蔡子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匜,春秋后期,通高11.9厘米,宽27.3厘米,重1.1kg。匜曲缘,浅腹,短槽流,小圆钮形鋬,平底。口外饰雷纹和蟠虺纹。器内底有铭文2行7字:蔡子佗自作会曳(匜)。大意是蔡国的公子佗自做盛盥洗用水的匜。...

    1170 雷纹 蟠虺纹
  • 浪花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浪花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浪花纹小壶,清乾隆,高18.8厘米,宽9.8厘米。小壶圆体,长鼓腹,肩部有四环,圈足。肩及腹下部均饰蕉叶纹,腹饰两圈浪花纹。足外底有“乾隆年制”四字款。此壶是清乾隆时期仿战国时代的青铜壶而制造。战国时期的青铜壶造形丰富,其中圆壶一般为侈口,束颈,鼓腹,高圈足。浪花纹小壶与战国时的圆壶相比造型上区别不大,只是壶身所饰海水图浪花卷动,颇为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78 蕉叶纹
  •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高21厘米,口径15.5厘米 1954年河南郑州出土 侈口,有加厚的唇边,沿上立两小伞状柱,微鼓腹,平底,附半环形鋬,下铸三足,腰饰一周对夔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

    1733 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一刀平五千”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新莽时期通长约7.4厘米,圆径约2.7厘米,重29克 “一刀平五千”钱,俗称“金错刀”“错刀”,由“刀环”与“刀身”两部组成。环如大钱,有内外廓,面文穿上下分别以黄金错“一”“刀”二篆字,直读,字面与钱面平齐;身形如刀,刀身有周廓,面文“平五千”三篆字,阳文。素背。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枚当时的五铢钱,二枚兑换黄...

    1748 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0厘米,口径3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甲墓出土 有盖,盖隆起,顶较平,中间有六柱环形捉手。器身有子口,腹上部有两个附耳外曲,圜底,喇叭形座。盖饰蟠螭纹三周,器身中部有凸弦纹一周,其上下均饰变形蟠螭纹带,并髹有黑漆,喇叭形座上铸有三个不规则的镂孔。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

    640 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