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常聪造铜鎏金观世音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常聪造铜鎏金观世音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757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常聪造铜鎏金观世音像❖图片
常聪造铜鎏金观世音像❖简介
铜鎏金观世音像,隋开皇三年(583年)常聪造,高18.5㎝。
菩萨头微前倾,戴花蔓冠,宝缯垂肩。眼细长,高鼻梁,面容端庄慈祥。脑后有插榫,原应有项光已失。右手曲肘上扬,掌心朝外持杨柳枝,故又称杨柳枝观世音菩萨像,左手下垂提净瓶。菩萨颈佩项圈,身挂璎珞。披帛跨肩,一端由左肩绕腹缠右臂垂下,另一端从右肩绕膝缠左臂垂下。下身著长裙,裙腰外翻,跣足立于束腰仰覆莲圆台上。座下沿阴线刻铭文:“开皇三年岁次癸卯九月廿八日,佛弟子常聪为息明汪敬造观世音像一躯”。此像铸造精良,是隋代观世音像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杨柳枝观世音
杨柳枝观世音即手持杨柳枝的观世音像,杨柳枝,亦称杨枝。《华严经·净行品》云:“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古代南亚次大陆地区有熟嚼杨柳枝净齿的习惯,据说有防病祛病的功能。为我国民间依据《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的观音三十三身创造的,三十三观音中亦有柳枝观音。它的称谓起源时间不详,目前所见最早带纪年的此类造像当制于北周天和年间。
净瓶
净瓶,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的盛水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跣足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