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陶酱黄釉牛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陶酱黄釉牛车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陶酱黄釉牛车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268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陶酱黄釉牛车❖图片

陶酱黄釉牛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酱黄釉牛车❖简介

陶酱黄釉牛车,隋 ,高41.5厘米,长53厘米。

牛四足直立,牛眼突出,嘴前伸,牛角竖立,昂首前行。牛车以酱黄釉为主基调,车顶为卷棚式,前后出檐,轿厢前面用竖线条表示车窗,施以浅黄釉, 车身塑造写实,给人真切之感。底座、车轮、车篷、牛均为单独制成后粘接而成。

魏晋南北朝及隋至初唐,陪葬明器中既有马也有车,前者多是为男性提供的,后者则是为女性准备的。为女性提供的牛车,取其行驶稳健,无颠簸劳顿。此外,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以牛车为清玄高远的标志,乘坐牛车遂为时尚。墓室中牛车的大量出土既是墓主人出行的生活写照,也是社会思潮的具体物化。


相关知识科普


黄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明器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沿袭至明清以后。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

大夫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相关文章

  •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西汉,高82.5厘米,宽103厘米。空心砖的制作方法,是先根据砖之大小制作木模,木模多为凹槽形;在凹槽底部与两侧用和好的泥土压制成型,两块砖坯相合内成空心。砖坯阴晾半干时,打印各种花纹图案,再经过手工修整弥合,低温烧制而成。此画像砖呈三角形,中空,画面一面飞龙腾空,人骑在龙上,另一面只有一龙。画面简洁流畅,飘逸洒脱,是汉代艺术精神的典型写照。...

    36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曹娥投江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曹娥投江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曹娥投江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曹娥”2字。画面上曹娥长袖掩面,手中拄杖,沿江行走。曹娥投江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曹娥之父为巫师,因在江涛中迎婆娑神不幸溺水身亡,不见尸骸。14岁的曹娥沿江哭号,昼夜不息,最后投江而死。曹娥死后,县长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邯郸子礼为之作碑,刻以诔辞,这就是碑帖史上著名的...

    1178 壸门 二十四孝
  •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明,高46.5厘米,宽14厘米。此像为福建德化窑制品。胎质厚重,坚细洁白,釉面莹亮温润,白中闪黄呈乳白色。观世音头顶发髻高盘,饰花箍,容貌温婉闲雅,双目下视,鼻直小口,微露笑意,神态庄重慈祥。身穿高腰长裙,外罩连帽披风,风帽遮头,衣褶流畅,随风飘动。胸前佩戴珠饰,双手交于腹前,跣足而立,足下是海水飞溅浪花翻卷的滚滚波涛。观世音神情自若,飘然...

    1102 德化窑 观音 跣足 何朝宗 白瓷 菩萨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70厘米,宽34.3厘米。俑头戴幞头,高鼻深目,髭须浓密。身穿翻领衣,腰系带,足登高靴,双手作握缰绳姿势,似在牵骆驼或牵马。唐墓中的胡人很多与牵驼有关。杜甫《寓目》诗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反映的正是胡人擅长驯养骆驼这一实际生活。...

    1917 胡人 幞头 杜甫
  • 铜菩萨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菩萨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菩萨坐像,明,高10.6厘米,捐献自吴仲超。...

    1400 菩萨
  • 陶狗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狗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狗,东汉,高15厘米,长25.5厘米。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此狗昂首,双耳竖起,尾巴高翘,身形矫健,快步急走状,似乎发现了远处的猎物。...

    88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绿釉猪圈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绿釉猪圈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绿釉猪圈,汉,长16.5厘米,宽15.5厘米,高20厘米。灰陶胎,外施绿釉。长方形猪圈,外有围墙,内有一猪,猪圈一侧上方有一小屋,前有台阶,下方镂空与猪圈相连。在汉代的泥塑中,经常能见到猪圈与厕所建在一起,这件绿釉猪圈上的小屋就是厕所,这种情景在现在的一些农村里依旧能见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收集灌地的肥料,可见千百年来人类某些朴素的生活习惯维持至今...

    1979 明器
  • 石狮子门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狮子门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狮子门枕,辽大安三年(1087年),一对,高37.5厘米,宽50厘米。门枕俗称门礅、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安置在门槛内外两侧、稳固大门转轴的一个功能构件,因形似门框的枕头,故被称为门枕。它不仅能承受重量,还可以强固门框,因为古时候门没有铰链与合页,主要是靠门枕和连楹固定门扇。至迟在北魏时期门枕已经出现,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的石券门就有了门枕,其外部还雕刻成...

    479 辟邪 阴刻 刻工
  • 陶银绿釉胡神灯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银绿釉胡神灯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银绿釉胡神灯俑,东汉,高23.5厘米。俑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表明了其胡人的身份。穿右衽长袍,腰间系带,左手拥揽弦纹柱形灯,右手下垂,跽坐。其身前一小人,双臂向两侧伸开,左手略高,与胡人左手相触,半坐于胡人腿上。从小人所著右衽长袍推断应为一成年人,但身量较胡人明显为小,更衬托出胡人身材的魁伟高大,说明此胡俑非普通之人,当是一位胡神。这类执灯陶俑目前发现数量...

    265 胡人 弦纹 跽坐 琐罗亚斯德教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残高27厘米。阿弥陀佛身穿垂领式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圆形头光,左右有盘龙之树,龙爪朝下,龙头向上,口吐嘉莲。两侧的胁侍缺失,依据发愿文推测当是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基座上刻有北齐时期常见的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组合。基座侧面各有3个供养人,有的合十,有的手持香花,有的端持香宝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

    432 阿弥陀佛 结跏趺坐 束腰 胁侍 发愿文 观音 菩萨 基座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天宝四年(745年),高22.5厘米,宽6.5厘米。女俑施彩,头梳高髻,发饰染黑色。上身穿襦衫,下着长裙,双手托一长方形盒,似为侍者。此为陕西省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据出土墓志记载,宋氏所嫁的“雷府君”是一位太监。该墓出土了不少女侍俑,从中可以判断“雷府君”是有相当地位的,宋氏是按“雷府君”的品秩安葬的。...

    807 天宝 高髻
  •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宽5.5厘米,高7厘米。罗汉内著交领衣,外披袈裟,双手端捧宝塔,神态安详。发式、衣饰雕刻精美,背后镌有“玉璇”款,为清代雕刻名家杨玉璇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80 寿山石 罗汉 杨玉璇
  •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 观音像,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高134厘米,宽68厘米。观音头冠上有化佛,结跏趺坐,胸饰璎珞,双手相叠,山字形座。座前原有观音坐骑吼,已失。琉璃以绿、黄为主。背部刻有“功德主胡□明、黄氏妙□、长男胡应□、胡应林、胡应山、胡应朝、男妇妙果、妙镇、妙缘、妙全。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吉日造。” 从发愿文中可知这是一件家庭造像。妇人皆用法名,且婆媳都使用...

    380 琉璃 观音 结跏趺坐 璎珞 发愿文 造像
  •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武士图砖,隋,高39.5厘米,宽17.5厘米。武士头戴小冠,眉细长,双睛微合下视,身穿宽袖衣,衣袖下垂过膝,上雕凸起细线表现衣纹,外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穿草履。该砖采用阴模压印而成,武士像微凸出平面,有南朝文化之遗风。湖北武昌隋墓出土。...

    1831 裲裆
  • 大食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大食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唐高宗时,大食人打败波斯帝国,占领了伊朗高原,并于永徽二年(651年)向唐遣使朝贡。之后,两国通过丝绸之路交往日益频繁...

    1282 波斯 天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