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绹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绹索纹兽耳铜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绹索纹兽耳铜罍
时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备注 高30.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6.2厘米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绹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绹索纹兽耳铜罍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30.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6.2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直颈,鼓腹,平底。腹部附一对套环龙形耳,耳间饰一对鸟兽纹扉棱,通体饰绹索纹与蟠虺纹,并有镶嵌物(已佚)。

绹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绹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ISBN 978-7-5010-6158-7)

相关文章

  •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1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29厘米 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中行六号祭祀坑出土 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盖沿下收成子口插入壶体。壶体长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状耳,内套活环。鼓腹,圈足。盖饰涡纹、蟠螭纹与窃曲纹,壶颈饰变形蟠螭纹,壶腹饰瓦楞纹和变形蟠螭纹,圈足饰垂鳞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

    875 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荣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荣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荣簋,高14.8厘米,宽28.8厘米,重1kg。簋为浅圆腹,平沿,高圈足。四兽耳,每耳的兽头均高出口沿,并有下垂的长方形小珥,小珥近地,上面雕饰兽尾、兽足,使耳与小珥在构图上成为一个整体。腹部饰圆涡纹和夔纹,夔作倒置状。圈足饰有四组兽面纹。簋内底铸有铭文5行30字:唯正月甲申,荣格,王休赐厥臣父荣瓒、王祼贝百朋。对扬天子休,用作宝尊 彝。铭文大意:在正月甲申...

    968 涡纹 夔纹 兽面纹 尊彝
  • 谏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谏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谏簋,高21.2厘米,宽29.5厘米,重5.28kg。簋圆形,敛口,鼓腹,圈足下有三小足,腹部两侧兽耳下垂小珥。隆盖,顶有圆形捉手。盖顶和器腹饰瓦纹,颈部与盖沿饰窃曲纹,圈足饰三角云纹。盖器对铭,器铭文9行102字,盖10行101字: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师录宫。旦,王格大室,即位。『0051』马共佑谏入门,立中廷。王呼内史先册命谏曰:“先王既命汝『00...

    226 窃曲纹 对铭 司马
  • 青铜神兽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青铜神兽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青铜神兽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8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徐家岭9号墓出土 主体为龙首、虎身、龟足,龙张口吐舌,犬齿犀利,龙首上以六条蜿蜒纠绕的小龙构成兽角,背部曲形架上立一同样形态的龙形奔兽,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由翠绿色的孔雀石镶嵌而成。 神兽造型诡异,充满神秘意味,是楚地浓厚巫风留存在青铜器上的远古信息,不仅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量,而且给人以...

    1228 青铜器 青铜神兽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宣和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宣和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宣和尊,高29厘米,口径17.4厘米,重5.4kg。此尊属三段式筒状尊。广口,鼓腹,圈足。通体饰花纹,口沿下饰仰叶纹,颈部为垂首弓身小蚕纹,腹部和圈足饰兽面纹。器身还装饰了4条扉棱,上端齐于口沿,使器体愈显庄重。尊内底铸大篆5行26字,释作:唯宣和三年正月辛丑,皇帝考古作山尊,『0234』于方泽,其万年永保用。这短短的26字,便把尊的定名、尊主、制作时间和用...

    1834 兽面纹 扉棱 方泽
  •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厘米,宽4.7厘米,重1kg。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

    879 剑格
  •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长33厘米,宽3.5厘米,重0.34kg。铍,长锋,脊扁平,茎上有一圆穿。一面脊上刻铭文2行19字:二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库工师赵瘠、冶事开执剂。铭文大意:记在二年,宰相春平侯监造,邦左库工师赵瘠主造,冶事开铸造。...

    420 工师
  • 嵌红铜画像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春秋晚期 通高41.8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14.6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和尚岭2号墓出土 嵌红铜画像铜壶侈口承盖,长颈,鼓腹,上腹两侧各饰一个铺首衔环,下腹内收,平底,圈足。盖顶隆起,上有四个环形钮。 盖面、器表镶嵌有红铜纹饰。器盖中心镶嵌柿蒂纹,钮与钮之间均有两只立兽。器身除圈足部分嵌对角三角纹外,其他镶嵌纹饰由上而下以对角三角...

    980 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少虡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少虡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少虡剑,春秋后期,长54厘米,宽5厘米,重0.88kg。此少虡剑为晋国兵器,山西李峪村出土,已知同铭剑有3件。此剑前锋断,脊在两从间凹陷,从宽斜,前锷狭,厚格呈倒凹字形,圆茎无箍,圆形首。格饰错金嵌绿松石兽面纹,剑首饰错金云纹。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每面10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虡。”“玄镠”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

    1583 错金 兽面纹
  • 鸟形杖首饰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鸟形杖首饰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汉代高7.2厘米,宽9厘米征集鸠杖是汉代养老制度中,朝廷赐于老人的象征物。...

    1780 青铜器 鸟形杖首饰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通高28.7厘米,口径24厘米,重6.88kg。鼎圆形,双立耳,三柱足,腹起六道 扉棱。鼎身饰三组兽面纹,足饰蕉叶纹。器内壁刻“作父乙□『0005』”5字铭文,表示做器者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名“父乙”者做此祭器。...

    1472 六道 扉棱 兽面纹 蕉叶纹
  •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厘米,口径11.3厘米。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

    465 兽吞式 回纹
  • 铜羊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羊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羊灯,西汉,通高11.8厘米,宽14.5厘米。铜羊灯雕作立角羊形,身体浑圆,四肢直立,昂 首凝目,憨态可掬。羊背设计成可活动的灯盘,羊体中空用以储存油脂。中国古代“羊”与“祥”通用,以羊形作灯象征吉祥。汉代的灯主要以脂膏为燃料,一般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使用时将灯炷缚成束浸在脂里点燃照明,古人称其为“膏烛”。灯炷以剥去麻皮后的麻秸即麻枲(音喜)制成,将其置于...

    389
  • 蟠螭纹编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编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编镈春秋 通高33-27厘米 1993年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窖藏出土 编镈一组4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镈腔呈合瓦形,舞上有双龙连体形钮,钲部有乳状枚36颗,分两组排列于正背两面,口部平直。舞部与鼓部饰蟠螭纹,篆间则用无目窃曲纹装饰。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

    1463 青铜器 蟠螭纹编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王孙诰编钟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王孙诰编钟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淅川出土        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        舞修52.3厘米   铣间59.7厘米        该钟一组26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钟身呈合瓦状,舞中有柱形甬,甬下部有环带形旋及长方形斡。钟腔正背两面共有柱形枚36个,口为弧形,内壁口边有调音所致的锉磨痕迹。这套编...

    1326 青铜器 王孙诰编钟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