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12-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泰山都尉孔宙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泰山都尉孔宙碑
时代
门类 铭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340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泰山都尉孔宙碑❖图片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泰山都尉孔宙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简介

纵:25厘米,横:13.5厘米。

此为明末拓本,四十五开半,十行“凡百印高”之“高”字损半,十四行“殁垂令名”之“殁”字右上部完好,即殁字头本。黄易鉴藏,钤“黄小松”印。

碑立于汉延熹七年(164年)。碑文书法齐整,波撇并出,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规矩。碑阴书法亦淳厚。朱彝尊《曝书亭集》云:“《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孔宙碑阴》笔意深古,昔人以为如蛰虫盘屈,深冬自卫,真善为譬者。”碑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黄易

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地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别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鸿博官检讨,后入直内廷。工诗,与王士祯齐名。精于金石考据之学。书工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他的隶书定为逸品下。亦工画。因学识渊博,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曾参与编纂《明史》。为完成《日下旧闻》一书,他不仅摘录古书,且逐一实地考察对照:“雄关绝障,策屐登临;名刹高台,按图指索。认籀文于甫草,最详同马攻车;剔碑版于荒苔,尽访吉金贞石。”历尽辛苦,终成此书。著有《曝书亭集》等书行世。

孔宙

孔宙(?-163年),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19代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

相关文章

  • 朝侯小子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朝侯小子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朝侯小子碑,东汉,存高86.5厘米,宽81.6厘米,厚17.3厘米。碑刻存文14行198字,隶书体。碑文书体端庄清晰,刊刻精良,书法类曹全碑,严谨秀丽,有力而富变化,又存字较多,少有漫泐,为存世汉碑中的精品。碑文内容记载逝者生前身份、品行与从宦政绩。此碑于清末于陕西西安出土,曾归周季木收藏。录文:□朝侯之小子也,□□□□□□□履参,学兼游夏,服勤体□,□俭而...

    1199 曹全碑
  • 清拓北魏刁遵墓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北魏刁遵墓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刁遵墓志,高74厘米,宽64厘米。拓本装裱成轴,纵75厘米,横65厘米。正书28行,行32字。右下角残缺。有碑阴两列,兄弟作一列14行,子作一列22行。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一月刻。墓志于清雍正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初出土即缺下角,乾隆廿七年(1762年)渤海刘克伦补木刻题跋于缺角处,未几即毁。复刻跋。后归南皮张氏所藏,志石现已不明所在。刁氏为渤海世族,该...

    877 刁遵 阳文 王昶 陆增祥
  • 代国长公主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代国长公主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2.5×36.4厘米。晚明拓本。“植性”二字未损。石现存陕西蒲城惠陵博物馆(筹)。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郑万钧撰,郑聪书。潇洒婉丽,行楷兼备。《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代国长公主碑 开元二十二年。“植性”未损本。三十开半。一册。庚午购于富华阁。价五十元。...

    333 开元
  • 景君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景君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29.8×31.6厘米。明拓本。“商人空市”之“市”字上左存大半;“残伪易心”之“残”字未损。朱翼盦及家属捐赠。石现存山东济宁博物馆小金石馆。汉汉安三年(144年)。字势狭长,结体宽绰,笔画方劲遒美,有凌厉万钧之势。《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北海相景君碑汉安三年。宋拓本。王孝禹旧藏。王廉生题记。江建霞署签。甲戌自跋。一册。三十六开。购价四百元。附鲁孝王刻石。《...

    137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智永真草千字文》册,单帖,南朝陈、隋年间僧人智永书。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凡8石,每石27行。正、草书各一行间书,每行12字。原石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真迹在唐代已很少,至宋代更难见到。流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本子主要有3种:一是唐代流传日本的墨迹本;二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刻本;三是南...

    686 智永 群玉堂帖 王铎 楠木 苏轼 郭宗昌 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
  • 宋拓东汉武梁祠画像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东汉武梁祠画像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武梁祠是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发现的一组“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部分,由一对石阙、《武梁碑》及五块画像石组成。其中两块画像石雕刻祥瑞图,其余三块皆分四层(列)雕刻(尖顶上的西王母像不计在内)。每块石上除刻有众多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外,还有文字二百余个。画像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内...

    677 武梁祠 武氏墓群石刻 孝子传 黄易 翁方纲 李东琪 伏羲 祝诵
  •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经折装,擦拓,纸墨古旧。半开纵27.9厘米,横13.5厘米。《停云馆帖》十二卷,明代汇刻丛帖。所载自晋至元历代名迹。明文征明撰集,子文彭、文嘉摹勒。章简甫镌刻。刻石年月为嘉靖十六(1537年)年至三十九年(1560年)。先后以23年时间刻了12卷,121石。十二卷本用隶书题卷首和题尾。石后归寒山赵氏、武进刘氏、常熟钱氏、镇洋毕...

    1991 薛绍彭 兰亭序 经折装 文彭 文嘉
  • 清拓《快雪堂法帖》“领字从山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快雪堂法帖》“领字从山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快雪堂法帖》“领字从山本”兰亭序,木面。擦拓,经折装,共三开,半开纵27.4厘米,横13.4厘米。《快雪堂法帖》‘领字从山’本兰亭传为褚遂良临本摹勒上石的,。原帖绢本,孙承泽《闲者轩帖考》曾经记载,后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今已不知下落。。此种‘领字从山’本,前面有一段‘兰亭序正本第十九,洛阳宫赐高士廉’,谓唐太宗题。此则是要表明,比传世的配...

    1769 兰亭序 经折装 摹勒上石 孙承泽 内府 石渠宝笈续编 石渠宝笈 唐太宗
  •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云麾将军李秀碑》,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4.5厘米。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等镌,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碑石原在河北良乡县,石断后改毁为石础,明万历初宛令李荫在署中掘地得六础,又云砌署壁购得,又移京兆尹署。万历间王惟俭携汴四础,亡于黄河水...

    1703 李邕 郭卓然 文天祥 漫漶 董其昌 王昶
  •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此册纵:16厘米,横:22厘米。朱翼盦及家属捐赠。此为清拓本,四册凡七十一开。武氏祠始建于汉建和元年(147年)。武氏石阙形制为双檐子母阙,各高3.4米,阙身、阙斗和基座部分刻有仙人、禽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骑人物等各种图案40余幅。第四册为《祥瑞图题字》。石阙及阙铭现存山东省嘉祥县南三十里武宅山武梁祠 石室,现为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黄易《小...

    1138 基座 武梁祠 石室 武氏墓群石刻 黄易 蓬莱
  • 宋拓淳化阁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淳化阁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

    1902 赵炅 摹勒上石 淳化阁帖 汇帖 王羲之 王献之 赵孟頫 三代
  • 九成宫醴泉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九成宫醴泉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7.0×42.8厘米。南宋拓本。二行“四”字损泐而缺,五行“重”字已损描墨。朱翼盦及家属捐赠。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欧斋藏碑帖目录》未著录。《欧斋石墨题跋》记载:九成宫醴泉铭又 南宋拓本。汪退谷旧藏。今存王叔鲁处。率更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书付善奴,授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

    257 九成宫
  • 宋拓澄清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澄清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26.3厘米,横26.9厘米《澄清堂帖》虽有宋拓本流传于世,却未见宋人著录,至晚明方名声鹊起。《澄清堂帖》未见全帙,残帖中无刻石年代、刻工姓名等相关记录,因此无从得知确切的刊刻时间和完备的体例。明王肯堂在所著《郁冈斋笔座》中提到他曾在吴江得观《澄清堂帖》十余卷,皆二王书,评价说:“字画流动,笔意宛然。”此本系宋拓本,由《澄清堂帖》第三卷、第四卷部分残帖拼凑...

    39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宋拓王文惠公本兰亭序卷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王文惠公本兰亭序卷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王文惠公本兰亭序》卷,锦包首。外题签行楷书“宋游丞相藏褚抚兰亭卷。择是居秘箧。松囱题。”墨纸纵25.7厘米,横125.5厘米。宋拓游相兰亭之王文惠公本系褚摹兰亭,除叙文二十八行外,另刻米芾题跋一则,凡十八行,云:“右唐中书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临晋右将军王羲之兰亭宴集序,本朝丞相王文惠公故物”,故名“王文惠公本”。王文惠公即王随。王随(约975—1033...

    1961 兰亭序 包首 米芾 王羲之 隔水 翁方纲 卞永誉 安岐
  •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大吉山买地摩崖》,东汉建初元年(76年)刻,墨拓,整纸裱轴。纵267厘米,横14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石为东汉建初元年(76年)所刻的买地文书,隶书“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20字,顶上有“大吉”二字立额。此石在绍兴跳山,所以亦称《跳山摩崖》,字径约20厘米,笔画丰腴,气势恢宏,为汉石奇品。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偶...

    870 建初元年 马衡 法界 孔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