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2694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图片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洗心
钧窑鼓钉三足洗洗底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简介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宋,高9.2厘米,口径24.3厘米,足距16厘米。
花盆托敞口,浅弧腹,平底,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各饰鼓钉一周,分别为21枚和18枚。通体施釉,内壁釉色天青,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外底刻汉写数目字“一”。
此类造型曾被称为“洗”,经过学者与传世绘画等对比,其功能应为花盆托。传统观点认为是宋徽宗时期为装点皇家园林“艮岳”而命禹州专门烧造的陈设器,故而被视为官方所设瓷窑产品,即今人所谓“官钧”。 近年来,有学者对陈设类钧瓷的属性及烧造年代产生质疑,提出“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明初说”等不同观点。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
相关知识科普
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明器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沿袭至明清以后。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