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4172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图片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正面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背面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简介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清顺治,身长92厘米,两袖通长87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85厘米,左右裾长32厘米,后裾长27厘米。清宫旧藏。

衮服圆领,对襟,短平袖口,裾左右及后开。领镶石青缎边,明黄色暗缠枝直径纱衬里。

衣面在明黄色暗云龙实地纱地上,绣正面金龙头顶寿字四团。龙纹圆金线绣成,其前胸和后背的团龙略大于两肩的团龙,纹饰以红、蓝、绿三晕色为主色调,绣工细腻平整。绣法有套针缠针钉线绣。据会典记载,清代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的衮服均为石青色,而由于清初冠服制度尚未完善,皇帝的衮服除石青色外也有明黄色。这件衮服是现存清代早期唯一的一件明黄色衮服。


相关知识科普


衮服

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直径纱

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实地纱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团龙纹

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圆金线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三晕色

色晕技法名称,亦称“三润色”,简称“三润”。指色阶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表现出三段层次,或以同类色或近似色等表现出三段层次者,统称“三晕色”。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斜缠针

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钉线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会典

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

相关文章

  •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清光绪,身长138厘米,下摆宽118厘米,左右裾长62厘米。清宫旧藏。坎肩圆领,对襟,无袖,直身,身长过膝,裾左右开,开裾高至腋下,前胸及左右开裾处各缀有长飘带。雪青色织暗宝相花 直径纱衬里。坎肩为品月色缎地,用五彩丝线绣蝴蝶、团寿字。蝴蝶翅膀是以一批批的齐针所形成的弧形反戗针绣成,加上斜缠针、滚针、钉线、施毛针法的运用,使蝴...

    557 对襟 宝相花 直径纱 五彩 齐针 反戗针 戗针 斜缠针
  • 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清乾隆,身长116厘米,两袖通长148厘米,袖口宽27厘米,左右裾长55厘米,后开裾长50厘米。清宫旧藏。衮服圆领,对襟,平直袖口,左右及后开裾。衮服在石青色直径纱地上绣五爪正面金龙4团,前胸、后背与两肩各一,两肩并分绣日、月二章。金龙以平金绣成,周边以五彩丝线纳纱绣缠枝莲、平水及如意云纹,日、月二章则用满纳法绣成,并用滚针勾边...

    729 直径纱 衮服 对襟 平金 五彩 纳纱 缠枝 缠枝莲
  • 杏黄缎虎头式棉风帽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缎虎头式棉风帽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缎虎头式棉风帽,清同治,纵50厘米,横33厘米,清宫旧藏。虎头帽以杏黄缎制成,帽脸略呈长圆形,外观似小披风。帽上绣虎眉、虎目、皮鼻、虎口、虎须等纹饰及象征虎之威猛的“王”字。衬月白色绸里,内絮棉花。虎头帽的形状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后成为寓意驱祸避邪的吉祥物。百姓以虎形为帽即祈盼小孩戴之能平安幸福、健康成长。小孩戴虎头帽不仅具有防寒保暖的实用性,而且...

    1917 月白 五彩
  •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缉线绣云龙单朝袍,清雍正,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8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70厘米,左开裾长54厘米,披肩92-32厘米。清宫旧藏。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后背及披肩各垂明黄绦,饰珊瑚、珍珠背云,裾左开。袍在明黄色团龙杂宝纹芝麻纱地上用缉线和二色平金的针法缉绣云龙及海水江崖纹样。领袖饰石青色直径纱 描金 缠枝 花卉纹边。领、襟...

    995 缉线 缉线绣 大襟 珊瑚 背云 杂宝纹 平金 直径纱
  •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清初,每开长27厘米,宽24厘米。此图册共53开,描绘佛经《华严经》中所述善财童子参拜53位名师、终得正果的故事,但此套图册所绣人物实际上已民俗化。图册画面运用套针(包括平套针、散套针和集套针)、齐针(包括横缠针、直缠针和斜缠针)、滚针、接针、钉针、盘金、平金、抢针、编针、网针、鸡毛针、打籽、刻鳞针等十余种针法绣制,辅以石青、石绿和赭石等颜...

    1846 顾绣 华严经 善财 套针 平套针 散套针 齐针 缠针
  • 月白色缂丝彩云蓝龙袷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缂丝彩云蓝龙袷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缂丝彩云蓝龙袷龙袍,清乾隆,身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49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8厘米,左右裾长24厘米,前后裾长53厘米。清宫旧藏。袍立领,右衽,马蹄袖端,裾四开。石青色地缂织五彩 行龙云蝠领、袖边,片金缘,蓝素绸接袖,铜镀金錾花扣4枚。吉服面料为月白色地,缂织蓝色龙9条,间饰十二章、团寿、长寿和云蝠等图案,缂织技法除常用的平缂、搭缂外,还...

    1141 月白 缂丝 五彩 行龙 片金 錾花 十二章 平缂
  • 黄纱绣彩云金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纱绣彩云金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纱绣彩云金龙单袍,清乾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26厘米,前后裾长50厘米,左右裾长23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明黄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明黄色芝麻纱地上以双面绣技法刺绣纹样,前胸后背及两肩绣正龙各一,下襟行龙四,里襟行龙一,两袖端正龙各一,领边正龙二、行龙三,通身点缀流云飞蝠,下摆饰海水江崖和八宝...

    1207 大襟 行龙 八宝 八宝立水 龙纹
  • 香色暗勾莲蝠漳缎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暗勾莲蝠漳缎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暗花勾莲百蝠纹漳缎袷袍, 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68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长81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香色暗花勾莲百蝠纹漳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绫作里。领、袖边绣梅花、水仙、石竹、灵芝和蝴蝶、蝙蝠、五彩云等纹样,含有“灵仙祝寿”、“和美幸福”等吉祥寓意,表达了穿用...

    984 勾莲 大襟 月白 灵芝 五彩 吉服袍 典制 福晋
  • 大红绸暗花夔龙牡丹纹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绸暗花夔龙牡丹纹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绸暗花夔龙牡丹纹衬衣,清道光,身长137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119厘米。清宫旧藏。此衣圆领,右衽大襟,平袖,无开裾,身长过膝。以大红色暗花绸为面料,无里衬。通身织暗花纹样,以团夔龙为主体花纹,周围环绕缠枝牡丹纹。此衣织造细密精巧,提花十分清晰,是一件反映清代道光时期织造工艺水平的代表作品。附黄条,上墨书:“大红绸单衬衣一件”、...

    241 夔龙 大襟 缠枝 织造 造工
  •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清光绪,纵50厘米,横88厘米。此图轴在本色缎地上彩绣太阳、凤凰、竹林、湖石、灵芝、小草等纹样。作品采取二至六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施以平针、套针、缠针、滚针、钉线等多种针法绣制。纹样生动写实,其中尤以凤凰的尾羽和湖石的刻画最为成功。刺绣者运用了广绣设色鲜艳富丽、工于鸟兽的长技,精雕细琢,凤凰的羽脉使用马尾缠丝作勒线,使得纹样轮廓既...

    1349 广绣 灵芝 退晕 平针 套针 缠针 滚针 钉线
  •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清乾隆,身长150厘米,两袖通长214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20厘米,前后裾长59厘米,左右裾长27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衬里为青白狐皮并出锋,袖口貂皮出锋。龙袍面以缂金为地,用深、浅蓝色丝线织蓝龙9条,间饰五彩丝线织成的朵云、缠枝莲、蝙蝠和杂宝纹。缂金地是用圆捻金线织成,捻金细匀,与九条蓝龙形...

    964 大襟 出锋 五彩 缠枝 缠枝莲 杂宝纹 八宝 八宝立水
  •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清乾隆,纵278厘米,宽647厘米,穗长11厘米。清宫旧藏。此毯产于北京,图案依据乾隆时期宫廷画稿设计,编织方法采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编织技法“8字扣”、“抽绞过纬”,以匀细的金银线和丝绒线手工编织而成。其手法精巧细腻,风格独特。毯心以合股的金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背部以丝绒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正面主体部分用丝绒线组成玉兰、海棠、...

    1423 金银线 玉堂富贵 栽绒 绒线 海棠 灵芝 卐字纹 二方连续
  • 蓝色簟锦纹暗花绸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簟锦纹暗花绸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簟锦纹暗花绸夹袍,清乾隆,身长148厘米,两袖通长204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20厘米,前后裾长58厘米,左右裾长23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以蓝色暗花绸为面,月白色暗花绫衬里。夹袍用变化的斜纹组织织成簟锦纹(一种似竹席的纹饰),以一交一的平纹组织显花,一个花纹单位直径约37厘米。以鲶鱼、磬、盘长等纹饰组成寓意“吉庆有余...

    1603 大襟 月白 吉祥图案 织造 造工
  •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清光绪,身长62厘米,肩宽40厘米,下摆宽74厘米。此衣为丝质。圆立领,平式一字襟,前后两片不连属。缀铜鎏金机制币式禄字扣十三颗。衣内衬月白色素纺丝绸里。这件一字襟小坎肩是在石青色缎纹地上用圆金线作纹纬织金团牡丹、卍字及暗八仙等纹样。由于大量使用金线及织金绦边装饰,此衣的质地厚重,金光夺目,显现出高贵华丽的皇家气派。这种小坎...

    878 暗八仙 八仙 织金缎 织金 一字襟 鎏金 月白 圆金线
  •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清乾隆,纵78厘米,横118厘米。清宫旧藏。此挂屏心主要是以金线缂织山庄人物。画面中山、树、房屋等用金线缂织而成,局部用其它色线,运用了长短戗、包心戗、构缂、平缂等技法,如山石用包心戗、长短戗缂织而成。此外,还将绣与画用于其上,如树叶、竹叶、小草、屋脊为刺绣而成,人物的面部则动笔着色。画面在蓝色地衬托下金光异彩,富丽堂皇,是清代不多见...

    1883 长短戗 构缂 平缂 戗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