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884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图片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简介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清光绪,纵50厘米,横88厘米。
此图轴在本色缎地上彩绣太阳、凤凰、竹林、湖石、灵芝、小草等纹样。作品采取二至六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施以平针、套针、缠针、滚针、钉线等多种针法绣制。纹样生动写实,其中尤以凤凰的尾羽和湖石的刻画最为成功。刺绣者运用了广绣设色鲜艳富丽、工于鸟兽的长技,精雕细琢,凤凰的羽脉使用马尾缠丝作勒线,使得纹样轮廓既自然工整而又华丽挺括。湖石则取色阶相近的六色丝线由浅入深、由明至暗反复晕染,把广绣的刺绣技法与设色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艺术家波谢尔(S.W.Busnell)评论:“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于此技尤为特长”,表述十分准确。
此图轴构图丰满而富有活力,绣线疏朗有序,工中见巧,华美瑰丽。
相关知识科普
广绣
广州刺绣的简称,亦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清代四大名绣。广绣历史悠久,据载,唐代广绣绣字名手卢眉娘(广东南海人)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绣字最早的民间艺人。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的大小如粟粒一般,上面品题章句,点划分明,没有缺漏。 广绣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孔雀毛捻成的线缕,所绣物象金翠夺目。又以马尾毛缠绒作勒线,勾勒花纹轮廓,针脚匀齐。广绣品有屏风、画轴、便服、戏衣、荷包、扇套等。纹饰多为写生花鸟,常以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等为题材。富有地方风格的“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图案纹饰,极富装饰趣味。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退晕
古建筑彩画工艺做法。纹饰的轮廓线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的小色(彩画中用量较少、颜色较浅的颜色),在纹饰的中部或一侧画与小色相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由外至内的层次为白、浅色、深色。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滚针
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
钉线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