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带托酒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带托酒杯 |
时代 | |
门类 | 金银锡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158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带托酒杯❖图片
金带托酒杯❖简介
金带托酒杯,清,杯高6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3厘米;盘高3厘米,直径15.8厘米。
杯、盘均捶揲成型。杯身鱼籽纹地上对称装饰缠枝 西番莲图案两组,两侧间饰古钱纹。口沿及足各有回文一周。花耳顶部镶嵌金珠。盘心凸起覆莲座,座周錾刻西番莲,鱼籽纹地。宽折沿表面錾刻扇形纹。
饮酒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的酒具也是各具特色。商周时期,青铜酒具为社会上层宴饮必备。成套金、银杯盘、执壶的使用自唐、宋始,一直到明、清均颇为流行。除金、银外,明、清宫廷还普遍使用玉制杯盘。
相关知识科普
捶揲
金属工艺的加工方法之一。即在金属板的背面按设计要求打凿出阴线或局部凹陷的花纹,使其表面呈现出凸起的阳线花纹或局部隆起的图案效果。这种技法常被应用于掐丝珐琅的起线中,称为“捶揲起线”。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西番莲
中国传统纹饰。从花形上看,除了莲花特征,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地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这种图案又被称为宝相花,在中国古代工艺品和古建筑彩画中常见。
回文
回文指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印文。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錾刻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执壶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