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曹娥投江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曹娥投江砖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曹娥投江砖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0522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曹娥投江砖❖图片

曹娥投江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曹娥投江砖❖简介

曹娥投江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

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曹娥”2字。画面上曹娥长袖掩面,手中拄杖,沿江行走。

曹娥投江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曹娥之父为巫师,因在江涛中迎婆娑神不幸溺水身亡,不见尸骸。14岁的曹娥沿江哭号,昼夜不息,最后投江而死。曹娥死后,县长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邯郸子礼为之作碑,刻以诔辞,这就是碑帖史上著名的曹娥碑。

有关曹娥碑,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下,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8字,甚是奇怪。其实所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此处暗喻“绝妙好辞”4字。杨修顿悟,曹操骑在马上,苦思30里方解其意,不由长叹一声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相关知识科普


壸门

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

二十四孝

中国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较为常见的有郭巨埋儿、董永卖身葬父、曹娥投江、陆绩怀橘、老莱子彩衣娱亲等。

相关文章

  • 郭武牺造铜鎏金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武牺造铜鎏金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武牺造铜鎏金 观音像,北魏太和廿三年(499年),高16.5厘米。   像通体鎏金。观音头戴冠,椭圆形面庞,修眉细目,眼角略向上翘,尖鼻。右手持长茎莲,左手握披帛一角,披帛缠绕其袒露之上身,颈戴项圈,下著裙,跣足,直立。背靠舟形背光,火焰纹。背后一侧一供养人手持香花,礼拜另一侧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著圆领袈裟,结跏趺坐,形象高大庄严,与供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750 鎏金 观音 披帛 跣足 背光 供养人 释迦牟尼 结跏趺坐
  •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残高24厘米,宽20厘米。整个菩萨的上半身缺失,左手在右足踝处捏裙摆一角,覆于座前的裙摆做出复杂的褶皱。菩萨坐在束帛圆座上,座下还有扁平的覆莲台。菩萨的披帛垂在覆莲台两侧曳地,末端前伸。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正面中央浅浮雕刻覆莲中伸出半身的地神,双手举过头顶托举博山炉,地神两边为侧面侧身蹲坐的狮子。狮子外侧各为一...

    1013 菩萨 披帛 基座 浮雕 博山炉 发愿文 曲阳 弥勒
  • 陶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羊,东汉,高12厘米,体长17厘米。陶羊身体粗壮,肌肉感明显,下腹部有乳头垂吊,头略仰起向左侧扭转,两耳在头两侧平直地支起,口张开似在鸣叫,四肢前后分立作行走状。作品表现的似乎是一头正在寻找羔仔的母羊,心急切切,唤声阵阵,形象自然生动。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古代匠师用雕塑的技法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形象艺术化地表现出来,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仍可得到美的...

    423 地支
  • 乐妙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乐妙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乐妙香造石思惟像,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高60厘米。思惟菩萨圆形头光,头戴三叶冠,宝缯自耳部下垂至肩,眉目清秀,表情温和。与东魏以前的造像相比,此尊造像的面庞已从长方形向圆形过渡,裙底边由方折变为弧线,更多地使用了阴线双勾,衣纹刻画渐趋简化,给人以淳朴自然之感。造像的基座为素面,依然存留东魏元象、兴和时期的遗风。基座背面刻发愿文:“天保二年四月廿五日,卢...

    1725 思惟菩萨 菩萨 宝缯 造像 双勾 基座 素面 发愿文
  •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残高27厘米。佛头已失,身穿垂领式袈裟,衣纹皆双阴线刻,起伏自然,线条流畅,下摆处叠褶,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两侧龙树、胁侍与须弥座上的供养人残缺。基座上刻有化生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基座背后刻发愿文:“天保六年正月廿三日,上曲阳县人李神景兄弟等仰为皇帝陛下、亡父母敬造白玉无量寿像一区(躯)并二菩萨,...

    260 结跏趺坐 须弥座 龙树 胁侍 供养人 基座 博山炉 发愿文
  •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法练造石双思惟像,北齐,残高33厘米。本尊采用双思惟菩萨造型,左右对称,其中一思惟头部已缺。有胁侍却无龙树,且胁侍与主尊连为一体。基座图像分上下两层,底部为一童子、两狮子,上层为童子所托之炉和两个供养人,供养人作礼拜状。外侧两力士跨越上下两层。基座两侧雕刻三龛,一上二下,龛内各坐一人。基座背后发愿文:“河清三年十一月廿日,佛弟子法练造玉像一区(躯),上为皇帝...

    1044 胁侍 龙树 基座 供养人 发愿文
  • 陶听琴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听琴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听琴女俑 ,东汉,高53厘米,宽33厘米。东汉中晚期,陶俑制造中心由西安、洛阳等地转向四川。此时的四川,社会安定,经济富足,人们注重享乐。不仅生时及时行乐,还欲死后带入地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享乐活动及器具,便被仿制成明器,听琴女俑即其中之一。听琴女俑双腿跽坐,似正专心致志欣赏音乐,听到会心处,情不自禁以手扶耳,弦外之音,令人有绕梁之想。川俑合模翻制,陶质中...

    899 明器 跽坐 合模
  •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唐,高34厘米,宽7.8厘米。女俑梳双螺髻,内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着及地长裙。站立,手持曲项琵琶演奏。琵琶从西域传来,其演奏技巧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普及、发展与提高,到了唐代达到顶峰。从广义上说,唐代琵琶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秦汉子,或称阮咸。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的阮咸,为紫檀木质,外施螺钿,纹饰精美,圆体修颈,四弦四轸,多柱,可视为典...

    730 琵琶 紫檀木 螺钿 唐太宗 康国 岑参 胡人
  • 瓷塑送子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瓷塑送子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瓷塑 送子观音像,高33厘米。观音头束螺式发髻,披斗篷式袈裟,胸间饰缨络,手腕饰玉镯,赤双足呈半跏趺坐姿坐于高座上。神情娴淑,姿态端庄。其怀中抱一小儿,小儿呈立姿,左手执元宝,右手扬掌偏外作与人状(即满愿状)。在观音右侧饰有经函卷,下设紫檀木雕底座(后配)。瓷塑胎质略显粗糙,釉料乳白中微泛青。此像将人物雕塑的生动传神,在衣饰和手势的处理上颇具匠心。送子观音题...

    898 瓷塑 送子观音 观音 半跏趺坐 紫檀木 造像 菩萨 德化窑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天宝四年(745年),高22.5厘米,宽6.5厘米。女俑施彩,头梳高髻,发饰染黑色。上身穿襦衫,下着长裙,双手托一长方形盒,似为侍者。此为陕西省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据出土墓志记载,宋氏所嫁的“雷府君”是一位太监。该墓出土了不少女侍俑,从中可以判断“雷府君”是有相当地位的,宋氏是按“雷府君”的品秩安葬的。...

    807 天宝 高髻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明,高23厘米,宽8.5厘米。女俑长圆脸,双目清秀,头戴圆形高帽,身穿宽袖长衫,下着百褶裙。右手持一扁圆状带纹饰的物品,推测应为铜镜。左手自然下垂,直立于方板上。人物形象颇为生活化。...

    60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高23厘米,长21.4厘米。男俑头戴风帽,目视前方,身着曲领宽袖长袍,一手抱圆形扁鼓,一手持槌作击鼓状。胯下之马全身施红彩,头微垂,戴辔头和輶带,马背上铺障泥,站立于方形陶板上。这种形象应是鼓吹仪仗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爵封赏宽泛,一般官员都可以得到鼓吹,墓室内陪葬的此类陶俑也相对较多。...

    52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唐,高21.5厘米,宽11厘米。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着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按唐朝典章规定,官至五品可有女乐三人,三品以上可有女乐一部,因功勋卓著还可以得到皇帝的特赐。如李林甫等都曾获得特赐。有些官员还私自僭越,使用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女乐。此女舞俑当是达官贵人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1282 束腰 贵人
  • 多宝塔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多宝塔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多宝塔 善业泥,唐,高11.2厘米,宽9.7厘米。造像方形,正面中间为佛塔,塔分三层,底层释迦、多宝并坐,上两层各一坐佛。塔左右有佛、菩萨等,背后印铭为:“大堂国永徽年五月至相寺比丘法律为师僧父母造多宝佛一部供奉及法界众生铭记。”“堂”字当为“唐”的同音假借俗写字。唐代佛像呈多样化趋势,“善业泥”是其一种。并有多宝塔、佛说法等题材。这类造像无需花费大量资财,...

    1775 多宝塔 善业泥 造像 释迦、多宝 菩萨 至相寺 法界 说法
  •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厘米,宽25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1916 裲裆 穿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