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115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图片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简介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清中期,通高32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6.5厘米。
卣莲瓣形口沿,附圆盖,盖上饰弦纹两道,花蕾式钮,长颈,鼓腹,矮圈足。口内沿有两耳,分别连雕绞绳纹一束与活环各一,两活环间连一龙首璜形提梁。颈部雕活环双耳及四周纹饰,上两周为回纹,下两周为变体几何纹,于回纹中雕有“汉武候『0720』”四字篆书款。
此器仿商周青铜卣形制,造型规整,而其莲瓣口沿、活环、璜形提梁等部位则反映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的造器风格。
卣是一种古代的盛酒用品,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制很丰富,除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它本身并无名称流传下来,之所以称其为“卣”是源于《诗经》、《尚书》等古籍中的记载,称其为“秬鬯一卣”。而“秬鬯”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由此可见“卣”确是古时一种专门的盛酒器。
相关知识科普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绳纹
也称绳纹。是由两条、四条或更多的线条扭结成绳索状的纹饰。
几何纹
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诗》,汉代后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秦灭后,汉代传《诗》的有毛、齐、鲁、韩四家,现在传世的是《毛诗》,余三家皆不传,韩诗只存《外传》。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