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878 次 0 评论
中文名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399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图片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印面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钤本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边款拓本

寿山石童子牧牛纽“白发向人羞折腰”章❖简介

石章白寿山石制,长方形,童子牧牛纽,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白发向人羞折腰”7字。印面有阴线边栏。边款阴刻隶书体“天启四年十月二十有五日。宏度。”

此印印文出自宋代陆游《剑南诗稿·卷九·醉中出西门偶书》诗句。此印相汪泓早期的篆刻灵动略逊,而以规整风貌示人。文字笔势硬折,中含险峭,略有凿刻之意。整体布局均匀,印文力求对称,密而不繁。


相关知识科普


寿山石

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南宋书法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官枢密院编修、知夔严二州、宝章阁待制等。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词近万首,意气风发,激情豪迈,主张抗敌御侮,恢复中原。他亦擅长书法,笔姿瘦硬清新,风格独具,然为诗名所掩,知之者稀。

印相

佛教以佛像中手的各种不同姿势来表示各种特定的含意。称“印相”、“印契”或“手印”。这是识别各尊佛像的重要依据。最常见的印相有:说法印、施无畏印、禅定印、降魔印和与愿印等。

汪泓

汪泓,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人,字宏度,安徽黄山人,汪关(尹子)子。精刻印,风流自命。汪氏父子皆不羁,有大小痴之号。《印人传》有载。

相关文章

  • 青玉鼻钮“潘燕”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潘燕”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潘燕”印,汉,印面1.9×1.9厘米,通高1.4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潘燕”二字。“潘燕”两字等距并列,单字间架与两字布局十分匀称,印文字口较浅,使文字体势在琢造时更易得以流畅的表现,可见汉代制印者之匠心。青玉材质只在印钮顶部向下处与印面少处尚可见到,通体大部分遭到较强的侵蚀,造成表面大片脱落,令人赏鉴时不...

    198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治尊亲之宝”,清同治,水晶质,连环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5.2厘米,纽高2厘米。同治帝宝玺。此宝用一块水晶雕制,尤其是桥纽及连环,雕刻难度很大,不易成型,故十分难得。此宝曾钤于慈安皇太后、《行乐图》以及咸丰帝定陵神道碑之上。...

    172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马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马钮作为官印的印钮目前仅见于十六国时期,而十六国时期的官印钮以鼻钮或瓦钮为多。此印钮的马为曲腿下卧状,铸造较为精良。十六国时期先后有两个赵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308年称帝,次年徙都平阳,又次...

    863 十六国
  • 黄玉鼻钮“王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王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王武”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汉代私印,以黄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王武”二字。印身通体青黄,青者淡然若隐,黄者如浸非覆,浑然天成。早在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兵器上即可见到鸟虫书,且多鎏金,别致而精美,彼时尚无此书体名称。其文字起笔或像鸟首,或形体如蠕动之虫身,后人因其形而定名。汉代以...

    1064 黄玉 王武 鎏金
  •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尊亲之宝”,清早期,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荐”,主要是为前朝后妃上徽号或尊号时钤用。据记载:“凡加上尊号、徽号,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应给纸册诰命,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其中的加上尊号、徽号时所用之宝就是“皇帝尊...

    1993 皇帝尊亲之宝 钦定 交泰殿 徽号 大清会典 会典
  • 韩国铜鼻钮“武遂大夫”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韩国铜鼻钮“武遂大夫”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武遂 大夫”鉨,战国·韩,印面1.3×1.3厘米,通高1.2厘米。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鉨文中的“大夫”二字作“大﹦”,是一种省文,常为相通两字的连写。“武遂”,战国时期韩国的地名,曾一度属秦国。《史记·秦本纪》载秦武王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又《史记·韩世家》中记襄王“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

    1385 武遂 大夫 本纪
  • 铜鼻纽“灋丘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灋丘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灋丘 左尉”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1.1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灋丘左尉”四字。此为秦王朝官印。...

    259 灋丘 左尉
  • 铜鼻纽“右公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右公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右公田印”,印面2.1×2.2厘米,通高1.6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面有阴文界格,呈田字格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右公田印”四字。此为秦王朝管理公田的官吏之印。...

    1672 公田 阴文 田字格式
  •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恭俭惟德”印,清道光,寿山石质,随形雕灵芝葡萄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恭俭惟德”语出《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盖言谦也;恭俭惟德,无载而伪,盖言德也。”道光《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这段话之后,又进一步申明为政之要,首尚节俭:“在内则节身谨度,屏去浮华,崇尚恭俭,而忠良任之勿贰,谗佞去之勿疑,虚心礼下,常念满损...

    1297 寿山石 灵芝 尚书
  • 寿山石夔龙纽“嘉庆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夔龙纽“嘉庆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御笔之宝”,清嘉庆,质,夔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1厘米。此宝周边满刻浅夔龙及饰,上部雕夔龙出没于云间,体态生动,其质地与四边纹饰、纽雕等都与康熙朝晚期的寿山石印章风格一致,说明此玺是嘉庆时利用宫中收藏的旧宝改刻的。这也是帝后宝玺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958 寿山石 夔龙 浮雕 博古纹
  • 寿山石“嘉庆宸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嘉庆宸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宸翰”印,清嘉庆,寿山石质,通体浅浮雕松石小景。汉文篆书。面3.3厘米见方,通高7.5厘米。此宝质地一般,有微细裂痕,颜色深浅不一,但治印者因形就势,用浅浮雕技法雕出苍松、山石、亭榭,布局恰到好处,巧妙地掩盖了石材本身的瑕疵,堪称妙品。此宝在嘉庆帝御笔上钤用较多。...

    1058 宸翰 寿山石 浮雕
  • 白玉鼻钮“絑『0553』”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絑『0553』”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絑『0553』”印,战国,印面1.6×1.6厘米,通高1.3厘米。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起横读“絑『0553』”二字。此印玉色青白,光泽素淡雅致,材质温润细腻,琢造极为工整。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有差别,但无疑均已成熟,表现在玺印上的印文同样如此。此时的印面从文字布局看,更注重单个的文字结构,整体上不...

    1917 文同 阳文 阴文
  •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奉天之宝”,清早期,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宝谱》记此宝“以章奉若”之用,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表明此宝极少使用。关于此宝的含义,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国宝时曾有过如下考辨...

    1374 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 钦定 交泰殿 大祀 青词 会典 大清会典
  •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戒得堂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5厘米见方,通高8.6厘米,纽高4.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配海水云龙纹宝匣。戒得堂位于清舒山馆之左,命名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则知此宝制作于是年或稍后,专门存放在此书堂内。关于戒得堂命名之始末,乾隆帝曾有《》云:“我皇祖圣寿望七时,尝欲镌通用小玺,命翰林拟文,皆无当圣意者,乃定‘戒之在得’字用之。...

    1669 碧玉 交龙纽 紫檀木 浮雕 龙纹 避暑山庄 戒得堂记 内廷
  • 寿山石随形纽“嘉庆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随形纽“嘉庆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尊亲之宝”,清嘉庆,质,随形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厘米长,9.3厘米宽,通高17.8厘米。“尊亲之宝”一般在新皇帝即位不久后制作,为上尊谥或而用。此方“嘉庆尊亲之宝”在嘉庆初年的乾隆帝裕陵的神道碑上已经使用,是嘉庆帝宝玺中制作较早的一方。宝周身雕山石树木和出没于其间的螭龙,并有代表“”的图案穿插其间,顶端有总括所雕形象含义的“瑞叶九如,”的题记...

    1626 寿山石 徽号 天保九如 万寿无疆 内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