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9542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图片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杯口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简介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清乾隆,高8.6厘米,口径17.3厘米-10.1厘米,足径5.7厘米-4厘米。
杯斗型,口部近椭圆,口沿较宽,外撇角度较大,敛腹,小圈足。内壁有明显的折痕分界。外壁以弦纹为界,划分装饰区间。近口部饰凸起的如意云纹一周,与圆点纹相间排列。凸起的阳纹均剔去线条边缘,有近似斜坡状的效果,使其更具立体感。主体纹饰为回纹地上饰两组兽面纹,刻画细致。足部有弦纹一道,与足缘的卷边相呼应。杯鋬以镂雕双螭组成,大螭后足踞杯身,前足攀口沿,头伸入杯口;小螭附于大螭身上,前足抓其腋,后足踏其股,转侧回首,姿态多变,曲线玲珑,与图案化的杯身装饰适成对照。杯口内浅浮雕波状卷叶纹一周,风格独特,似乎是受西方装饰图案的影响,这在仿古犀角雕刻器物上极为罕见。
相关知识科普
犀角
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