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3234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图片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另面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简介
紫檀木 镂雕 会昌九老图笔筒,通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6厘米。
笔筒口沿嵌银丝勾连菊花纹,近口处以螺钿 镶嵌狮纹及葡萄纹,外壁镂雕《会昌九老图》。底座如岩石状,与筒身景物相呼应。壁身描绘的是唐会昌年间(841-846年)白居易等 9位文人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宴集的情景。
此器以高浮雕和圆雕为主,刀法略显快利,磨工略显草率,螺钿装饰较厚重,其造型设计、图纹刻划等都带有鲜明的明代紫檀雕刻风格。
相关知识科普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会昌九老
唐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居洛阳香山时有九老“尚齿”之会,九老均年过70,各赋诗记事,称“会昌九老”,又称“香山九老”,分别为白居易、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如满。
九老图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退居香山,尝与胡皋、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如满、李元爽等9人一同宴游,9人皆高龄,时人称“香山九老”。见白氏《九老图诗》。又宋李昉慕白氏之举,适有张好问、武允成、杨徽之、李运、宋琪、赞宁、魏丕、朱昂等共9人,都年过70,想继之为宴集,未果。见宋洪迈《容斋随笔·至道九老》。后世多有以此入诗画者,渐含祝寿祈福之意。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菊花纹
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葡萄纹
葡萄本非中国内地所产,系由西域传来。《齐民要术》曰:“汉武帝使张骞到大宛,取葡萄实,如离宫别馆旁尽种之。” 葡萄纹在内地图案装饰艺术中最早见于东汉,到了唐代,葡萄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已普遍流行。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象征着“富贵长寿”,深受人们的喜爱。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磨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指刻完花纹后,打磨边缘,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锋棱显露,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