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犀角雕鹿形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犀角雕鹿形杯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9548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犀角雕鹿形杯❖图片
犀角雕鹿形杯
犀角雕鹿形杯倒置后呈鹿形
犀角雕鹿形杯❖简介
犀角雕鹿形杯,清,高7.1厘米,口径9.8-8.7厘米。
杯圆体,壁稍厚,口沿一周磨平。此杯倒置后则呈一鹿形,首尾相环,以一条凸棱线表示其脊柱,为适应杯形而对鹿体各部位进行了适当的合并简化,鹿之头颈为杯足,额为杯底,处处显示出构思之精巧。鹿的面部形象刻划准确,眼、耳、口、鼻等部位以浮雕及阴刻技法表现,鹿角、下颌及所衔树枝则以镂雕为主,颈部以阴刻法刻划细密的茸毛,花斑与尾部亦用写意的阴纹处理,而伏卧的四肢仅以浮雕表现前后各一,虽简略却足以传达鹿之身体结构。
此杯总体而言技法多变,雕刻精到。其造型出人意表,装饰匠心独运,是一件高明的陈设赏玩器物,在传世的犀角雕刻作品中属难得的珍品。
相关知识科普
犀角
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