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390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图片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简介

张相女造铜鎏金像,东魏兴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张相女。像高15.3厘米。

造像分为主尊像和胁侍像,胁侍像足侧处有榫,为分铸后与主像组合。主尊像二佛,肉髻凸出呈半球状,身著通肩袈裟,手作说法相,结跏趺坐于矩形须弥座上。主尊左右各有一胁侍,均着比丘装,拱手侍立,神态虔诚。二佛身后共有一火焰纹饰的背光,背光的中上方镂雕一莲花,莲花下面又分雕出二佛各自身后的光焰,光焰上均饰团云状火焰纹。背光顶部雕饰屋顶,以示佛的至尊至圣。佛像底部是四足床趺,上面镌刻“兴和三年二月三日,高陵村张相女为□习生、亡儿□□欣廿阿□□□,见在兄姐欣姐□□□观音像躯,□七……,见存□福”铭文。二佛并坐金铜像是北朝至隋开皇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像式,其题材典出于《法华经》中的释迦、多宝佛。该像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设计新颖,颇具匠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胁侍

又作夹侍、挟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的侍圣。胁侍常见的有菩萨、罗汉、弟子等。

肉髻

为佛三十三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称肉髻。

通肩

袈裟披著法之一种。即披搭袈裟时,两肩均被袈裟所覆盖的披法。通肩用以表示福田之相,在乞食、坐禅、诵经、经行等时披著。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背光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法华经》

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它有3种汉译本,即西晋竺法护译的十卷本,名《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的七卷本,名《妙法莲花经》;隋阇那崛多等改编的七卷本,名《添品妙法莲花经》。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为广泛。

释迦、多宝

即释迦佛与多宝佛的并称。据《法华经》卷四《宝塔品》载,释迦佛在灵鹫山说法华经时,由地中踊出宝塔,多宝佛于塔中出大音声,证明释迦佛所说真实不虚,并分半座于释迦佛。在我国随同法华信仰之盛行,诸寺多造立多宝塔,安置二佛,释迦佛坐右,多宝佛坐左。

相关文章

  •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7.2厘米,宽35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门吏图门柱画像石为一对,此为右。左侧画面有珍禽异兽穿插在蔓草纹间;右侧上部有牛首东王公端坐在高耸入云的神山之顶,一狐一鸟左右护卫;中部为拥彗的门吏。画面下部为玄武和柿蒂纹。...

    96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高30厘米。此像舟型背光,正面为一佛二弟子跣足立于基座上。阿弥陀两颊丰满圆润,双目向下俯视,神态庄严,手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袒右肩,半披式袈裟,衣纹自然流畅,极富质感。两弟子双手合十,神态恭谨。雕像基座为长方形,上刻 “开皇十一年二月八日,佛弟子张茂仁为亡父母敬造白玉弥陀像一区(躯),七世先亡,现存眷属,一时作佛”...

    816 张茂 背光 跣足 基座 施无畏印 无畏印 与愿印
  •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高23厘米,长21.4厘米。男俑头戴风帽,目视前方,身着曲领宽袖长袍,一手抱圆形扁鼓,一手持槌作击鼓状。胯下之马全身施红彩,头微垂,戴辔头和輶带,马背上铺障泥,站立于方形陶板上。这种形象应是鼓吹仪仗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爵封赏宽泛,一般官员都可以得到鼓吹,墓室内陪葬的此类陶俑也相对较多。...

    52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高44厘米,宽14厘米。女俑头梳抛家髻,面涂红粉,蚕眉细目,小口施朱,五官相对集中于面庞中央,略显紧凑,身著长裙,双手笼袖于胸前,大腹便便,似在缓步行走。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逐渐形成以肥胖为美的时尚,杨贵妃受宠于李隆基,更将此一风尚推向极端,此女立俑便是盛唐时期审美倾向的典型反映。...

    1193 开元 天宝
  • 杨天仁等造石弥勒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天仁等造石弥勒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天仁等造石弥勒佛像,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528年),残高33厘米。弥勒结跏趺坐在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说法印,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下著长裙,内穿僧祗支,袈裟下摆及裙摆覆座。衣裙之纹饰曲折,层次分明,即羊肠式回曲纹样。衣褶厚重,横断面呈三角形。佛头与背光上部均失,背光外层为火焰纹,内层为锯齿纹。方形石座右、后侧面刻发愿文:“真王五年正月...

    1022 弥勒佛 弥勒 真王 褒衣博带式袈裟 背光 发愿文 曲阳 修德寺
  • 王和等造石释迦多宝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和等造石释迦多宝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和等造石释迦多宝像,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残高32厘米。释迦、多宝姿势相同,结跏趺坐于束腰叠涩长方座上,外有龛楣,两侧为龙树、弟子。基座正中为化生童子托举香炉,两侧有供养人,一男一女,双手合十,供养人两旁为狮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大齐天保十年岁次乙卯四月戊午朔十八日乙亥,佛弟子王和、王思和道人智楞兄弟三人等为亡父母造多宝玉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中为七...

    1631 释迦、多宝 结跏趺坐 束腰 龙树 基座 供养人 发愿文 法界
  •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隋,高58.4厘米,宽18厘米。文吏俑头戴冠,细眼略向下垂,蒜头鼻,唇上蓄八字胡,颌下蓄须。上身穿右衽宽袖衣,下着裳,双手拱于胸前,足下为圆形立板。隋唐时期的文吏俑多为器宇轩昂之态,此种形象尚属少见。...

    1564 黄釉
  • 石彩绘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彩绘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彩绘观音像,东魏,残高46.5厘米。观音头戴三叶冠(大部分已失),面庞圆润,胸平腹鼓,项系饰物,左手握玉环,右手持莲蕾,披披帛,穿璧相交,下垂至膝反折于手臂,向外自然下垂,跣足立于双瓣覆莲上,下为长方形基座。像身及基座等处有贴金遗存。背光后面用朱、墨等色绘思惟菩萨像。造像背后彩绘思惟像且保存较好,在定州白石造像中比较少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佛教绘画艺术提供...

    1385 观音 玉环 披帛 跣足 基座 贴金 背光 思惟菩萨
  • 深黄釉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深黄釉卧猪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深黄釉卧猪,隋,长13.2厘米、宽4.5厘米、高4.5厘米。猪卧于地上,二目如闭非闭,似正在休息。长嘴前伸,露出獠牙,双耳上竖,脊部微隆,仿佛对四周的情况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造型生动写实,属于在陶胎上直接施釉而成的釉陶猪。隋代的陶匠塑造了这尊生动的野猪形象,其应当属于墓葬中家畜类的陪葬明器。...

    763 黄釉 明器
  •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残高27厘米。佛头已失,身穿垂领式袈裟,衣纹皆双阴线刻,起伏自然,线条流畅,下摆处叠褶,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两侧龙树、胁侍与须弥座上的供养人残缺。基座上刻有化生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基座背后刻发愿文:“天保六年正月廿三日,上曲阳县人李神景兄弟等仰为皇帝陛下、亡父母敬造白玉无量寿像一区(躯)并二菩萨,...

    258 结跏趺坐 须弥座 龙树 胁侍 供养人 基座 博山炉 发愿文
  •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东汉,高2.7厘米,长7.8厘米。狐狸尖嘴前伸,两耳直立,眼睛直视前方,匍匐向前,似在寻找猎物,具有很强的动感。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两汉时期动物的雕塑为数不少,但以家畜类居多,狐狸较为少见。将不常见的动物塑造的如此准确,特性鲜明,使人一眼便能辨别清楚,显示出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8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五代南唐升元七年(943年),高49厘米。女俑圆脸丰润,高髻,双手置于胸前。内着抹胸,外穿对襟大衣,衣外加云肩华袂,腰系丝带,长袖下垂,裳外微露出上翘的鞋头。从其华丽的服装、雍容的气质分析,此女俑象征着一位地位相当尊贵的妇女形象。在塑造手法上,它继承了唐朝雕塑的优秀传统,如敷粉、施朱、面庞圆润等,依稀可见唐朝风韵。此女俑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祖...

    1724 高髻 对襟 云肩 李昪
  •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唐,高80.5厘米,宽26厘米。此镇墓兽头顶有双弯角,面目狰狞,双眼圆睁,口大张,露出獠牙。肩部饰有双翼,双翼表面饰阴线纹。身体处于蹲立状,下踏山形底座。通体施绿、白、褐三色釉,釉色鲜亮莹润。镇墓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而在墓室内设置的一种怪兽。 从考古发掘中可知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镇墓兽一般设置在墓室门前...

    1634 镇墓兽
  • 泥塑彩绘关羽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关羽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关羽像,明,高168厘米,宽82厘米。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并皆有”。明清时期,供奉关羽的庙宇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海外。关羽多为骑枣红马、身穿铠甲、手持青龙偃月刀之形象...

    1801 关羽 孔子
  • 睒子鹿乳奉亲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睒子鹿乳奉亲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睒子鹿乳奉亲砖,北宋,高31.5厘米,宽30厘米,厚4.5厘米。砖近似正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画面右侧骑马者张弓射箭;左下一人,身披鹿皮,旁置提梁壶,双手握住飞来之箭,似在向骑射者解释什么。此幅画面描绘的当为二十四孝中睒子鹿乳奉亲故事。睒(音陕)子,也称郯子,其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睒子披鹿皮,装扮成鹿,在鹿群中取奶。一次,遇见打猎者,睒子只得脱...

    1755 壸门 提梁壶 二十四孝 十六国 菩萨 敦煌莫高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