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郭季妃门扉石刻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郭季妃门扉石刻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5150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郭季妃门扉石刻❖图片
郭季妃门扉石刻❖简介
郭季妃门扉石刻,东汉,高124厘米,宽97厘米。
门扉上部饰朱雀,中间为铺首衔环,下部一为独角兽,一为玄武。门扉中间各凿一孔,为安置把手之用。门扉上刻有“西河圜阳郭季妃之椁”9字。门扉是地下墓室的大门,按照墓葬构筑规律,其旁应有门柱,门柱与门扉之上有门额,门扉上有轴与门额相接,这样可以开启或关闭墓门。此石扉为1920年左右出土于山西离石,经北京大学收藏,20世纪50年代拨交故宫博物院。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河郡为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为今山西离石,圜阳为其下属县之一。陕北、晋西等地所出汉画像石墓中有西河地名的10余件,其中郭姓就有“郭季妃”、“郭仲理”、“郭稚文”、“郭氏夫人”等,而《汉书·游侠传》中有“西河郭翁中”、《后汉书》中也有“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之记载,推测郭姓可能为当地望族大姓。郭季妃门扉上的图案在山东、河南南阳等地均有发现,应是受这些地区的影响。门扉图案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先将石材打磨光滑,用墨线画出图像轮廓,再将画面余白剔除,从而凸现图像本身。
相关知识科普
铺首
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
圜阳
县名。《汉书·地理志》西河郡下有圜阳县,新莽沿汉旧称未改。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