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这支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美术界“国家队”,如何推动当代中国美术在世界美坛“立足”并产生国际影响力?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最近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表示,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和中国美术要“走出去”并产生国际影响力,必须根植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和“中国标准”的精品力作。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在全世界都是精品。
记者: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走出国门靠什么?
杨晓阳:靠精品。但首先要厘清精品的要求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是要反映中国精神、中国风格,有一定的中国标准,而不应该雷同于西方,不应该照抄西方,也不应该纯粹地模仿我们的古代。古代的、西方的长处都可以拿来学习,但是我们创作的精品应该是具有中国精神和当代特征、反映当下生活和当下中国人文化需要的精品。我相信,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在全世界都是精品。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和“中国标准”?
杨晓阳:我认为,中国精神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生物包括所有细菌、野草都会拼命生长,这也是一种自强不息,但是天地之间只有和谐才能共生。中华民族强调“自强不息”的同时必须有“厚德载物”,才能臻于至善。民族精神决定了艺术精神,反映了中国精神的风格就是中国风格。
记者:中国美术界如何探索建立当代美术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
杨晓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画院根据中国美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大美为真”的理念。什么是“大美”?天人合一谓之“大美”,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在现阶段要创作代表中国的、代表当代的精品必须是天人合一的。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与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代表这样一种“大美”精神的作品才能够影响世界,才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
如果每一个艺术家纯粹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尽管创作的作品是多种多样的,但有可能是互相伤害的,有可能是破坏自然的,也有可能是不和谐的,我们反对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
我们主张“大美为真”,这个“真”不是简单模仿自然的低层次的“真”,而是指天地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创作的作品应该具备天人合一的品质、社会和谐的品质、对人类发展有益的品质。这才是我们的精神。
记者:国家画院在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晓阳:近年来,国家画院积极推行了“中国美术发展工程”、“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实施重大创作课题,举办大型展览,设立国际论坛等。这些活动将中国艺术屹立东方、泽被世界的精神气象,以及“美”与“真”的中国文化品格推向了世界。
我相信,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这个基础作保证,有文化人奋发向上精神状态作保证,中国文化和中国美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杨晓阳简介:
杨晓阳,1958年生,陕西人,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曾获评为陕西省教育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2003年“东方之子”。创作的国画《沸腾的黄土地》获西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出三年优胜奖”;国画《黄巢进长安》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长期陈列在古代战争馆;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周画《丝绸之路》陈列在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终南竞秀》陈列在中南海。
中国国家画院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收藏、普及和交流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中国画研究院,距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期间诞生了很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和美术作品。李可染、蔡若虹、叶浅予、黄胄等艺术大师均曾在该院工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