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创新之辩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小颖 点击 :

“创新”几乎是现当代艺术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关键词,没有人怀疑过创新的革命意义。政府也在号召“自主创新”。但中国美术界对创新的态度则比较有趣。

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已不太习惯创新,而喜欢跟风。我们习惯让外国人去创新,而我们则跟风,当然我们也决不自称跟风,我们称“借鉴”。我们理直气壮地去“借鉴”,因为中国人没资格去创新,因为我们还在“前现代”或“前工业社会”,西方人美国人正是“后现代”,“后工业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宿命地不在我们这儿。所以中国人习惯于眼巴巴地盯着先进的美国人发明出新玩意儿后,中国艺术界革命者最革命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效之中马上跟进“借鉴”并迅速中国化,这是一种便宜省事的创新。一些东西在西方虽然不新,但在中国就可以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界出现一种在画面上粘贴板手、齿轮一类工业现成品,当时觉得好新。后来去美国,看到大都会博物馆展品中就有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油画作品贴这些东西。这才恍然大悟。中国之新原来是美囯之旧!

另一类“创新”或可雅称为“样式主义”,亦可俗称为“装怪”。亦即你挖空心思发明出一种不同于人的新样式,你就创新了。这种创新者大多熟悉当代画坛的风格流派,他在各种风格样式中走钢丝钻空隙,东取西凑,在材料、工具、技法上反复试验,直至一种独特样式成功为止。客观上说,这类创新者倒是在真创,是凭借个人的钻研和辛苦,自主地去发明出一种新来,也不容易。这种人也真容易走向成功。他们能成功是因为有“样式主义”的评论家。可以说,今天大多数的评论家都属于这个类型。这类型评论家评画先看“新”不“新”,即是否“自主创新”。如果一幅画的技法风格从未见过,评论家就开始注意了;如果“新”得不高明,也比旧的好;如果“新”得还有些形式上的讲究,那评论家(或评委)们就要称赞了。如果非常“新”,亦即非常独特,又很有讲究,那就要大加称赞,展览中就该获奖了。画家们应该了解评论家或评委的这种“创新”心理,或“样式主义”思维。否则你很难获好评或获奖。

然而照我来看,这些“创新”都不对。因为艺术之“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从心里自然流出的。

艺术的本质是缘情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艺术就在这种内心的感动中形外而生。如果我们忠于纯粹属于自己的感动,又找到一种相应的真实地表达自己感动的方式,又因此感动了自己,再感动了能与之共鸣的读者,你的艺术的独特性也就在其中,“新”同样也就出现了。所谓水到渠成,不期然而然。此之谓有“我”。引起共鸣与感动的不只是外在之样式,更是样式中之精神。清初那位’说过“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之警句的石涛有一段谈自我的话让人极生感慨:“吾昔时见我用我法四字,心甚喜之……及今番悟之,却又不然。夫茫茫大盖之中,只有一法。得此一法,则无往非法。而必拘拘然名之为我法,吾不知古人之法是何法?而我法又何法耶?总之,意动则情生,情生则力举,力举则发而为制度文章,其实不过本来之一悟,遂能变化无穷,规模不一。”石涛这段不太为人知晓的题跋其实是中国古代画论中之绝妙警句。石涛为中国古代画史上风格样式最丰富的画家之一,原因就在于石涛尊重自我,尊重自己特定时空中特定的感悟。那“本来之一悟”即使与此前之感受不一样,与此前习惯之画法相冲突,那就另起炉灶也行。故他又有“今写此卷,并不求合古法,亦并不定用我法。皆是动乎意,生乎情,举乎力,发乎文章,以成变化规模。则论者指而为吾法可也,指而为古人之法也,亦无不可也。”

“新”在何处?新即在由“本来之一悟”而“变化无穷,规模不一”之中。刘勰有言,“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通变之本不仍是那个主观之情之气之悟么?今天的新画多,感人的画却几近绝迹,即在创新之弊上。

可见“新”是“创”不出的。艺术之“新”在感悟与表达。硬要去“创”,只能装怪!

相关文章

  •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荣登《艺术经理人》2012年9月刊杂志封面人物艺术经理人:从您的身世得知您是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的艺术熏陶,您做了如此多的行业,是什么吸引您走上艺术这条路,又是什么吸引您一走就走了20多年?贾:记得我小时候,每年过春节父亲总是写同样内容的春联贴在门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多少年不换,我刚记事时,经常看到父亲白天被批斗,夜里用旧报纸在昏暗的灯光下练毛笔字。现在我...

    9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履生:我的书画之源[图文]
    陈履生:我的书画之源[图文]

    陈履生作品:《大江深处》,68×45,2012年。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就其专业而言,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每一个人也有各不相同的学习过程。可能现代文明的发展会缩小彼此的差距,但在没有享受到现代文明孕育的人那里,他的成长道路也许就有许多独到的地方。我在学习美术理论之前先学画,学画之前先学书。虽然,所谓的“书画同源”古已有之,但那时候我什么也不...

    8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图片资料[文/高星]“中国现在最高水准的写实主义绘画绝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对我们的写实主义绘画都惊讶不已,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艾轩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7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根是泥中玉(中國畫)霍春陽巴黎时尚之都﹐中国花鸟写意。当中西文化对话如琴瑟合响﹐自然别有一番意趣。霍春阳﹐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国学功力深厚﹐数十年书海遨游﹐砚边研修﹐画作因心造境﹐简淡冲和﹐笔下的梅兰竹菊﹑花鸟虫荷无不传达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的妙境和天人合一的儒家精髓﹐有“当代逸品”之誉。去年11月他应邀以《中国画的价值观》《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为山艺术问政:城市雕塑该立法,不要再雷人[图文]
    吴为山艺术问政:城市雕塑该立法,不要再雷人[图文]

    吴为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已于2014年3月2日下午召开,这也意味着今年的“两会”进程全面正式启动。今年的会议中,艺术界的委员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主任的的吴为山在此次会议中就提出“城市雕塑该立法了”的呼声。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孙...

    15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钱松嵒红岩135×62cm纸本设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

    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从达·芬奇解剖手稿上发现秘密“达·芬奇的科学密码———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大型展览,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专题展馆连续四个月免费对外展出。展览中展示了当年达·芬奇留下的绘图手稿,其中一部分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达·芬奇绘画手稿壹...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画家眼中的云冈石窟[图文]
    画家眼中的云冈石窟[图文]

    云冈佛像许多人慕名游云冈,只为一睹昙曜五窟大佛的博大与雄浑、五华洞艺术的灿烂与辉煌,但作为艺术工作者,仅凭一时感官喝彩是不够的,如能近距离临摹、描绘,不断体悟这些精美绝伦的佛教石雕艺术,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艺术的精进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我们介绍几位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毛志喜、李藻华和梁力强,说说他们的云冈情缘及其对佛教艺术的追求。云冈石窟是世界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洞窟规模宏大、...

    15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面对镜头很腼腆。本报记者任峰涛摄7月20日,画家李小可(微博)“水墨家园”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闭幕。7月17日,李小可在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国人逐渐关注传统文化,这对艺术市场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担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市场,一味地复古可能会丧失进步。■谈创作我与黄山有一种缘分李小可的工作室位于王四营,一张工作...

    15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张德林书法“书法”之道,一是写心畅意,二是明理法趣。技术过关,文心弥漫,重在修行。来自滁州“醉翁亭”畔的张德林先生清涤尘滓,参禅悟道,看淡尘俗羁绊,沉练笔墨春秋几十载,终得佳境,他的心性伴随着线条的“喜感”从纸上彰显开来。“书道”之功,甚为抽象,玄妙莫解而又真实存在。张德林业已打破诸般书体的成法与规...

    2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家何勇的责任与担当[图文]
    书法家何勇的责任与担当[图文]

    书法家何勇作品收藏,把玩成为多数文化之人的一种高尚的活动。其实这里有法内之法,也有法外之法。法内就是书法家通过字迹所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法外即对文化的担当与传承。何勇担任宜兴文联副主席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何勇曾说,现在是信息高速时代,作为公务人员,要肩负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学习的责任。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就是“临、摹、创”三个字。因为书法艺术也是讲究法度的、讲...

    4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2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封面用图: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绘《世襄听秋图》。在文博收藏界,王世襄是个说不尽的话题。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古家具专家、王世襄弟子田家青前不久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如果要选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家具出一套邮票,代表中国文化,那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就占了5件。任何一个行业,比如瓷器、绘画、书法,不可能一人占其中半壁江山&helli...

    16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