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淙淙 点击 :

清华美院培训中心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学术园地,提倡多元审美和百花齐放的开放式教育。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工作室导师都能自由畅谈,讲授笔墨技法、绘画理论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案头经验。一个画家要把画画好,那是他的本职;一个教师要把书教好,引导学生走正道,也是教书人的本职。

现在的社会竞争意识强,也导致部分画家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一股浮躁之风,为了市场,时下有些画家大量重复自己,学生又大量重复老师,而大批绘画者又盲目重复市场热销的作品,传统的优势受到了冷落。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传统,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导师要引导学生走正道,培育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让学生去模仿老师或重复老师的笔墨样式和绘画语言。如果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全都是跟自己一个模样,那就是误人子弟了!我以为教师的教育重点还不是只讲自己的表现手段和图式,应多讲传统和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因为每个导师讲起自己的东西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让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只能跟着老师的感觉走,最后成了“模仿秀”。学生不自觉地步入老师的陈法而落入窠臼,再也走不出来了……这个问题,我仔细想过,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应对和处理,面临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很重要。

要将书教好,首先得搞清楚自己该教什么?如何教?不断地讲自己的表现技法,还不如多讲些传统的技法。讲自己的图式风格,还不如多讲些历代名家和大师的风格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的学问有多大,我们很难讲透,但只要我们刻苦深研,就很容易梳理清它的文脉与传承。因此我赞成有位优秀导师的教学观点,即强调对学生判断力的引导,其实我们重点要讲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问题。

第一:作为一名从事绘画传授的教师,首先对学生要讲的是中国的美术史、历代和当代的艺术观念、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以及历代名家的生活背景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地域文化而导致他们风格的形成,及风格形式的演变,包括审美意趣的变迁,我认为这是教学的重心。不然教学一定是混沌的。不知道艺术本体的联系,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传承关系,不了解中国画形式与风格的演变史,我们今后如何走得下去?

第二:在我们今天这个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信息、视听、通讯发达的当下社会,学生缺少的不是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而是认识能力(即判断力)。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在今天是多样化的。如何去品评一张中国画作品的好坏优劣,对学生来说,不知道以什么标准去界定。因为认识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堂课就教会了,而必须是文化知识的沉淀与绘画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笔墨识见的提高。

第三:学习了解中国画当以认识在先,技法紧随其后。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于方法论的,而不仅只讲技法。技法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技术不同于艺术,它是浅层面的基础教育;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不是老年大学的技法教学,教技术的大有人在,重方法论的却较少。艺术院校是重方法论的地方,学院的教师、导师他们的本职任务是传播文化和道理。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强调认识能力的重要,强调中国笔墨的重要,是希望学生能对笔墨的品质有所认识与理解。只有在你掌握了对笔墨品质的认识和鉴别能力时,你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判断力,才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道路、方向、方法和手段,而不是被动地盲从他人。个人风貌是同自己的本性气质、情趣品味、审美取向以及生命的姿态有密切关联的。因此,风格的形成也是画家的自身品格的确立,风格的变化也是随着一个艺术家自身心性的修炼和心路历程的起伏而转变的。

另外要说明一下:求新求变,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但有的学员连中国画传统的技法都还没有熟练掌握,就逢人说自己要变,要创新。想急于弄出风格来,让人感觉到太浮躁,沉不下去,静不下来。其实一个不懂传统技法的人,是不可以去谈什么变法的。

今天的讲座我拟了八个大纲,所有的题纲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讲的。即《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

当下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文化现象:

目前的学术观点大致为国粹派、融合派、现代派三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当今中国画坛形成了三角鼎立的状态。这三种流派哪种更接近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不过主流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当下各种思潮仍然在对主流不断地侵袭和冲撞,从而形成今天多元化的文化现象。

(1)国粹派:即以“国粹”精神为主旋律,以中国民族特征性的纯粹性为宗旨。“回归传统”的学术观点强调了民族本土观念和民族文化的“纯粹”性。强调了“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性的”。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纯正血统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反对西方文化的植入、拒绝中西结合,这种观念是以振兴民族文化,彰显本土文化意识为轴心理念纵向发展的。(这种理念作为纵向发展本无可厚非,我非常赞同。但若能再加强横向发展,路就更宽了是不是?我以为凡事不可太绝对化了,学习传统是好,回归是好,但你回去了之后最后还得走出来是不是?从传统打进去,还得从传统打出来。一辈子都埋头挖掘,而从不抬头看前面的路,不能吐故纳新,不能合拍于时代的节奏就很难往前发展,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2)融合派:有人说中国画讲哲学,西方讲科学,这句话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强调物质,我们更强调精神。但如何使中国画走向世界,纵横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理解和接受,大家深思过吗?如何提高我们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将我们的文化事业做高做大,首先你心胸的格局要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中有世界的大格局就应当有包容这个世界的胸怀。既能站在本土民族的高度看问题,又能站在世界民族的高度看问题,你能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看问题,你就真正能发展壮大了!在世界资源和文化共享的大时代背景下,难道整个人类的艺术就没有一点融合的可能吗?孔子说“和而不同”。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文化责任心,只要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不变,我们在艺术这个自由的王国里能吸取各种营养的养分,应该是可以的。何况西方艺术家也在吸收和借鉴我们优秀的东西,比如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这是不是人类共同做的文化融合的一种行为?艺术不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它是全人类的。人类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上共同繁荣提高,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近代画史上以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人为代表因旅居或曾留学海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艺术视野的广角度的认识与拓变,风格面貌自然以“融合”观念而搭建其自身的学术框架,宗旨为“植根传统,立足当代,融汇中西”,其包容性很强。我们不排斥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与学习,当然也不等于放任西方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渗透,甚至视殖民化的危险而不顾。我们强调我们的“根”永远是民族的,我们的属性依然是具有东方民族文化的特质。

(3)现代派:如水墨实验、水墨状态等当代水墨画的新潮流,他们多是今天70后、80后的年轻人,有朝气有开创精神,也有反判精神,他们用水墨直接画西方的概念,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和叛逆,反传统的新生现代派思潮正是与强调传统的国粹正宗派相对立而折射出来的极端文化现象。我认为借鉴学习西方美术优秀的东西本无可非议,但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中国画,用西方的概念去替代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会导致中国画固有的笔墨精神和文化特质必然的流失。超现实主义、现代派、后现代派它的倾向趋势是寻找另一条出路。我们中国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模仿西方现代派,在80年代初期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因为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败落得差不多了,人们的信仰和希望缺失了,年轻的艺术家困惑了,“问号”特别多,他们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对传统不感兴趣,就开始向西方学习,希望在西方文化中找突破口,或到国外去找出路,就艺术而言这种现象似乎颇具有先进性和先锋精神,但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信念的丧失。当然现代派与后现代派作为艺术的本身在西方国家是非常前卫的好东西,但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去辨别,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要警惕西方殖民文化的入侵,在意识形态上,殖民艺术可以毁灭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恰恰我们今天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信念几乎丧失殆尽,文化传承在这一代人身上不能出现断裂。

相关文章

  •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回首2012,国际艺术圈经历了很多意外:多家博物馆被盗;名家画作惨遭破坏;各种赝品丑闻频频曝出;纽约艺术圈遭遇飓风“桑迪”;多位艺术圈名流相继离世;但同时,多个重量级个展与回顾展,以及精彩纷呈的艺博会,以及拍卖市场被刷新的多个纪录,还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另外,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也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即将跨入2013之际,99艺术...

    11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现代书法[图文]
    现代书法[图文]

    魏立刚魔块·蓝潭(现代书法)长篇文字全篇章法美,书体趋于自由性,其大小、行列、疏密的变化大,常空格留白,形成美的节奏,多见于书札。现代书法已经不是功用性,进入艺术领域,书体的形式感被加强了,向绘画方面靠近,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美,审美也趋向绘画,书法变得更加自由,强调个性的抒发。然而,当今的书法多草率,对单个字的传统训练往往缺少,抑或有强烈的个性抒发,但少深沉、多粗俗,或追...

    175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图为王俊平漫画《如此关注》。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黑龙江漫画会,后改名为黑龙江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由王大壮等一批老漫画家发起并组建,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漫画组织之一。三十载的风风雨雨,她历经辉煌鼎盛,曾经人才济济;而今却日渐低迷,创作群体萎缩,高质量作品难产,失去了往昔的犀利与风采。曾经人才辈出精品纷呈黑龙江漫画会建会初期成员不到20人。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省漫画会主张大力开展群众性业余...

    6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博学善导遗世独立说起李叔同,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提到这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这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艺术造诣卓越的全才:培养丰子恺、刘质平等名...

    3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洪植煌作品《同饮天山水》。■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这一直是画坛的热门话题。谁不想成为大师?谁不想创作出传世之作?但谈何容易。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以为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者,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大师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呢?首先须先弄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传世之作。可以这么说,能达到真、善、美高境界之作品,一般就能传之久远。而作...

    6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如果,不,我们还是使用“假如”这个字眼好。因为这与“假设”更直接些。假如一个人没学过怎样使用毛笔,自然他就更不会国画实际操作的技法了。但如果他买来国画的有关技法书籍来大看一番或十番百番的,请问,这时他再将他满脑子的玄的观念使用在国画创作中,能行吗?结果这就不用我来说了。此时不行的原因是因为他根本没法实际去操作!因为使用毛笔不单是在理论上明白,实际操作...

    155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发明抽象:艺术创世纪中芸芸众生相[图文]
    发明抽象:艺术创世纪中芸芸众生相[图文]

    康定斯基作品《印象Ⅲ》(1911)库普卡作品《图形主题的本土化Ⅱ》抽象也许是现代主义最伟大的创新。而今,它已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概念。大约100年前,当第一批抽象作品诞生时,它让很多人大吃一惊。1911年至1912年,瓦西里·康定斯基、费尔南·莱热、罗伯特·德劳内、弗朗齐歇克·库普卡、弗朗西斯·毕卡比亚等艺术家纷纷向世界展示...

    4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柯小军摄中新网清远11月3日电(奚婉婷程景伟承孟华)著名诗人汪国真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由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中国美林湖主办的首届诗歌文化节2日至3日在广东清远举行。汪国真作为论坛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戴着金属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言语间...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由冷渐热,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加温,于今已趋炙手可热之境地。当下书坛,热闹非凡:不仅学书者趋之若鹜,多如牛毛;号称“书家”者亦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书法展览更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如今书坛,多种书体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较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

    15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法艺术展”目前正在北京第九届园博会展出。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吴巍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失散2000多年的简帛书法进行整理、研究和创作,并出版《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吴巍于10月17日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写书法,但不懂文字,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种豆得瓜”30年研究简帛形成书体>...

    10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给当代艺术加点儿音乐[图文]
    给当代艺术加点儿音乐[图文]

    比格斯作品《盛放》文艺不分家,从路易奇·罗索洛到约翰·凯奇,音乐与艺术的跨界历史源远流长。而今的艺术家们同样利用音乐为自己的作品增添魅力、丰富形态,或者,圆自己的音乐梦想。从原始的巫咒,到婉转的歌剧,乃至街头的节拍,他们利用音乐的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这将是创意无穷的时刻。”肖恩·比德尔如是说。卡蜜儿·亨罗特的作...

    19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云:学画只为考试学不好[图文]
    高云:学画只为考试学不好[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化厅高云副厅长,和家长、学生交流中。吴俊摄由扬子晚报、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学习力研训中心、金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日升教育主办的第28期“家长大学堂”日前在南京举行。本次家长大学堂邀请了当代画坛领军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化厅高云副厅长,以“创作才是硬道理”为主题和中学生、家长们交流。说自己完全自学凌晨四点起...

    168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庚:叫李可染画派不如叫中国画派[图文]
    李庚:叫李可染画派不如叫中国画派[图文]

    实习记者刘景慕陈璟怡本报讯8月19日,李可染画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钓鱼台举行,文化艺术界8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今年是李可染诞辰105周年,会上,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读文化部贺词,积极肯定了李可染对中国画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美术协会主席刘大为代表李可染的众多学子感谢恩师。传承李可染三精神李可染画院首任院长由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担任,李可染之子李庚担任执行院长,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担任艺术...

    45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光萍——棕编艺术的现代演绎者[图文]
    朱光萍——棕编艺术的现代演绎者[图文]

    朱光萍谣600×420×250cm在嘈杂而喧嚣的现今生活,有一股强而有力的自然之风,用它的亲切、温暖、质朴、纯粹和宁静的气息吹遍了我们冰冷的都市,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感受,这便是朱光萍棕编艺术蕴含的闭锁千年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名扬四海的织物大国,其织造传统悠久。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编织工艺,其审美价值已发生改变——由纯粹的技艺表现性超脱...

    17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