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版画的三种“唱法”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团团 点击 :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越来越多的版画,包括国际国内,都已经看不懂;看不懂要表达什么,也看不懂怎么做出来。这一趋势甚至连业内人士也有同感,而广大观众则更觉是云里雾里,渐渐疏而远之。

●这一趋势在引领版画潮流的学院版画中更显突出,于是乎想到,这一趋势是否是发展的必然?

●看得懂的,有主题、有构思、有审美视觉、有生活的版画是否已经成为历史或者属于低俗?

15年前,我在《新美术》上发表拙文一篇,题为《中国版画样式的衍变和思考》,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出了中国在当下应努力发展通俗、民族和纯粹三种版画的想法,此文最近又被《美术观点》杂志转载。至今我认为这一思维对认识当今版画之现象有所帮助,不妨再作进一步补述。

为什么把版画创作说成“唱法”,因为,我发现版画的三个类别,与声乐的三种唱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版画之通俗“唱法”

——通俗性版画

这类版画,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人物、山水、花鸟、静物皆可,乃至抽象、意象形式也可融入,但总的感觉具有视觉审美的意义,适宜在居家、宾馆、餐厅或其他公共场合悬挂,给人以愉悦、舒畅之感觉,这类版画因为它的通俗易懂,并有审美趣味,是民众认识版画的桥梁。不能因为通俗而低估它的作用和价值。我把这类版画比喻成声乐中的通俗唱法是基于通俗和容易传播的共性。从事通俗版画的画家很多,例如,广东的郑爽(瓶花和静物系列)、北大荒的郝伯义(北国风光系列),浙江的陆放(西湖系列)、江苏的张新宇、朱琴葆等(风情系列),日本的北冈文雄以及斋藤清的版画都已深入人心,优美、典雅、恬静的品格深受群众喜爱。

版画之民族“唱法”

——民族性版画

民族性版画的题材往往和民族、时代、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有主题、有构思、有内涵、有意境,包括了民族的重大历史题材和广义的主旋律题材创作,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版画创作,民族版画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传统的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时政类和风情生活类作品。鲁迅培育的新兴木刻版画是民族性版画新纪元的象征,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民族版画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作品比较具有质的分量,往往代表了国家的、民族的形象,它和声乐中的民族唱法的歌曲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国老一辈版画家李桦、古元、彦涵、力群、王琦、张漾兮、张怀江先生等,他们的作品多数属于民族“唱法”之版画,而也有不少版画家,在通俗和民族之间游刃有余,两者兼得,如四川的李焕民、徐匡,浙江的赵延年、赵宗藻,北大荒的晁眉等都是在主创民族版画的同时,也兼作通俗性版画。

这类版画大都出现在中国美协组织的全国性美展和版展中,惟有通俗性版画尚缺少专门性的展览加以促进和推广。通俗和民族有时难以绝对的区分,有些作品本身具有雅俗兼赏的品格,因此,也往往具备了通俗和民族两者共有的品性。例如日本版画家斋藤清的作品,既是十分赏心悦目、通俗易懂,又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不愧为时代的佳作。

版画之美声“唱法”

——纯粹性版画

说这类版画是美声“唱法”,原因有二,一是创作的理念是受国外影响的,可以说是“洋唱法”,二是曲高和寡,看得懂的人比较少。纯粹性版画的出现,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国际版画的交流中,对版画概念的逐渐明晰,知道了国际上认证版画的基本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用不同的版材,能够产生两张以上相同图形的画作皆为版画。另一方面,“文革”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创作模式已被逐渐唾弃,年轻一代的版画人开始实验这一类版画,他们摒弃了附加在版画之上的所有其他条件,如主题、内涵、审美、生活等等,纯粹从版画的基本概念出发,寻求在印刷技术手法上的不同和印刷痕迹的创新。于是这一类版画,看不懂表现什么,也看不懂怎么做出来的问题成为自然,因为它本身就没有想表现什么,这类版画在于怎么做,而不在于做什么,有形式,但不一定有形式美。更多的是印刷技法和创作观念上的新奇。说它纯粹,是因为它更体现了版画本体概念——印刷痕迹的意义。曾记得,有人用汽车轮胎滚印在纸上的痕迹作为版画展的海报,实际上是对版画概念最本质的解读。听作家王蒙的文学讲座,知道文学也有纯粹之文学。鲁迅是现实主义的作家,但他的早期作品《野草》就有纯粹文学之意味,难怪读《野草》就比较难懂。

美术学院的80、90后,他们的毕业创作已经带有纯粹性版画的实验倾向,多数已经不考虑主题、构思、生活等附加因素,习作就是创作,因此,也常常不被观众所理解。在国际上举行的版画双年展以及近年来在深圳观澜举办的国际版画展,多数作品属于纯粹性版画的范畴。而且国内和国外作品融在一起已难分你我。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技术的介入,更使作品的效果扑朔迷离。

三种版画应有互补之作用

版画的三种“唱法”,基本代表了中国版画三种状态和三个发展方向。三种版画,难以类别来区分高雅和低俗,正像声乐中的三种唱法,不能以唱法来区分高雅和低俗一样,而是应具体作品具体分析。通俗版画中也有精品力作,民族、纯粹性版画中也有粗劣之作。但是,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民族性版画,由于它具有国家的民族的特征,往往有更被看好的效果,并成为众多美术馆和藏家收藏的首选。

三种版画应该有互补之作用,纯粹性版画中的技法,如果能够运用于通俗或民族性版画之中,又不改变其原来的宗旨,那是十分可喜的。多么期望“三驾马车”能齐头并进,共铸辉煌。

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从事纯粹性版画的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和从事通俗、民族性版画的作者老年化的现象已明显成为事实,这就预示着,随着老一辈版画人的逐渐退去,纯粹性版画将逐渐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而形成当今或以后越来越多的版画看不懂的自然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美院陈列馆曾经举办过一个比较性展览,一方以日本筑波大学为主的日本青年版画展,另一方是中国美院的学生版画展。展出的结果,多数人认为日本的版画比较新,比较现代,印刷技法和材料均好于我们,而时在中国美院访问的大英博物馆东方部龙安妮女士却另有评说,她认为日本青年的版画已经全盘欧化,看不出日本民族的特色,而中国美院的版画虽然在材料和印制上不及日本精良,但还保留非常可贵的一点: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版画(中国美院学生的作品以木刻居多,比较重视刀刻技法和人物造型)。旁观者的一席评说,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如今20年过去了,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展览,不知又会出现怎样的效果了!

梳理三种“唱法”的版画,有利于对当下版画现状有一清晰的认识,同时企盼通俗和民族性版画的创作后继有人,新人辈出,而纯粹性版画的创作也能“唱出”中国自己的“美声”来;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召唤下,彰显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中国的版画艺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的独特面貌,屹立于世界艺林之中。

相关文章

  •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很久以后,提到“性”这个词,中国人仍是“谈性色变”。性话题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禁区,长久以来,谈性色变的恐慌让国人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大多会以“街上捡来的,山上刨来”等方式转移话题。而学校虽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授业方面孜孜不倦的老师...

    7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谭平无题朋友圈近来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测测你的艺术智商,能否区分出是抽象艺术还是幼儿涂鸦?十幅作品,连蒙带猜竟然也有很多人答对了一半以上。从之前人们对抽象艺术的敬而远之,再到好奇、接纳、认可、喜欢,近两年,抽象艺术在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回潮。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之后的两次小高潮不同,这次抽象艺术显然跨出了“圈子内讨论”的樊篱,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了关注。&...

    13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作品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rdqu...

    100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黑成义:书法作品应易于辨识[图文]
    黑成义:书法作品应易于辨识[图文]

    近年来,一些求生、求拙、尚奇、尚怪的书法作品开始出现在各种展览之中,这类夸张变形的书法不仅让人难以辨识,更令书法的造型美、章法美、意境美统统不复存在,仅仅给人留下了满纸的“病态”。对于这种现象,津城书法家黑成义认为,书法家可以在创作中展示个性,但前提必须是写出来的字能让老百姓看得懂,既易于辨认又带有美感的书法才是好作品。好看又好认才是好书法作品广受书法界人士好评的黑成...

    119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硕:诗书画印兼通并非是神话[图文]
    李硕:诗书画印兼通并非是神话[图文]

    李硕1968年出生于吉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2013年8月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雅韵流风》李硕诗书画印艺术作品展,2014年出版《古风雅韵》李硕自作诗文集。新京报记者吴江摄诗书画印似乎一直在中国画传统中。从元明以来的中国文人画家以诗书画印来衡量艺术水准开始直至今天的画坛,诗书画印的全才成为众多画家所追求的维度,艺术家李硕给出了他自己的一种实践和努力。李硕2013年作品《大漠风轻...

    70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刚:中国当代艺术家不矫情[图文]
    徐刚:中国当代艺术家不矫情[图文]

    当代艺术比古代艺术更能打动人文化汇: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徐钢:当然是越来越近。当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自我表达,当然越是个人化的表达,与受众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敏感的、受过训练的受众也还是会有共鸣感,当代艺术比古代艺术更能打动人,因为古代艺术就是美的,没有个人的触动。文化汇:那受众其实还是很少的。徐钢:这是一个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培养的过程。没有接触过艺术的人,看到罗斯...

    13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杜小荃:艺术家要左手文化右手责任[图文]
    杜小荃:艺术家要左手文化右手责任[图文]

    杜小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艺术家们谈钱似乎还是件庸俗的事。那个时候的人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谈文学、谈艺术、谈理想,都没有问题,而且很时尚。每个人都有一副浓浓的文艺范儿。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人们的眼界一下子扩大了。在市场经济里,商业洪流奔腾而下,向“钱”看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文艺范儿早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再没有人孤芳自赏了。尤其到了今天,你可能会发现,艺术家们可能...

    10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顾群业谈宋卫东油画:澄怀味象畅神而已[图文]
    顾群业谈宋卫东油画:澄怀味象畅神而已[图文]

    宋卫东作品选顾群业看到宋卫东教授的油画作品非常感动。我立刻想到了中国传统画论里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气韵生动”(南朝画家谢赫)。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评价。然而宋卫东教授并非以油画媒材来画中国画。这次展出的40余件作品,皆为布面油彩,题材多为风景小品,且全部为写生之作。从内容到形式,无疑要归类于油画。这种源于西方的绘画门类,为什么在宋卫东教授的笔下,却给人感觉“...

    6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有评论说,当代艺术的构成中,观众也是创作的一环,并以“白日焰火”为例,说当黄浦江上的硝烟散尽之后,一切都得依赖于媒介的重构,无数的摄像和影像的记录,无数的叫好声、质疑声和抱怨声,共同并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建构和重构这个作品。“...

    18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邦耀:在思考中探索前行[图文]
    李邦耀:在思考中探索前行[图文]

    李邦耀《第12个五年计划》560×560×285cm装置2011年他画的是商品,是品牌,是消费的虚华?请你切莫以商业的敏感误会了他,读懂他的思考,理解他的创作,分享他的空间,便会发现一个勤劳的时代记忆者,永远在记录和探索新的方式,让你回过头来,能意味深长地叹一句:“如斯便是修行。”李邦耀《第12个五年计划》560×560×...

    17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有了人,有了文字,有了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八卦”与“结绳”,是我们最原始的祖先人算筹记数的形象化东西,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仓颉造字”传说,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文字的发明,“书之用”与“书能合天道”的结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法与镌刻相结合,...

    4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