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方翔:油画家陈逸飞,上海的一个符号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大勇 点击 :

2005年4月10日,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而再过两天,其就迎来60岁的生日。许多人心目中的陈逸飞,可能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已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以至于当时光走过八年之后,申城的许多人仍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

画最美的画,做最美的梦

今年的4月10日,是画家陈逸飞去世八周年的纪念日,克勒门艺术沙龙将在当天推出“美梦陈逸飞留给我们的”纪念活动。作为与陈逸飞相识十多年的沪上资深媒体人,新民晚报艺术评论版主编林明杰也将在活动中,分享其与陈逸飞交往中的许多故事。林明杰坦言,长期以来外界对陈逸飞有许多“误读”,即使他去世后仍有许多不符事实、不近人情的言论和消息在传播。

“陈逸飞是个‘完美主义者’。小至家中的一些小器皿、小摆件,大到他深爱的城市上海,他都希望能使之尽善尽美。”林明杰说,“但现在对于陈逸飞的评价却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想法过于激进,认为陈逸飞应该成为中国的毕加索、中国的安迪·沃霍尔,有翻天覆地突破性创新;有的想法则过于保守,认为陈逸飞应该安于架上绘画,不要搞什么时装、电影之类的。但我觉得,陈逸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除了自己不遗余力去创造美还努力去游说、推动上海美的事业,在国内开创了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这个现在已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他付诸行动的包括诸如优秀历史建筑和区域的保护、城市规划、城市雕塑、视觉艺术教育等等。前些年,浦东征集标志性城市雕塑,作为主要艺术评委的他,力主放置具有现代感的抽象雕塑。在他的力荐下,北京的年轻雕塑家仲松的不锈钢抽象雕塑《日晷》,终于在世纪大道顶端耸立,如今已成为浦东的著名标志物之一,由此拓展了这座城市的审美新境界。由于他的努力,我们城市雕塑改变了过去陈旧低俗的状况,并使得抽象雕塑被广泛地接受。”

针对目前市场上议论纷纷的代笔事件,林明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是亲自看到过陈逸飞画画的。有一个阶段我们一周会碰面数次,经常都看到他在画。陈逸飞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特别喜欢晚上画画。对于外面盛传的代笔的问题,我是没有看到过。”

据林明杰介绍,他曾就代笔传言求证过陈逸飞,陈逸飞坦言,在国外,著名艺术家聘请助手是很正常的。钉画布和上底色,这很自然是助手做的。从绘画的鉴定角度来看,陈逸飞的笔性和功力,与外界传说的所谓“代笔者”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特别是其后期的作品,其笔触雄浑放达,但内在结构严密,色彩层次丰富,那就更难仿了。“在拍卖中,也曾偶见陈逸飞的伪作,很容易区别。但也曾有陈逸飞的真迹被误认为是伪作,并被报道,我去一看就确认是真迹,后来出现的证据也证明了是真迹。至今陈逸飞的伪作还是比较少。他是当今拍卖中属于伪作较少的名家,这也可以反过来说明,他的画并不容易仿得到位。”

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在本周,除了克勒门艺术沙龙之外,龙美术馆的写实油画藏品展也将陈逸飞作为重要的展出对象之一。即将于4月13日至8月30日举行的“抽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中,将展现陈逸飞的多幅写实绘画精品,而此次开幕式请柬的封面就是陈逸飞的《吹单簧管的女孩》。陈逸飞是龙美术馆创始人王薇[微博]和其先生刘益谦[微博]最早开始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目前收藏近十余件陈逸飞的经典作品,包括像《踱步》等,在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贾方舟看来,陈逸飞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在六、七十年代创作的诸如《占领总统府》等作品非常优秀。他也是第一位受到美国艺术市场肯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他,我们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油画的卖价可以这么高。他的成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尤其是写实艺术家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在国家文物局近日颁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陈逸飞被列为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上海需要更多的“陈逸飞”

在林明杰看来,当代中国画坛,像陈逸飞那样一生创作出那么多在公众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的画家是不多的。大美术、视觉艺术这些名词,现在国内已常常挂在各界人士口中,其观念被广泛接受。这不能不归功于陈逸飞的大力倡导。他感叹说,现在上海这座城市的硬件越来越漂亮了,但行走在这城市里的人穿着还不够美。世界名牌太贵,他以后要做款式好但价格能让青年白领买得起的服装。这将是他的行走在都市里的作品。

上海美协副主席、美术评论家朱国荣表示,陈逸飞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为上海做了许多贡献。从电影来讲,当时拍的《海上旧梦》,记录了老上海的风貌。如今,回头再看,这些老房子都不在了,《海上旧梦》就变成珍贵的历史记录。在时装表演和服装文化方面,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处于领先状态。而在改变上海的城市面貌方面,陈逸飞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浦东中心绿地,还是长寿路改造,以及世纪大道的城市雕塑设计,都凝聚了陈逸飞的心血。虽然这些项目有许多人共同参与,但是他身为艺术总监,他的审美观、指导思想、技术要求,还是贯穿始终。

陈逸飞的成功,离不开上海的这块土地。虽然陈逸飞已经离开了我们八年,但是他对于这个城市依然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陈逸飞”能够在上海出现。

相关文章

  • 山水画家杨永茂:壮伟之象莽然之气[图文]
    山水画家杨永茂:壮伟之象莽然之气[图文]

    山水画家杨永茂杨永茂先生是天津山水画坛的实力派画家。他的作品有气势,有想法,个性突出,笔墨讲究,气韵生动,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观杨永茂先生的画,首先会被他的大气势吸引。他的山水画给人以壮伟之象,莽然之气,深得庄子关于“天地有大美”的美学精髓。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北宋壮伟派画家范宽对他的影响,这也恰恰符合了杨永茂先生高大朴实,热情豪爽的北方汉子的气质。正是因为这种真情个性的...

    188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对莫言创作最为熟悉的人之一,莫言军艺同班同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是最早对莫言的创作发出声音的人,一路见证莫言创作的成长,而他个人的理论批评轨迹也始于对莫言早期作品的关注与鉴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向前就曾下过断言:莫言必...

    7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作《科教新片进山来》张宏伟,195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馆联络部主任。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宏伟画集》《张宏伟国画》《人靠衣裳马靠鞍》《永不消逝的记忆》等美术论文、散文,多...

    18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治国--著名书画家献礼建国65周年[图文]
    张治国--著名书画家献礼建国65周年[图文]

    张治国,生于1955年3月,著名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兰州书画院高级画师、文化部十方净土书画院兰州书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优秀辅导教师、甘肃省书协、美协会员、于右任草书研究会理事、徐悲鸿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甘肃恒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兰州市老年大学国画教授、兰州大学特聘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后师从中央美院名师和齐派名师指教,经过到美院进...

    76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的漫画较“亲民”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丰子恺受其父丰斛泉和老师李叔同的影响,笃信佛教。抗日战争前有一次他从住地苏州石门湾带一只鸡,要去杭州云栖寺放生。他为了不伤害鸡,就把鸡放在身着的长袍里面,外面用手兜着。这一路要乘船还要转乘火车,他的手兜着的长袍里面鼓起一团会动的东西,怪模样很是可疑。结果在火车站被一便衣侦探盯上,一路跟踪,同车到站。一出站门,丰子...

    13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secondaryHeader{height:33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images/header/2008/standardl2nav_bg.gif)repeat-x#fff;color:#000;font-size:12px;}.secondaryHeadera,.secondaryHeader...

    16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前年初春,停产后的首钢北京厂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贯穿厂区的铁路线上不再有火车的轰鸣,平坦的马路上少了往日的车流,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匆匆走过,曾经沸腾的钢城宁静着。宁静的钢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月季园的小草悄悄地拱出地面,垂柳泛出淡淡的新绿,朵朵玉兰含苞待放,在碧波涟涟的群明湖上,不时有鸟儿从水面上飞过……曾经迷人的钢城依然美丽。迷恋这美丽钢...

    11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1945年,新婚的苏立文夫妇在成都。世纪之末,正当西方艺术似乎被成功地吸收、传统艺术再生的时候,从西方舶来了一个关于艺术自身性质的全新问题……这将导致对自1900年以来的全部舶来品的质疑。一切都来得太快了,以致无法谈论这些艺术本质和目的的新观念将植根中国有多深,或者会多持久,但它们肯定将变成一种不稳定的力量。苏立文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间,西方...

    16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著名诗人雷抒雁昨日去世享年71岁■代表作《小草在歌唱》曾激励一代人诗人在情人节离开了这个世界。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1时31分,诗人雷抒雁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1岁。1979年,他用诗句《小草在歌唱》悼念烈士张志新,这首诗歌传诵大江南北,至今也是新时期以来经典诗歌之一。代表诗篇被传颂30余年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生于陕西泾阳县,1967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由于适逢&l...

    41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在冶印袁少洪摄12月20日,粤北山城韶关,阳光明媚。中午,记者依约来到韶关市区中心一条小巷,在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铺里,拜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徐绍奇是满族人,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翁山诗书画院书画师,尤以篆刻而闻名粤北大地。记者走进小店铺,看见左边摆设了玉器、名家书法等艺术品,右边是一些古旧家具,店里面一角是篆刻工作台。此时的徐绍...

    7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中国当代艺术确实是难以索解的谜团,1989年,中国第一届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结束时,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甚至无法取回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时过境迁,现在的当代艺术俨然成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天之骄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靠什么谋生?天价当代作品背后,究竟谁在得利?安迪·沃霍创作了一系列波普风格的名...

    14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优雅淡定的气质...

    69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齐白石《牵牛草虫》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的李可染40岁,已多次...

    7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严歌苓:文学是我的精神诉求 写作是我的全部[图文]
    严歌苓:文学是我的精神诉求 写作是我的全部[图文]

    今年3月,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到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严歌苓,向青年们讲述她对文学、电影、阅读的看法。言谈中,她新颖的观点、自信从容的谈吐,赢得在场青年阵阵掌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架起文学魅力之桥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严歌苓,父亲是作家,母亲是戏剧演员。爱好读书的父亲,书房里收藏了中外所有经典名著,任歌苓喜好阅读。中越自卫反击战时,不到20岁的严歌苓毅然申请到前线的包扎所工作。战争...

    16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